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貼兩張SiSoft Sandra的測試畫面,測試平台在Windows2000 Professional中文版上
![]() |
![]() |
ThinkPad T23站長使用的感覺是"真的很快",從上面的數字中可以看到CPU整數運算還超越桌上型的Pentium4 1.6GHz參考平台,浮點運算也勝過Pentium4 1.2GHz。站長是使用圖形處理軟體時,感覺到ThinkPad T23的威力。由於一直在PentiumII-300MHz的ThinkPad 600E上進行網站文章的編輯,換到1.13GHz的ThinkPad T23時,真的又是「行雲流水呀!」,數MB的擷取畫面輕輕鬆鬆的任意剪裁、翻轉、玩特效等;上網時網頁隨便開都不怕。順便再放個音樂來聆聽,難得享受一下...,讓站長想起在澎湖的歲月,晚上就是自己的時間,可以靜靜的看書或是看看日劇。不同的是當時用的是ThinkPad 600E,如今是用ThinkPad T23,當時看的是VCD,現在則是播放著「頭文字D」的DVD了...
網友比站長幸運的是,如果買的是市售機,不但系統已經預載好,而且1.13GHz版本的ThinkPad
T23還是搭載1400X1050的高解析度LCD,與5400轉的48GB硬碟!整理的性能又會更上一層樓。站長在此要提一下這次測試不順利的地方,發生在用數位相機拍攝下來的圖檔,本想用Compact
Flash轉PCMCIA卡的方式直接輸入ThinkPad T23,卻發生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態,在Win98SE與Win2000 Pro都一樣。之前有聽說網友的
Compact Flash在ThinkPad T22上也有無法抓到的狀況。站長懷疑可能是手動安裝的系統,漏掉一些修正檔沒安裝而導致的。微軟站上的說法是由於沒有分配IRQ資源給CF轉接卡,所以有狀況發生,但修正方法為「連絡當地微軟,本修正檔不提供下載...」(微軟網頁)。只是微軟只提到Win98SE,Win2000也有類似的修正檔,但是站長即使已經掛上Service
Pack2還是無法解決。所以目前只能說現有的作業系統和PCMCIA Controller有IRQ衝突的風險在。如果網友需要此類的轉接卡,煩請帶ThinkPad到店裡去,當場測試。如果您已經買一張卻不能用,但是又需要讀取Compact
Flash,那站長建議試試USB界面的讀卡機。畢竟Compact Flash和IEEE 1394這兩種新進流行的周邊與界面,對於以前的作業系統是有點水土不服。網友購買時務必留意。(站長其實有測IEEE
1394的外接燒錄機,但是成功的很僥倖,已經不是ThinkPad T23的問題了,故不放入本文討論。有興趣的網友請來信討論吧。)
或許有人說站長何必提ThinkPad T23的問題?那站長要反問,如果只想聽好話,豈不是去看廣告就好?保證廣告詞寫的比本站來的文詞優美、動聽。但是站長還是要強調,沒有機器是完美的,所以必須讓使用者知道可能有的狀況。站長不希望有人花大錢買了ThinkPad T23卻為了一個Compact Flash無法使用,就一竿子搭翻一條船,說ThinkPad T23是爛機器...這這這...,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呀!
以站長個人的好惡來規劃的話,站長會在辦公室使用ThinKPad T23(最好還有WLAN),一來不佔空間,二來長時間使用,LCD還是比較顧眼的。家裡就會改用性能強大桌上型電腦,配上IBM的P96 SONY FD Trinitron螢幕。桌上型電腦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惡搞,只要有錢,3DMark2001測到破七千分都沒問題!何必為難notebook在那裡跟著跑一堆重量級的測速軟體。另外就是CRT螢幕的顏色比較準,對於圖形處理來說還是不可或缺的。測試就到此告一段落,歡迎網友來信討論。
最後再來個「無責任亂猜」吧,最近神祕的ThinkPad R30站長想到還有一種可能。T/A/X-Series都有後面的兩碼數字作為代表,例如T23、X22等。但是 i-Series呢?很少人知道國外有1200/1300/1400/1500這麼多代號吧?所以為了品牌一至性的考量勢必要將 i-Series再次正名。所以說ThinkPad R30很可能就是全新的產品線,而且是用來取代 i-Series的。如果真是如此,ThinkPad R30可說是ThinkPad裡面的一個「奇兵」了,不但可以同時主攻商用機種及家用市場,產品線的豐富性與台灣代工帶來的價格競爭力都是相當值得觀察的。究竟ThinkPad R30的真實身分是什麼呢?上市時便知曉!對了,再強調一次:「猜得準是巧合,猜不準是正常,純屬虛構你們也信?」
galaxy lee寫於2001.9.29 PM:04:50
--->Back to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