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雖然已經測試並介紹過許多台ThinkPad,但對於內部構造一直甚少著墨。經過數個月之後,這次終於有機會再次請出ThinkPad T23,透過實地拍攝的照片詳細剖析ThinkPad的內在設計,相信能夠讓網友對於ThinkPad有更深入的認識。ThinkPad的廣告詞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但是究竟何謂「傲人的散熱設計」、「優良傳統的鍵盤設計」,甚至站長在機型介紹中提及的「Communications Daughter Card (CDC,通訊子卡)」都會直接展現在網友面前。
站長並非替市面上的廣告文宣做錦上添花的動作,而是希望透過這次機會幫網友釐清文宣裡的若干盲點,同時將「真實」展現在大家面前。對了,雖是以ThinkPad T23為主體,但是仍會兼談到其他機種。就讓我們開始吧!
|
左圖便是ThinkPad T23所使用的主機板。這次終於能用照片證明站長早在去年8月1號的舊聞13中所提到的「將主機板挖一個大圓洞」,但是當時對於熱導管的預測是錯的,文後會詳述。站長先聲明這次用的ThinkPad T23其零件都是市售機所用的,而非「試作機」了呀。(笑) 站長個人滿喜歡這塊主機板洗鍊、清爽的設計。除了相關的界面卡(例如MiniPCI與記憶體)之外,ThinkPad T23主機板部份就只這一塊而已,所以維修上也相對容易。 主機板上裝配了CPU插座、晶片組、顯示晶片這三大元件。大家也能清楚的看到原來ThinkPad T-Series的CPU也是類似桌上型電腦,將CPU安裝在socket(插座)上。此類可拔起來的CPU為μFCPGA封裝(Micro Flip Chip Pin Grid Array),針腳為479pin。 之前有許多人在問「ThinkPad究竟能不能升級CPU?」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站長總會回答「不行」,理由如下:
|
|
ThinkPad T23 CPU插座 |
Intel 82801CAM ICH3-M I/O Controller Hub |
![]() |
接下來看個有趣的東西。上圖主機板照片的左上角,站長喜歡稱為「半島區」因為像是從大陸延伸至海中的半島。每次看到ThinkPad主機板時都喜歡往這部份瞧瞧。這個半島區有值得一看的字樣,那就是左圖用紅框標示出來的部份。 站長特地拍攝了兩張不同產地的ThinkPad T23主機板照片。嚴格講這裡代表IBM榮耀的標誌與產地只是這張PCB板的產地,例如左圖上方這張板子雖是日本製的,但是最後的加工地卻是在菲律賓。但是至少在ThinkPad上能看到掛著「IBM」三個字母的零件是難能可貴的。特別是在攸關系統良莠的主機板上。 之前聽到有人抱怨「為何打開ThinkPad裡面都不是IBM作的?」對於資訊業現況有概念的網友可能會當作笑話莞爾一笑,但有的使用者則會覺得「被騙了」...那恐怕看完本篇之後會有人吐血吧(笑)... 的確,ThinkPad裡面的零件直接由IBM生產的比例相當低,就算是LCD也是來源五花八門,ThinkPad T-Series就曾用過LG、HITACHI、SAMSUNG、HYUNDAI跟DBU這五種來源的面板。其實只要零件通過IBM的品質檢驗即可,不然ThinkPad S-Series與R-Series根本就是台灣的廣達與緯創代工的,難道就不算ThinkPad嗎? 這裡簡單複習一下ThinkPad T23的晶片組架構,採用Intel 830MP chipset,因此整張主機板正反兩面除了顯示晶片外,還有兩顆顯而易見的晶片,分別為「82830MP Graphics Memory Controller Hub (GMCH-M)」與「82801CAM ICH3-M I/O Controller Hub」。也因為ThinkPad T23採用了Intel 830MP晶片組使得整體效能比ThinkPad T22高出許多。例如FSB提升為133MHz;支援到ATA-100等。也因此站長才一再強調光是CPU加快速度其實並沒有太大助益。君不見ThinkPad X22以800MHz的低時脈在3DMark 2000性能測試中擊敗時脈高達1.13GHz的ThinkPad T23?
|
![]() |
|
![]() |
![]() |
由於上面僅照出 82801CAM ICH3-M I/O Controller Hub,所以站長特地為82830MP Graphics Memory Controller Hub拍張特寫。令站長感興趣的是這顆晶片竟然是台灣生產的,或許是站長資訊不足,不知道了解詳情網友能否告知Intel交由國內哪家廠商代工? 接下來便是ThinkPad T-Series最自豪的一顆控制晶片了吧?實際大小才小拇指大,但卻是ThinkPad全部零件中唯一掛有「YAMATO」(日本大和研究所)字樣的控制晶片。這顆便是控制ThinkPad T-Series能夠熱抽換(Hot Swap)的控制晶片。雖然並不起眼,但是以ThinkPad的設計哲學,少了這顆控制晶片,Ultrabay2000便無法熱抽換了。 如果常逛本站的網友多少都能看出IBM在ThinkPad市場區隔上,採取「功能加減」為其手段之一。因此先前台灣銷售的ThinkPad A22e即使與T-Sereis系出同門,但是Ultrabay2000只有冷抽換(Cold Swap)功能,也就是必須關機時才能抽換Ultrabay2000周邊。同樣的限制也出現在同為Two-Spindle(雙軸)設計的ThinkPad R-Series上。但是最讓站長感到疑惑的是最新一代的ThinkPad A30p,仍舊沒有支援熱抽換功能,難道定位在「Desktop Alternative」就沒有熱抽換的必要嗎。 趁這個機會講解一下何謂Ultrabay Plus。為了擴充Ultrabay2000的功能,所以IBM近日推出了多加了(+)某些功能的新型Ultrabay,稱為Ultrabau Plus(+)...,呃...好像有點唬爛的解釋....(汗)。Ultrabay Plus可以相容於之前Ultrabay2000的周邊裝備,只有「Ultrabay2000鋰電池」確定不支援。那Ultrabay Plus又多了些什麼呢?目前IBM推出專屬的「Ultrabay Plus Device Carrier」,雖然站上稱為「裝置底座」,實際上正如「Carrier」有航空母艦之意一般,此裝置僅為一平台載具,單買此Device Carrier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航母戰鬥群要發揮戰力,當然「艦載機」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IBM針對Device Carrier推出了「Ultrabay Plus Numeric Keypad」與「Ultrabay Plus Cradle for the WorkPad c500 Series」兩項周邊。前者為數字鍵,適合金融業使用者需頻繁輸入數字時用;後者則是為WorkPad c500系列特製的連接器,能夠執行HotSync與充電的動作。目前國內有支援Ultrabay Plus的有ThinkPad A30-Series與R30。至於ThinkPad T23必須是後期機才有支援Ultrabay Plus的專屬周邊,並同時支援Ultrabay2000鋰電池!先前的ThinkPad T23 (2647-9KT)並不支援Ultrabay Plus周邊,請留意。至於現有的ThinkPad X-Series當然沒有支援Ultrabay Plus。 |
![]() |
![]() |
目前ThinkPad全系列(A30/T23/X22/R30)皆已改用PC133的記憶體模組,所以網友在自行加裝記憶體時要特別留意。左圖為此台ThinkPad T23所用的兩條IBM原廠記憶體模組特寫。分別使用Infineon與HYUNDAI兩種顆粒。然而網友不需要計較用何種顆粒「比較好」,畢竟不像Desktop PC可能還有超頻等特殊用途,只要能「穩定」使用就是不錯的記憶體模組。也因此站長寧可強調買ThinkPad記憶體時與其注意顆粒,不如注意那條記憶體是誰生產的。不可諱言的ThinkPad的確比較「挑」記憶體,因此希望網友不要為了貪便宜而使用來路不明的模組,盡量選購IBM原廠、創見(TRANSCEND)、勝創(KINGMAX)等大廠。 不過說起來算是站長自打嘴巴...,日本的ThinkPad user測出勝創(KINGMAX)的記憶體一但使用Micron(美光)的顆粒,裝上ThinkPad A30-Series之後會發生系統不穩定甚至無法順利進入作業系統的狀況。後來站長使用ThinkPad A30p測試勝創的記憶體模組也得到同樣的結論...,還好當時同時測出勝創的記憶體模組如果使用非Micron顆粒,還是可以順利使用。因此喜歡用勝創廠牌的網友只要留意一下使用顆粒即可。但是站長要強調:「目前只確定在A30-Series上有跟KINGMAX的Micron顆粒衝突狀況」,其他機種沒有相關消息,請勿混淆。 ThinkPad A/T/X/R-Series加裝記憶體都相當容易,將機器底部的蓋子打開即可。其實Access ThinkPad裡面都有詳細的中文圖文說明,甚至還有Flash動畫示範。不單是記憶體,連硬碟如何拆裝都有介紹。ThinkPad使用者有空時不妨按下「ThinkPad」鍵慢慢研究吧!或是連到日本IBM網站(http://www-6.ibm.com/jp/pc/memory/)這裡有ThinkPad全系列的加裝記憶體線上教學,只要您的瀏覽器具備日文解碼與播放Flash動畫功能便能在網頁上先參考看看。
|
![]() |
|
![]() |
--->Next 淺談ThinkPad的散熱機制(中)
--->Back to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