幾乎每次站長在介紹新機時,都會提到所用的機器和市售機不太一樣,這次也不例外...開宗明義在此聲明:本篇介紹特集所使用的ThinkPad R31仍然為「試作機」,所搭載的CPU為Intel Celeron 933MHz,沒錯,照規格ThinkPad R31 Celeron機種使用的是 1.06GHz ,但是本台卻是933MHz。因此本文中的所有測試數據均僅供參考!不代表真正ThinkPad R31(Celeron Model)的真正實力,尚請網友明鑑。

本次的ThinkPad R31簡易規格如下:

CPU :Intel Mobile Celeron 933MHz
RAM :128MB PC133 SDRAM
LCD :13.3" TFT (1024X768)
HDD :20GB IBM (IC25N020ATDA04)
光碟機 :DVD/CD-RW Combo DriveII
網路 :Modem+Ethernet+802.11b WLAN
Battery :鋰電池

從規格上便能看出此台ThinkPad R31屬於入門級的機種,原先預載的光碟機為 CD-ROM,站長則是為了想知道DVD/CD-RW Combo DriveII的性能,所以才順便裝上來一同測試,反正「試作機」嘛...什麼規格都有可能的....

接下來的三頁,就讓站長用圖解的方式,從主機外觀介紹到內部構造:

ThinkPad R31仍舊維持ThinkPad R30的造型設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主機的上視圖。IBM從R-Series與A30-Series開始將原先四方形的機體設計,變為左上方削去一角。日本有人稱R30/A30/T30之後的此類缺一角設計為「R30風」...老實講站長一開始也不是很習慣新造型,但是相處一段時間後倒也慢慢能接受。ThinkPad的黑色機身雖然不夠討喜,不過定位在商務人士上卻不失其穩重感。

 

 

左圖為ThinkPad R31的LCD全開啟的全貌圖,圖片站長已經加上標示以方便初次接觸ThinkPad R-Sereis的網友辨識。如果覺得圖片不夠大,直接在左圖上用滑鼠按一下,會再連結到大尺寸的圖片。

ThinkPad R-Series雖然為 2-Spindle設計,和其他廠牌的notebook比起來,外觀的確稍大了一點。機體設計成能容納14.1吋的LCD,使得體積會大上一號,再加上IBM堅持操作舒適度,因此ThinkPad的手腕放置區(PalmRest)總是比同類型機種來的大。

如果從側面觀看ThinkPad R31會發現厚度不會很薄,不過IBM很巧妙的透過將前方切出一個斜角,因此從上方看時比較感覺不出原有的厚度。

從ThinkPad R-Series與A30-Series開始,TrackPoint的按鍵也改成與X-Series相同設計,將藍色第三鍵,從下方移至上方。請網友留意ThinkPad R-Series的LCD上方也有「ThinkLight」這個貼心的設計,這個「鍵盤照明燈」能夠在光線不足的暗室或是飛機上將光線投射在鍵盤上,以方便使用者辨識鍵盤上的文字。目前市面上也能買到一種透過USB供電的小型照明燈,功用類似於ThinkLight,只是ThinkPad使用這項功能已經行之有年了。使用也相當簡單,就是先按住鍵盤最左下角的「Fn」鍵不放,再按鍵盤最右上角的「PgUp」鍵即可。

 

 

左圖為前方正視圖,網友可以看到前方配置了立體音喇叭與紅外線埠。ThinkPad R-Series繼承先前 i-Series的產品地位,但也補強了原先 i-Series沒有的紅外線功能。

ThinkPad R-Series機身皆為ABS樹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resin),美國的資料則簡寫為 ABS plastic。雖然LCD外殼不像T-Series有「pitch skin」(摸起來像皮革觸感)塗裝,卻比較不用擔心保養等問題,不慎弄髒或是刮到時,用乾淨的軟布擦拭即可。站長也曾帶著此台ThinkPad R31出門,在使用一般的手提袋而非notebook手提袋狀況下,ThinkPad R31隨手塞進帶內,便去擠公車,然後逛逛光華商場一帶。(重量的確不輕...)機器完全無恙,其實這也沒有什麼稀奇,ThinkPad嘛,耐操是正常的...

 

ThinkPad R31的右側只有Ultrabay Plus多功能擴充槽一項,網友可以看到機器前方為斜角的設計,所以從上方看才會有一種機身變薄的錯覺。這裡再多提一下Ultrabay Plus好了,ThinkPad R31的右側出廠時多直接配置光碟機,實際上這台光碟機是可抽換的,而此空槽稱為Ultrabay Plus,能夠放置ThinkPad全系列(A/T/X/R)相容的Ultrabay2000周邊,例如Ultrabay2000的CD-ROM、DVD-ROM、CD-R/RW、第二顆硬碟抽取架、軟碟機等。既然相容於Ultrabay2000的周邊,為何不乾脆稱為Ultrabay2000呢﹖因為ThinkPad R-Series還支援了Ultrabay Plus特有的Ultrabay Plus裝置底盤與數字鍵等。此外ThinkPad R-Series「不支援」Ultrabay2000 特有的第二顆鋰電池。而且ThinkPad R-Series的Ultrabay Plus也不支援「熱抽換」功能,也就是必需在關機狀態下,才能抽換Ultrabay Plus的周邊裝置。

 

ThinkPad R31的機身左側豐富許多,左圖已經將功能都標示出來。這台試作機因為沒有配置 IEEE 1394的晶片,所以接頭部份直接封起來,台灣地區市售機如有提供IEEE 1394的功能,自然此接頭便可以使用。

站長特地將LCD側邊的白色橫紋標示出來,如果有內建802.11b WLAN功能的ThinkPad,LCD旁邊便會內建天線,並以白色橫紋或是刻橫來標示。許多網友在本站討論區上詢問,究竟ThinkPad X22/23等出廠時沒有內建無線網路功能的機種,能不能夠事後加裝呢?站長在這裡再說明一次,ThinkPad如內建Wireless LAN時,須由提供802.11b功能的miniPCI卡與內建式天線共同搭配,如果只是單純的將 WLAN miniPCI 卡裝上去,由於ThinkPad機體對於電磁波的屏蔽效果相當好,所以會發生那張WLAN miniPCI卡收訊不良的慘況...,那天線能不能事後加裝呢﹖...殘念...「複雜度太高」是一大問題。按ThinkPad此種內建天線的設計,如要加裝天線就必須拆開主機跟LCD的外殼,然後再將天線埋設好。連IBM ThinkPad工程師都要費點工夫,更何況一般使用者?如果IBM肯開放用戶拿到原廠維修站很辛苦的加裝天線跟WLAN miniPCI卡,難度更低的換裝CPU豈不早就開放了!

所以現階段出廠時沒有內建天線的ThinkPad,還是裝塊PCMCIA或是USB的無線網路卡吧。至於未來會不會內建天線,然後WLAN miniPCI卡選購呢?目前尚未明朗。順便賣個關子,為何上一張右視圖的白色橫紋處站長沒有加註是隱藏天線呢?呵呵...以後會詳述...

 

ThinkPad R31後方右側為散熱孔,此外ThinkPad R-Series還是沒有內建序列埠(Serial Port),有此需要的網友煩請留意一下。

對了,ThinkPad R-Series也沒有傳統的PS/2接頭,後方的圓形孔是S-Video Out電視輸出孔,請勿搞混了。

 

ThinkPad R31的底部從左圖可以看出配置狀況。ThinkPad R31具備兩個記憶體插槽,出廠時已經插上一條IBM原廠的記憶體模組,還留一條空的。網友想自行加裝時,,請記得選購PC133規格的記憶體模組,並帶機器去當場測試為宜。

mini-PCI的外蓋從圖片中看不出高度,實際上比記憶體擴充槽的外蓋還高,或許是受到WLAN mini-PCI卡的厚度不薄的影響,外蓋只好加高。當然底部整體設計都考量過了,不會有高低不平的現象發生。機體的兩個外蓋都為金屬製成,站長推測是有助於散熱之用。

介紹到這裡網友對於ThinkPad R31的外部造型或許已經有了概念。雖然以ThinkPad R31的體積與重量並不是很適合每天通勤攜帶,但是和ThinkPad A-Series相較,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網友需要一台大尺寸的ThinkPad、希望重量控制在2.8公斤以下,且預算較為有限,相信ThinkPad R31能夠符合您的需求。

介紹完外觀後,下一篇將介紹ThinkPad的內部構造。

 

 

--->實機圖解(中)

--->Back to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