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inkPad的開發歷程中,外殼材質一直是Yamato Lab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其中「強化碳纖維」(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文後簡稱CFRP)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直到Z60t-Series所採用的「Hybrid CFRP」為止,ThinkPad一共使用了五個世代的CFRP。第一代的CFRP用於ThinkPad 700/750-Series,甚至還通過NASA測試而被帶上太空使用。第二代的CFRP用於ThinkPad 600-Series,之後的ThinkPad 570-Series則使用第三代CFRP,但根據Yamato Lab的內部資料,其實570與560都是同屬第三代CFRP,雖然600比560更晚上市,卻僅使用第二代CFRP。第四代CFRP便廣泛用於T20/30-Series,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Titanium Composite」(鈦合金複合碳纖維)。第五代CFRP首度出現在Z60t-Series,取名為「Hybrid CFRP」。 「Hybrid CFRP」是將熱硬化性的碳纖維以交叉方式編織多層(MultiLayer),兩層碳纖維中間則是「低比重發泡材料層」,造就了較傳統CFRP更為堅固且輕量化的新背蓋材質,而且將Z60t背蓋(A Cover)放置於水中時並不會沈下去。至於X300所採用的背蓋材質則是融合了Hybrid CFRP的堅硬特性,以及玻璃碳纖維(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文後簡稱GFRP)電波傳導性佳的優點,所精心打造而成。 CFRP雖然材質堅硬、輕巧,但不利於無線電波傳送,隨著各式無線通信的興起,筆記型電腦也必須內建各式天線以應付多種無線傳輸規格,以X300為例,便支援WLAN MIMO(x3)、WWAN(x2)、Bluetooth(x1)、UltraWide Band(x1)等,Yamato Lab便在背蓋側邊採用GFRP材質,除了提供足夠的防護強度之外,更提升無線傳輸的效能。 左圖便是X300背蓋內側的特寫(照片由Lenovo-tw提供),網友可以看到CFRP與GFRP的鋸齒狀融合線,換言之背蓋是由兩種不同的材質「融合」相拼而成。採用了「CFRP+GFRP」複合材質之後,根據Yamato Lab的內部評估,比採用LCD Roll Cage設計降低了47%的重量,而且實測的抗衝擊效果甚至比T61更佳,顯見X300的LCD背蓋不但比T61更輕薄,而且更堅固。 |
![]() |
關於ThinkPad的外殼材質當然不止CFRP一種,目前常見的有:
由於鎂鋁合金的電磁屏蔽效果太好,故X60-Series特別在LCD背蓋放置天線的位置改用ABS塑膠材質。至於T61/R61-Series則改用SPEC材質,同時搭配LCD Roll Cage,一方面強化LCD保護強度,二方面改善無線網路傳輸效果。 至於X300則是考量到「輕薄化」的需求,無法採用LCD Roll Cage,所以採用Hybrid CFRP,同時為能確保無線網路通訊品質,背蓋側邊採用了GFRP,底殼則是鎂鋁合金。由上述各例看出Yamato Lab針對不同機種的定位,採用不同的材質組合。無論哪種材質,目標都是一致的:提供機體完善的保護。 但主機的抗衝擊防護並非光靠外殼材質便足夠,主機內部的架構也舉足輕重。以往T40-Series的「晶片錫裂」殷鑑不遠。其實因晶片發生錫裂的主機外殼通常都是完好的,而是主機板受到各種外力導致彎曲,進而讓BGA封裝晶片接腳斷裂。隨著BGA腳位越來越密集,光靠傳統架構設計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抗衝擊防護,即使外殼材質再怎麼堅硬也無法避免「內傷」,因此新一代的「Roll Cage」以及「Hover Design」便應運而生。 |
![]() |
「Roll Cage」這名詞源自於賽車所採用的防滾動金屬框架,用來保護賽車手即使遇到外力撞擊甚至翻車時,可吸收衝擊力道以提高賽車手的生還率。Yamato Lab便將此概念應用於ThinkPad T/Z-Series,將主機板安裝在鎂鋁合金製的金屬骨架內,然後再添加上鍵盤(含兩側Bezel)、底殼。至於「Hover Design」則應用於X60-Series,這是因為Roll Cage架構不適合機體小巧的X60-Series使用,Yamato Lab就採取了「外骨骼」的概念,改由LCD背蓋、機體底殼這兩部份的鎂合金擔任外部裝甲。X60-Series主機板中央並沒有螺絲,四邊只用螺絲固定,然後透過底殼成型的鎂合金「支撐壁」將主機板撐起來,此時重要的電子零件就好像「懸浮」在底殼上面。「Hover Design」的用意便是讓電子零件不會直接受到外力影響。假設外力施壓於底殼,頂多擠壓到底殼而已,不會直接碰撞到晶片組。 如果將傳統的Roll Cage置於X300機體內部,恐怕無法達到X300對於機體厚度的要求,而Hover Design又不適用已內建光碟機的X300,於是Yamato Lab便改良Roll Cage設計同時採用Hover Design的部份概念,為X300量身打造出「單體(monocoque) roll cage」架構。 T60-Series的主機板是先固定在Roll Cage上面,然後下方與底殼連接,上方再接上鍵盤、鍵盤Bezel(就是環繞在鍵盤兩側、上方的黑色區塊)以及Palmrest,可視為三層式架構。改良過的「單體Roll Cage」除了Roll Cage金屬骨架外,連同底殼也列為架構的一環(此點與Hover Design類似)。請參閱左圖,首先是Roll Cage金屬骨架將鍵盤Bezel整合在一起,故鍵盤與Palmrest直接覆蓋其上即可,不用額外安裝ABS材質的Bezel。然後主機板固定在底殼上(T60則是安裝於Roll Cage內),故單體Roll Cage可視為「雙層架構」,也就是Roll Cage(負責鍵盤、Palmrest)為上層;底殼(負責主機板)為下層,不但提供了堅固的機體架構,也成功地讓X300維持輕薄的機身造型。從LCD背蓋的複合材質應用到主機單體Roll Cage的巧思,Yamato Lab向世人證明如何在堅固性與輕便性「毫不妥協」的情形下實作出X300。再加上前篇提及的內部散熱機制與新式鍵盤,X300為何堪稱「大和最強之劍」實當之無愧,因為這是一台結合了Yamato Lab十六年來研發ThinkPad技術之大成的代表作,同時X300並沒有為了輕薄而拋棄了ThinkPad的經典設計,相反地,X300卻是近年來鍵盤觸感最佳,且重新恢復紅藍條按鍵的機種! |
![]() |
關於X300的機體架構介紹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幾張照片承蒙網友協助共同拍攝而成,剛好讓大家比較一下X300與其他尺寸機種的差別。 除了X300(13.3吋、寬螢幕)之外,一同入鏡頭的還有:
13.3吋寬螢幕推出時,站長的好友曾說過這是「黃金比例」,其意並非指「16:9」,而是13.3吋寬螢幕具備14.1吋傳統面板的「長度」以及12.1吋傳統面板的「寬度」,前者代表主機可容納A4 size的「全尺寸鍵盤」,後者代表主機寬度可比傳統14.1吋機種為低,有助於縮小體積。但先前採用13.3吋面板的機種僅有SONY VAIO較為知名,美系大廠一直到DELL與TOSHIBA都推出13.3吋寬螢幕機種之後,13.3吋寬螢幕才開始逐漸打開市場,HP則是近期也投入13.3吋寬螢幕機種。 左圖便能讓網友體會何謂「14.1吋的長度、12.1吋的寬度」。 |
![]() |
左圖是三台主機的右側特寫。X300甚至厚度比X61s更薄,即使X61s換上4-cell方形薄電池,還是不敵X300。 ThinkPad向來有個「傳統」,那就是可加掛不同容量的電池以延長續航力,假設重量不列入考量,三台機種個別支援的最高續航力組合如下:
假設要達到10小時的續航力,X300勉強達到標準,重量也會是最輕的。 |
![]() |
接下來比較三台主機的後端,X300再次展現主機厚度的優勢,仍是三台中最薄的。而且X300主機厚度幾乎與RJ45接頭相同高度了,雖然捨棄掉RJ45之後,或許主機能夠做更薄,但身為商務用筆記型電腦,內建RJ45接頭仍是不可或缺的。 倒是LCD軸承( Hinge)部份不妨比較一下,X300刻意包上一層黑色材質,這點可能是向ThinkPad 600-Series致意吧(笑)。 X60與T60-Series都採用電池後置設計,故機體後端並沒有太多的連接端子,X300由於採用電池前置設計,主機後端還有RJ45、硬體無線網路開關甚至USB埠等。 看到X61s搭載4-cell電池的後端厚度比T60還高,連想到X61s前端為了造型刻意削薄,而讓無線網路卡位於Palmrest下方,導致高溫的缺點,站長頗感惋惜。雖然次世代的X-Series即將於年中問世,可望取代現有的X60-Series,但新一代的X-Series採用12.1吋寬螢幕,如果網友對於12.1吋傳統比例面板仍情有獨鍾,X61/s-Series將會是X-Series傳統比例面板的最後榮光了。特別是搭載SXGA+(1400*1050)超高解析度面板的X61t也會是絕響,因為12.1吋寬螢幕目前最高解析度僅至1280x800,並無1366x768或是1400x900等更高解析度,未來的Tablet系列恐怕僅有WXGA(1280x800)解析度而已。 |
![]() |
最後張貼一張當日出席網友非常喜歡的X300特寫,就是將LCD呈180度全開狀態時,如左圖所示,X300可做到「無縫」開啟,相較之下X61s仍會露出一條縫隙。X300除了在內部架構、機體材質上均有驚人的成就,其實造型設計上也是讓許多人傾心,真要說缺點,大概就是「價格太貴」吧(苦笑)。 「實機介紹」章節已告一段落,下一篇「效能實測」之後便是最終章「ThinkPad大未來」,敬請期待。
--->Next:效能實測 --->Back:實機介紹(四) --->Back to 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