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張圖片是帶大家一覽ThinkPad T43內部構造。有關T40-Series各部功能在先前的ThinkPad T40介紹特集中已經有詳細的介紹,站長便不贅述了。僅就幾處變化較大的地方向各位說明。

站長操作T43時,第一個感覺是「鍵盤右下角」的浮動感改進許多!等到拆開鍵盤與Palmrest之後,才發現果然在機構上有做改進。左圖是T43內部構造,網友可以跟下一張圖片(T40)做一個比較。此次日本的Yamato Lab 在鍵盤右下角下方有做了些調整。看來IBM還是有聆聽到使用者的心聲。對於操作舒適度仍不斷地在改進。先前的T40-Series可以自行DIY在鍵盤下方墊一些東西來改進,有興趣的網友不妨到討論區上請教有經驗的使用者。

 

左圖是ThinkPad T40內部構造圖。

 

左圖是機身左側特寫。可以清楚地看到ExpressCard/PC Card插槽的模樣。對了,ExpressCard與PC Card是不可以混插的,故T43的使用者如要插入PC Card要記得要選下面的插槽,不然是插不進去的(算是一種防呆設計)。IBM為了避免用戶混淆,在退出桿上也做了些變化,上方的ExpressCard退出桿是圓形的,上面刻有「X」符號,下方是PC Card退出桿,上面刻有圓形符號。

 

左圖示刻意把整個ExpressCard/PC Card模組拆下來拍照。由於下層是PC Card所以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整個溝槽能夠將長方形的PC Card置入。但如果是上層的ExpressCard就不一樣了,溝槽形狀有防呆設計,為了配合ExpressCard/34規格,使用者必須「靠左」置入。總之將來等ExpressCard普及之後,大家就會習慣了。

只是未來一年內推出的14吋以上筆記型電腦,可能還是以配備PC Card為大宗,畢竟現在已經很少有廠商提供「雙PC Card插槽」設計,通常都是只剩一個,將保留下來的空間改為一個多功能讀卡機。這一方面也反應出PC Card用途越來越少了,二來也很諷刺地讓廠商反而不敢壓寶ExpressCard。因為既然只能留一個擴充槽,當然還是提供PC Card比較保險,起碼過去的所有周邊(除了TypeIII)都可以支援,例如前一章所示的CompactFlash讀卡機、SmartCard讀卡機等。反觀ExpressCard....周邊目前還是非常少。

所以即使明年Napa平台的ThinkPad T-Series(雙槽)、X-Series(單槽),站長認為起碼都需要配備一個PC Card插槽。更何況ExpressCard的周邊其實可以先接到一個轉接板上,然後再置入PC Card插槽中,類似將CompactFlash插入讀卡機之後,再置入主機一般。只不過速度大概就只到USB 2.0。而無法到達PCI Express 1X的高速。但至少能兼顧相容性與普遍性。

 

ThinkPad T43的散熱機構上有增加一個導熱墊,這是與之前明顯不同之處。此外以前熱導管還有分長尾、短尾,現在一率都是長尾了,就是熱導管會延伸到右下方,以覆蓋住顯示晶片。所以從左圖中看到共有三根熱導管,兩根延伸到CPU,第三根延伸到顯示晶片。

 

 

 

ThinkPad T43 散熱機構背面圖以及側面照。

 

左圖是將散熱機構、ExpressCard模組取下後的構造圖。T43的主要元件分布仍舊與前代無異,CPU、南北橋、顯示晶片這些高熱元件都置於主機板正面,也因此T40-Series能夠在長時間使用之後,主機底部溫度不至於過高。特別是有需要將notebook置於大腿上的使用者,會是相當舒適的設計考量。當然notebook還是盡量不要長時間放在大腿上使用。

 

接下來幾張照片就是塞版面時間...咳...,左圖就是大名鼎鼎的「Dothan」,其實還是要稱為「Pentium-M」,常來本站的網友相信已經對Intel的各CPU code-name都耳熟能詳了。初代的Pentium-M代號是「Banias」,之後推出「Dothan」但是前端匯流排(FSB)是400MHz,目前的Dothan算是第二代吧,FSB配合915系列晶片組,推進到533MHz了。因此光是一個「Pentium-M」算算也有三種代號了。明年第一季,Intel預計推出更新一代的Pentium-M處理器,代號為「Yonah」,是Intel史上第一顆採雙核心設計的筆記型電腦專用處理器。

目前所知Yonah將會是FSB 高達667MHz的高速CPU,時脈雖然未定,但採用65奈米製程打造,按照Intel的規劃,希望TDP初期版本僅為「31W」。

有網友詢問,左圖中的CPU是「ES(工程版)」,市售的ThinkPad究竟使用何種CPU? 這部份站長一定要嚴正申明,站長測試的是「試作機」,所以CPU使用ES(工程版),全世界市售量產的ThinkPad一定都是使用正規版本的Intel CPU,不會像某些無恥店家以ES/QS CPU搭配其他廠牌的筆記型電腦,意圖混淆視聽銷售給不知情的客戶,請網友明鑑,感謝!

 

 

 

 

 

左圖是Intel 915PM北橋晶片的特寫。

目前的915家族編號如下:

  • Intel 915GM (Alviso-GM) = Integrated graphics memory controller chipset
  • Intel 915PM (Alviso-PM) = Discrete graphics memory controller chipset
  • Intel 915GMS (Alviso-GMS) = Small-form-factor integrated graphics memory controller chipset
  • Intel 910GML (Alviso-GML) = Value chipset

大家常見的是前兩種,915GM以及915PM。前者內建顯示功能,後者則沒有所以會搭配獨立顯示晶片。現在的12.1"以下尺寸(包含寬螢幕)多半都直接採用整合型晶片組了,例如855GME或是915GM,過去像ThinkPad X31此類小型主機還搭配ATI獨立顯示晶片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少,一方面是省電考量,二方面當然也是成本考量。

差點忘了提到一點,ThinkPad T43有一項「創舉」,那就是T43是T-Series史上第一台採用「整合型晶片組」的機種,因此T43有兩種機型,分別是採用Intel 915PM+ATI顯示晶片,第二種是Intel 915GM(內建Intel 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 900)。

 

 

左圖是本次T43首批搭載的ATI Mobility Radeom X300(Code-name:M22)顯示晶片特寫。續上面談到T43的產品定位。從所搭載的顯示晶片,T43-Series可分類如下:

  • ThinkPad T43p:ATI MOBILITY FireGL V3200 / PCI Express x16 / 128MB GDDR1 memory
  • ThinkPad T43:ATI MOBILITY RADEON X300 / PCI Express x16 / 64MB GDDR1 memory
  • ThinkPad T43:Intel 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 900 (GMA 900) / integrated graphics in
    915GM GMCH / uses main memory (up to 128MB with 256MB+) / 200MHz

T43p所使用的Mobility FireGL V3200其實是 X600 (RV380-GL)核心,在驅動程式上強化了對於OpenGL工程繪圖程式的支援度。因此站長之前得知T43會有兩款顯示晶片:X300與X600(Code-name:M24)。但很可惜地,首批上市的T43只搭載了低階的X300。以站長實測的結果,X300效能是凌駕原本T40所使用的Mobility Radeon 9000(M9),當然也比Intel 915GM內建的 GMA 900來的優異,但是如以「消費用途」(玩遊戲...)來檢視X300,其實效能也只能算是入門等級。但T43-Series畢竟還是一台商用機器,因此站長個人樂見採用915GM的T43出現,如以辦公室文書處理需求,其實Intel 915GM(GMA 900)功能是綽綽有餘了,同時也可以降低顯示晶片的成本。只是目前各家業者紛紛採用更高階的ATI Mobility Radeon X700(M24)甚至X800(M28),雖然IBM 國外某高層曾表示競爭對手(特別是DELL、HP的商用機)都尚未普遍使用X600以上高階晶片,站長個人仍舊希望T43在顯示晶片的效能上最好能夠與Intel 915GM(GMA 900)有更明顯的差距,特別是最起碼要勝過T42所使用的Mobility Radeon 9600。後面文章會有X300的效能測試結果。

 

IBM其實是一間「嚴謹」的公司,前面提過Sonoma提供了四項重大改進,一般廠商多採用:PCI-Express顯示晶片 ,或是再加上SATA硬碟。至於DDR-II 記憶體以及ExpressCard擴充槽 ,前者成本過高、效能比不佳,後者應用層面尚未廣泛,所以多半推出Sonoma的廠商都沒有採用後兩者的設計。反觀T43不但配備了ExpressCard擴充槽,甚至連售價仍偏高的DDR-II記憶體也「義不容辭」地採用。固然DDR-II記憶體工作電壓才1.8V,比起DDR-I的2.5V更低,而且DDR-II還有若干特點使得他比DDR-I來的優異,不過...咳...以上「恭維」的話最近常在市售的電腦雜誌上看到,以站長本身為例好了。今年過年時站長也組了一台新桌上型電腦,採用ASUS的P5GD1-Pro主機板,晶片組是Intel 915P,主機板只支援DDR-I(四個插槽)。為何不買P5GD2(支援DDR-II)?理由很簡單,DDR-II記憶體的C/P實在不高呀...,站長可以花一萬元不到就插四根512MB記憶體,不但湊成2GB,還可以跑雙通道(Dual Channel),如果全部買DDR-II記憶體,預算恐怕要暴增將近一倍。那換得的效能呢?會快一倍嗎?別傻了...就算把記憶體塗成紅色,外加一隻角也不會比DDR-I記憶體快上許多的。更何況最近DDR-I記憶體價格下跌頗兇,有需要的網友不妨把握機會趁機升級一下電腦(不論DT/NB),一起加入GB-Club(笑)。

之前的855PM不支援雙通道功能,到了915PM時終於提供了。雖然如此,其他廠牌的Sonoma notebook連ExpressCard這麼「先進」的功能都沒在用了,徒增成本、效能不顯著的DDR-II記憶體當然就繼續擺在一邊,套句報紙常寫的話:「未來前景可期!」,是的...所以「現階段」多半Sonoma notebook還是以DDR-I記憶體為主。畢竟到了明年Napa平台問世後,為了配合667FSB,記憶體頻寬又得向上提升,目前Sonoma所使用的DDR-II記憶體可能無法拿到Napa上面去使用。

雖然有些牢騷,但是這都不減ThinkPad T43是一台「近未來」先進notebook的地位,如果從二年後的角度來看T43,屆時使用者需要升級時,可以拿價格非常便宜的DDR-II裝配到T43上,如果需要加裝802.11n (108Mbps)的無線網路卡時可以透過ExpressCard獲得最佳的傳輸效能,如果需要加裝Mpeg4壓縮卡及時擷取數位電視內容並預約錄影時,仍舊可以透過ExpressCard得到最佳的傳輸效果。或許到那時候,大家也會開始懷念起這台T40-Series最後一代的T43所帶給人的驚喜吧。

 

 

 

 

--->Next:指紋辨識功能

--->Back to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