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所謂的「商用」「家用」筆記型電腦的分野除了在主機外觀及功能上有所區隔之外,「周邊支援度」其實更能彰顯商用筆記型電腦的設計哲學。雖然很多後進廠商都有意朝商用機種發展,但似乎落入幾個迷思,例如:商用主機就是黑色或灰色系、商用主機不需要太好的顯示效能等。

其實何謂商用電腦(包含桌上型電腦及筆記型電腦)的精髓?一言以蔽之:「管理」。一台筆記型電腦與十台、一百台筆記型電腦的管理難度會有所不同。若以為商用電腦就只是把消費型機種「塗成黑色的」就可以搖身一變掛名「商用機種」似乎活像現代的東施效顰。

就以ThinkPad為例,很多ThinkVantage的功能就是針對企業IT管理而設計的,有些功能還是付費服務,例如

 

所以ThinkPad為何以「專業的商用機器」為豪,除了主機本身的堅固性之外,軟硬體及周邊的完整支援度其實才是ThinkPad發揮最大戰力的後盾。茲舉幾個功能為例:

  • ThinkPad除主機內建「Software Update」提供使用者便利的驅動程式及應用程式安裝界面之外,在Lenovo網站上也提供歷年各機種的驅動程式完整下載連結。讓MIS人員方便尋找所需的相關軟體。
  • ThinkVantage Rescue & Recovery單鍵還原系統,提供使用者或是MIS人員在作業系統損毀的情況下,仍可進入R&R的緊急救援環境中進行系統診斷
  • Ultrabay Slim/Enhanced多功能擴充槽,提供第二顆硬碟擴充盒、DVD燒錄機、第二顆擴充槽專用鋰電池等周邊,除了可通用於ThinkPad各型主機外,也適用於Ultrabase或Advanced Dock。

本篇的重點便是向網友介紹ThinkPad R60/T60/Z60-Series的「ThinkPad Advanced Mini Dock」及相關擴充塢的規格比較。除了X60-Series目前無法使用之外,R60(R60e例外)/T60/Z60-Series均支援全新一代的Docking Solution:

  • ThinkPad Essential Port Replicator
  • ThinkPad Advanced Mini Dock
  • ThinkPad Advanced Dock

左圖是R60連接上ThinkPad Advanced Mini Dock的特寫。

 

 

ThinkPad新一代的Docking Solution與前幾代在外觀上有非常明顯的不同, 左上角突出一塊是最主要的特色。如左圖所示,在Advanced Mini Dock左上角的主機分離按鈕旁有一個白色的箭號,意指使用者只需要將主機往左上方一靠,就可以輕鬆定位並完成連接程序。

使用以往的ThinkPad Docking Solution時,使用者必須將主機與擴充塢「喬」連接埠位置,甚至T40-Series的LCD背蓋上方還刻意標示出一個三角形圖示,就是用來定位的。現在使用新一代的擴充塢(Dock)或是整線器( PortReplicator)使用者不再需要為了定位連接而傷腦筋,主機直接朝左上角靠攏就成了。

將Docking Solution的左上角突出也有類似「塔台」的效果,因為以往的擴充塢或整線器按鈕的視線都會被LCD擋住,使用者無論是開關機或是準備按下分離鍵時,都必須將LCD蓋上或是乾脆頭轉到LCD後方才找得到那些按鈕。現在新一代的Docking Solution把電源開關、主機分離按鈕都位於左上角,即使LCD是開啟的,也不會影響操作。

ThinkPad所搭配的Docking Solution沿革歷史悠久,Yamato Lab除了在「第三世代」ThinkPad上努力創新外,在Docking Solution的設計上也跳出了過去的窠臼,提供使用者更佳的操作感受。或許一般消費者較難體會擴充塢或是整線器的妙用,但對於眾多的上班族甚至SOHO、PowerUser等,面對桌面上眾多的各式連接線(電源線、網路線、甚至各式USB周邊的連接線或是喇叭的音源線等),如果每次將ThinkPad放在桌上時就必須花點時間將各式線路接上去,然後帶離ThinkPad時又得把所有的線路拔下來,這時候網友就會發現擴充塢或是整線器是如何的好用了。透過Docking Solution,使用者只需要把所有的連接線先接到擴充塢或整線器上,日後就可以將ThinkPad與擴充塢或整線器輕鬆地脫離、結合,不用再為了插拔線路浪費時間。

左圖是ThinkPad Advanced Mini Dock的右側特寫,右側有一個「S/PDIF」數位音源輸出孔及防盜鎖孔。如果使用者想要在觀賞DVD影片時同時享受多聲道環繞效果,可以透過S/PDIF傳送訊號到具備AC3或DTS解碼功能的影音設備。

 

左圖是Advanced Mini Dock後方特寫,各部功能由右至左分別是:

  • AC電源接頭
  • 印表機埠( Parallel Port)
  • 序列埠( Serial Port)
  • 耳機接頭
  • 麥克風接頭
  • DVI-D螢幕接頭
  • D-Sub螢幕接頭
  • RJ45接頭( Ethernet)
  • RJ11接頭( Modem)
  • PS/2 接頭
  • 四組USB 2.0連接埠

 

 

左圖是將R60連接到Advanced Mini Dock的後方特寫。如圖所示,使用者可以將各式連接線通通都接到Mini Dock或是PortReplicator上面,以方便主機帶離工作場所。R60/T60/Z60-Series主機均提供三組USB 2.0連接埠,再加上 Advanced Mini Dock上面的四組,最多可同時連接七項USB周邊,擴充性算是非常足夠。

隨著序列埠(Serial Port)幾乎在筆記型電腦上絕跡,有網友在問,除了透過Docking Solution可提供原生模式的序列埠之外,還其他方法嗎?答案是透過T60/R60專用的「Serial/Parallel Port Bay Adapter」裝配到Ultrabay多功能擴充槽內,就能讓ThinkPad搖身一變支援原生模式。

 

在商用筆記型電腦上,零件與周邊的「共通性」是決定TCO(整體擁有成本)能否有效降低的關鍵之一,如果每種機種都有不同的Docking Solution,企業在使用及管理上都非常繁雜。但是要每種機型都能夠支援相同的Docking Solution,不啻是巨大的研發成本與複雜的設計難題。也因此多半消費性機種都不會有Docking Solution周邊,或是透過USB界面的方式來支援。

為何共通性的Docking Solution設計不易,首先就主機單體而言,要將所有的訊源(甚至包括電源供應)透過一組接頭傳送,設計層面就非常複雜,再加上主機與擴充塢、整線器之間可能會有上千次的「合體、分離」動作,這對於主機與周邊的耐用度都是非常嚴苛的要求。一般消費性筆記型電腦基於成本考量,乾脆取消Docking Solution的支援,或是某些商用筆記型電腦則是透過排線方式外接擴充塢。但ThinkPad的Docking Solution向來就是採與主機「合體」設計,所以這方面的苦功往往是使用者較不易發覺的。

第二個原因造成共通性的Docking Solution設計不易的理由就是「外觀設計」,消費型機種每台、每代都希望能夠「爭奇鬥豔」,較難去符合Docking Solution嚴格的接頭規範(位置、機體厚度等)。反觀ThinkPad不論是寬螢幕的Z60-Series或是傳統比例螢幕的T60-Series/R60都可以使用擴充塢與整線器。當企業採購上述三種機型時,只需要添購單一規格的擴充塢與整線器,便可以適用Z60/T60/R60。(但R60e不支援Docking Solution,請網友留意)。

 

最後站長將新一代的ThinkPad Docking Solution功能整理如下:

  ThinkPad Essential Port Replicator ThinkPad Advanced Mini Dock ThinkPad Advanced Dock
 
適用機型
T60-Series/Z60-Series/R60
T60-Series/Z60-Series/R60
T60-Series/Z60-Series/R60
序列埠
-
印表機埠
-
PS/2接頭(滑鼠)
-
RJ45(Gigabit網路)
RJ11(電話線)
麥克風輸入
-
耳機輸出
-
數位音訊界面
(S/PDIF)
-
DVI界面
-
螢幕接埠
USB 2.0埠
○ (X4)
○ (X4)
○ (X5)
Ultrabay擴充槽
-
○ (Ultrabay Enhanced)
PCI-Express插槽
-
-
○ (半高全長 , 相容x1, x4, x8, x16接頭,但僅以x1模式動作。界面卡耗電須低於50W。
AC電源接頭
內建電源供應器
-
-
內建防盜鎖
-
纜線鎖孔
電源開關
其它
內建6合1讀卡機,支援種類請網友參閱Lenovo-JP網站

 

--->Next:效能實測

--->Back:實機介紹(中)

--->Back to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