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效能實測」中,站長借測了兩台ThinkPad X60-Series,分別是X60 (1.83GHz)與X60s (1.66GHz),剛好與一般市售機種相同。網友也可以拿X60s的成績來推敲X60搭配1.66GHz CPU的表現。

首先請看X60的CPU測試成績,左圖是搭配一般電壓版Intel Core Duo T2400(1.83GHz)的CPU-Z規格及Sisoftware Sandra 2005-SR3的CPU Benchmark成績。 為了節省畫面,Sisoftware Sandra的測試圖表先以縮圖方式顯示,請直接在畫面上點擊,便會出現完整的圖片。

在「CPU Arithmetic」Benchmark」測試中,Core Duo T2400 (1.83GHz)成績小輸AMD的 Athlon 64 X2 4000+(2GHz), 但如果使用Core Duo T2500( 2GHz)或許就有機會超越同時脈的Athlon 64 X2。

在「CPU Multi-Media Benchmark」測試裡, Core Duo T2400仍是敗給了Athlon 64 X2 4000+(2GHz)。但是很諷刺地,Athlon 64 X2與Intel Core Duo分屬不同的平台,前者用在桌上型電腦,後者用在筆記型電腦,反觀AMD的Mobile CPU不論是Turion64或是Mobile Athlon 64都是單核心設計,L2快取記憶體最大只有1MB。恐怕效能皆不敵Intel Core Duo。倒是AMD雙核心版本的「Turion 64 x2」已於近日發表,而Intel的64位元雙核心 Mobile CPU(代號:Meorm)緊接著在8月就會發表,看來這場Mobile CPU大戰真的是高潮迭起。

 

 

接下來比較一下X60s所使用的低電壓版Core Duo L2400 (1.66GHz) 的效能。從 「CPU Arithmetic」Benchmark」測試成績中,看到Core Duo的驚人實力,時脈雖僅1.66GHz,但成績卻小輸同為雙核心設計的Intel Pentium-D 820 (2.8GHz),如果與Intel單核心處理器相比, Core Duo (1.66GHz) 更是大勝Pentium 4-E 570 ( 3.8GHz),呃...站長家裡的桌上型PC正是使用Pentium 4 3.8GHz,沒想到現在家裡最強CPU效能的電腦竟然是X60s了....。

在「CPU Multi-Media Benchmark」測試裡, Core Duo (1.66GHz)的整數運算成績幾乎追平Intel Pentium-D 820 (2.8GHz)。至於Pentium 4-E 570 ( 3.8GHz)與啟動SMT功能的Pentium 4-E 550 ( 3.4GHz)都不是Core Duo (1.66GHz)的對手。

看到Core Duo以更低的時脈、更低的耗電量輕易擊敗以往Netburst 架構的高時脈、高耗能處理器, 不禁讓人感慨處理器架構設計的良窳不僅對效能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對於業界相關產品的發展更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十年一覺揚州夢,到頭來Intel還是放棄了Netburst 架構,或許這是以往過於注重時脈,不得不走的一趟錯誤旅程吧。

 


接下來的記憶體測試是本篇的重頭戲。許多使用者都在問:記憶體要買「512MB+512MB」好,還是單條1GB好?前者代表啟動「雙通道」模式,後者則是跑單通道模式。從以下的四種測試成績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雙通道的成績均優於單通道。如果網友不需要安裝2GB容量的記憶體,從價格、效能的觀點來衡量,安裝「512MB+512MB」啟動雙通道的方式的確是目前最經濟實惠的組合!

本次的記憶體大測試除了單條512MB都是ThinkPad 預載記憶體之外,其餘各容量皆使用「金士頓(Kingston)」的DDR2-667 PC5300 ValueRAM模組 (KVR667D2S5/1G、KVR667D2S5/512)。 本次的Kingston記憶體模組成功安裝過四台X60-Series、兩台T60-Series,而且通過各項測試程式、遊戲的測試。站長個人對於Kingston記憶體模組的穩定性感到滿意。當然如果在預算許可的狀況下,購買原廠記憶體是最佳的選擇。可惜在台灣要買到ThinkPad原廠記憶體模組真的很不容易,另一方面價格也比較高。如果是買非原廠( 3rd Party)記憶體模組,除了最好帶主機去實測外,最好能找保固制度健全的品牌,畢竟有時候記憶體相容性問題不見得購買時會發現,往往是使用一陣子之後才會發現。

 


站長就有過一次慘痛教訓。先前表哥買的ThinkPad T43加裝了兩條創見的1GB記憶體模組,不但網站上註明是給T43專用的,還是Elpida的顆粒,所以價格也比一般的通用規格記憶體高一些。但是很詭異的是,後來發現執行某些程式時,總是會發生跳成640X480解析度,甚至藍底白字的警告畫面。原本以為是作業系統或是驅動程式有問題,結果站長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終於找出元兇,竟然是其中一條1GB模組有問題!好在憑表哥當時的購買發票,請創見的直營店直接更換同顆粒的新模組,裝上去之後就一切正常了!沒有人能夠保證買的大廠記憶體不會出事,但起碼夠在很快的時間內提供新品更換,縮短維修、換貨的時間,這些都是網友將來在選擇購買品牌時不妨留意的。

或許網友會問,為何這次X60-Series測試不用創見的記憶體模組,答案很簡單...沒管道去借呀...||| (頗冷的理由...Orz)

上圖是Sisoftware Sandra 2005-SR3的「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測試。效能最佳的組合是「1GB+1GB」長輩級組合(笑),其實左圖中的3DMark03成績也是如此。提醒一下,由於X60-Series使用945GM內建的 GMA950 整合型繪圖引擎,顯示記憶體必須動用到系統主記憶體,所以當啟動雙通道(可用頻寬加倍),而且總記憶體容量達到1GB時,不論是何種測試程式、遊戲,都會發現效能明顯超越單通道的各式記憶體組合。

 

 


從左圖3DMark05成績裡,除了再次證明「雙通道」的效能之外,網友可能也發現花大把銀子加裝「1GB+1GB」的夢幻2GB雙通道組合並沒有帶來非常明顯的成績躍進。而且再比較X60(1.83GHz)與X60s(1.66GHz)的成績差距, 也沒有太大的差距。站長本次也特別安裝了一套「魔獸世界」因為很多人都在問:「我的電腦能不能跑魔獸世界」(笑)。由於魔獸世界沒有提供測速程式,站長只好用實際遊戲進行的感覺來告訴大家:「只裝512MB會不順暢,強烈建議1GB」。如果只裝單條512MB,遊戲進行時會發現連跑步都會出現遲緩Lag的現象,如果換成單條1GB或是兩條512MB,就明顯感覺到遊戲順暢許多。當然站長還是建議以「512MB+512MB」啟動雙通道模式是最佳的組合。

所以單就「線上遊戲」領域來看,以最經濟的X60( 1.66GHz)搭配512MBx2雙通道以及Intel GMA950 整合型繪圖引擎,執行魔獸世界此類3D遊戲還是能夠勝任愉快(但遇到角色多的場景速度當然會跟著遲緩下來)。站長也特地EA推出的「魔戒:中土戰爭2-試玩版」進行測試,雖然在試玩版的練習任務裡都能以1024X768的解析度順暢的執行,但前提是要關閉掉遊戲的某些畫面特效。而且站長有買此套遊戲的正版包裝,在桌上型電腦上透過P4 3.8GHz、2GB記憶體及nVidia 6600GT( 128MB)打完光明面的任務,以上述的硬體規格遇到某些場景還是發生明顯的跳格與遲緩,要不是X60-Series內建的只是整合型顯示晶片,不然連Core Duo (1.66GHz) 都可以狂勝Pentium 4-E 570 ( 3.8GHz),如果加裝獨立顯示晶片,說不定玩起遊戲還比站長這台PC還猛.....(這年頭時代真的變了...站長開始懷疑家裡的PC恐怕打不贏T60+ ATI X1400了....|||)

 


最後使用 GUNDAM專屬的3D線上遊戲:「 UniversalCentury.net GUNDAM ONLINE 」網站所提供的測速程式(UCBenchmark)來比較各種記憶體容量下的表現,很明顯地,雙通道在進行遊戲時有非常不錯的張數提升。但是將記憶體加裝到2GB後成長幅度就不大了。

對照之前ThinkPad Z60t的測試成績, Z60t配備了Pentium-M( Dothan 2.0GHz)、1GB記憶體(單通道)、 Intel 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 900,僅跑出716分的成績。反觀X60-Series在新處理器、新繪圖引擎的加持下,就算是1.66GHz、512MB單通道的X60s還是勝過Z60t。

不過即使X60-Series在UCBenchmark的成績有長足的進步,但實際的畫面還是脫離不了「幻燈片」的程度,只是翻頁速度快了點...,這其實是整合型顯示晶片的運算瓶頸。所以X60-Series雖然可以應付時下常見的3D線上遊戲,但對於運算更複雜的3D遊戲時,還是力有未逮。只要網友在添購主機時能夠清楚購買的目的及需要的運算效能,相信就不易發生「買了主機卻跑不動程式/遊戲」的悲劇。

DDR2-533 vs. DDR2-667

或許大家都認為「DDR2-667當然比DDR2-533」快,但站長測試T60/X60/X60s之後,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DDR2-533的效能不見得一定會輸給DDR2-667。

站長僅列出X60s的完整測試數據來舉例。當使用者只安裝「單條」記憶體(意即跑單通道)時,DDR2-533記憶體無論是測速程式或實際遊戲的表現,都不敵DDR2-667。即使單條1GB的DDR2-533模組,效能照樣輸給單條512MB的DDR2-667模組。

但是一但同時安裝兩條記憶體,啟動雙通道時,512MB+512MB的DDR2-533模組有如神助般,擊敗同樣配置的DDR2-667模組!這樣的實測結果不僅發生在X60s上面,同樣適用X60及T60。站長原本以為是借測的Kingston模組「天賦異稟」,所以後來也借測國內品牌的DDR2-533模組,照樣贏過DDR2-667模組!

但非常詭異地,「1GB+1GB」雙通道設定的DDR2-533卻無法勝過「1GB+1GB」的DDR2-667,所以目前效能最佳的組合還是DDR2-667「1GB+1GB」,只是差距其實不大。

 記憶體時脈 

 容量配置

SisoftSandra

3DMark03

3DMark05

GUNDAM

Int

Float

 

 

 

DDR2-533
PC4200

512MB

3298

3303

1257

416

766

1GB

3294

3301

1260

415

770

512MB+512MB

3608

3599

1440

524

961

1GB+1GB

3590

3601

1442

526

957

 

 

 

 

 

 

 

DDR2-667
PC5300

512MB

3407

3464

1317

444

782

1GB

3511

3511

1300

448

811

512MB+512MB

3534

3531

1431

520

950

1GB+1GB

3611

3607

1470

542

984

如果我們研究一下各種記憶體組合所對應的頻寬大小,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平台代號 處理器匯流排速度 記憶體頻寬 記憶體組態種類
Napa
5.33GB/sec
10.67GB/sec DDR2-667 (Dual-Channel)
8.53GB/sec DDR2-533 (Dual-Channel)
5.33GB/sec DDR2-667 (Single-Channel)
4.26GB/sec DDR2-533 (Single-Channel)

原來要「餵飽」Core Duo所需要的匯流排頻寬須高於、等於5.33GB/sec,符合這條件的最低組合是單通道的DDR2-667,所以這能夠說明為何單條的DDR2-533模組效能皆不及單條的DDR2-667。反觀當DDR2-533啟動雙通道時,記憶體頻寬可達8.53GB/sec,足以應付CPU匯流排所需。但另一個關鍵點在記憶體的「延遲時間」上面,DDR2-667記憶體的「CAS Latency」為「5.0」 clocks,DDR2-533僅為「4.0」clocks。當頻寬可滿足CPU匯流排所需時,反應時間如果越短,對於效能會有更佳的助益,但並非「絕對」,不然1GB+1GB的DDR2-667也不會成為效能王者組合了。之前在「Sonoma」時代(T43/X41)就已經購買「512MB+512MB」DDR2-533模組的網友其實不必急著脫手,因為效能不見得會輸給DDR2-667模組,拿到T60/X60上面使用時,照樣是「兩尾活龍」。

 


接下來進行硬碟效能的測試,站長本次有幸借得世界前三大2.5吋硬碟廠的產品,首先從5400rpm開始介紹起。

左圖中測試的硬碟是日立( HGST)推出的Travelstar 5K100系列中,採用SATA界面的80GB版本硬碟,型號為「 HTS541080G9SA00 」。5K100系列共有「100GB / 80GB / 60GB / 40GB」四種容量,但除了100GB版本的「最大面積密度(Max. areal density)」高達80Gbits/sq. inch外,其餘各種容量皆為70Gbits/sq. inch。所有的5K100系列硬碟都配備8MB的快取記憶體。在耗電量方面,按日立網站提供的資料,最大為5.0W (5V* 1.0A)。

HGST 5K100的效能與其他品牌的5400rpm硬碟都在伯仲之間,但讀取時的聲音是最大聲的。有關這點,使用者不妨考慮啟動「靜音模式」,實際操作方式容後說明。

近日HGST推出最新一代採用「垂直磁性記錄(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 PMR) 」的2.5吋、5400rpm硬碟:5K160系列。單碟容量最大可達80GB,「最大面積密度(Max. areal density)」更高達 131.5Gbits/sq. inch! 有興趣的網友不妨留意一下市面何時開始販售。

 


左圖是站長借測的富士通(Fujitsu) SATA界面硬碟,型號是:「MHT2080BH」。由於「MHT」開頭的硬碟並不符合「RoHS」規範,所以已經逐漸由新款的「MHV」系列所取代。

MHT2080BH規格同樣是5400rpm、8MB快取記憶體,最大耗電量為5.0W 。甚至連HD Tach的「Sequential Read Speed」成績都非常接近。 富士通硬碟向來以「安靜」為人所稱讚,在站長的實測中也的確感受到富士通硬碟較不易聽出磁頭讀寫的聲音。如果網友買到的ThinkPad是配備富士通的硬碟,其實效能不會輸HGST ,使用起來也比較安靜。

 

 


ThinkPad X60-Series的2.5吋 5400rpm硬碟共有三間供應商:HGST/TOSHIBA/FUJITSU。其實從本次的測試中也看到效能其實沒有太大的差距。左圖的TOSHIBA硬碟規格也是8MB快取記憶體,最大耗電量為5.0W (5V* 1.0A)。TOSHIBA硬碟的運轉聲音也不大,能夠提供使用者舒適的使用環境。

 

 

 


接下來介紹的就是目前2.5吋 SATA硬碟的效能王者:Travelstar 7K100。雖然2.5吋硬碟有轉速高達10000rpm的版本,但卻是採SAS( serial attach SCSI )界面,專供SERVER/BLADE使用。筆記型電腦目前能夠安裝的多為SATA或PATA界面,因此7K100系列仍為其中的佼佼者。

7K100其實有兩種碟片容量,50GB與40GB。只有100GB版本才是單碟50GB,效能自然會比80GB、60GB版本快上一些。單以Media transfer rate進行比較,100GB版本是 629Mbits/sec,其他容量僅561Mbits/sec。至於快取記憶體大小皆為8MB。7K100的耗電量稍大,最大為5.5W (5V* 1.1A),但實際測試的成績卻讓人感到驚訝,續航力其實不會比5400rpm硬碟差太多。

有關HGST硬碟在讀寫時常會發出聲響,這點著實困擾許多人。其實可以透過開啟硬碟的「靜音模式( Lowest acoustic emanation setting )」來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該項功能預設是關閉的,使用者必須到HGST網站上,下載「 Feature Tool 」(目前版本到 v2.01 )。該程式支援多種安裝模式,使用者可以製作成「可開機軟碟片」,或是「可開機光碟片( bootable CD )」。下面站長會列出設定的程序供網友參考。

啟動靜音模式後的硬碟,不管是7K100系列或是5K100系列,使用者都會發覺磁頭讀寫的聲響明顯降低,雖然無法和FUJITSU或是TOSHIBA那麼安靜,但也算是長足的進步了。此外站長開啟靜音模式後,使用HD Tach測試開啟前後的效能差距,發現Sequential Read Speed的圖形幾乎是重疊,效能差異非常小,因此對讀取聲非常敏感的使用者不妨開啟靜音模式吧。

 

 

Step1:

由於Feature Tool必須在DOS環境下使用,SATA硬碟控制器模式必須進行修改,不然Feature Tool會找不到SATA硬碟。

請開機時按「F1」按鍵進入BIOS,接著在主選單中選擇「Config」,之後參考左圖,選擇「Serial ATA (SATA)」。

Step2:

請將「SATA Controller Mode Option」由預設的「AHCI」改成「Compatibility」,存檔後離開BIOS。

Step3:

站長下載Feature Tool的光碟ISO檔,製成可開機光碟後,透過Ultrabase+光碟機成功進入Feature Tool畫面。正常狀況之下,小紅點(TrackPoint)在Feature Tool中是可以使用的,以方便不習慣DOS畫面的使用者操作。

如欲打開靜音模式,請參考左圖,先將畫面切換到「Features」此頁,如左圖所示,「Acoustic management」預設是關閉( Disable)的。此時請選擇「Change Acoustic Level」。


Step4:

在調整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AAM)時,使用者可以直接選擇第二個「Enable ( Recommended calue)」,代表系統建議值。當然使用者也可以選擇第三種模式,自行定義靜音程度。

設定完成後,請存檔離開Feature Tool。接著不要忘記再回到ThinkPad BIOS裡面將 「SATA Controller Mode Option」改回「AHCI」模式,如此一來就大功告成了!

 


在網路討論區或是BBS站上,最常被問到有關筆記型電腦升級的問題不外乎有兩大類。

  • 第一類就是「我該買多大容量的記憶體?裝兩條512MB好,還是裝一條1GB好?」「要買哪個牌子比較好?」
  • 第二類問題則是關於硬碟:「哪個牌子比較快?」「哪個牌子硬碟比較安靜」「7200轉硬碟會比5400轉快多少?」

有關此類問題,希望上面的各項測試能夠給網友一些幫助。最後要介紹給網友的則是另一個迷思:「7200rpm一定比5400rpm耗電許多」,或許大家想當然爾都是如此認為。於是站長便進行了左圖中的電池續航力測試,用來檢視是否7200rpm硬碟真如「想像」中的比5400rpm硬碟耗電。

站長使用老字號的BatteryMark 4.0.1進行測試,受測的X60/s都安裝英文版的WinXP SP2。BatteryMark 4.0.1有兩種測試組態:

  • Conditioning test:高負載測試,模擬系統不斷地運作。
  • Life test:低負載測試:模擬實際操作情形外加入閒置時間。

受測的X60s是裝配 4-cell「方形電池」。X60則是使用8-cell圓形長效電池。

 

 


兩台X60/s的電源組態設定如下:

  • Power Manager設成「Maximum Performance」。
  • LCD的亮度設定為「七滿格」(全部有七格),並設定成在電池供電下,亮度仍為「normal」(如左圖所示)。
  • 關閉WLAN及Bluetooth。
  • 當電池僅剩0%電量時,進入休眠。

首先觀看X60s的Life test成績,不管是5400rpm或是7200rpm硬碟,都完全符合原廠宣稱的3小時,至於Conditioning test,由於當時主機借測時間不太夠,所以無法進行7200rpm的高覆載測試,在5400rpm硬碟上面測得1小時39分鐘。

依站長實際用在開會時的心得,X60s(1702-A59,使用7200rpm硬碟),4-cell方型電池約可使用2小時,當然如果要用的更久,除了更改Power Manager的組態設定之外,降低LCD亮度是更理想的做法。至少就上圖中的測試,在X60s上面安裝7200rpm硬碟時,續航力幾乎是完全一樣的(低負載操作時)。

接下來比較X60的續航力大考驗。除了富士通5400rpm硬碟之外,其他四顆硬碟都能跨過7小時的門檻。讓站長驚訝的是,HGST的5K100系列竟然續航力是三顆5400rpm硬碟中最持久的,可達7小時16分。HGST的7K100表現也不俗,也有7小時1分,因此同廠牌的5400rpm硬碟約比7200rpm硬碟多了15分鐘的續航力。

但是一到高負載的Conditioning test時,差距就變小了,7K100續航力也可達3小時32分,只比5K100少了「3分鐘」。


詭異的是,富士通5400rpm硬碟不論是Life test或是Conditioning test,續航力反而都比不上HGST 7K100。

左圖是站長特地使用Mobile2002測試同款X60的成績,電源配置組態都與BatteryMark 4.0.1相同,當X60使用7K100時,仍舊測出428分鐘(7小時8分)的優秀成績。或許網友會問:原廠不是宣稱 8-cell長效電池可使用8小時嗎?為何BatteryMark 4.0.1的Conditioning test僅測出3.5小時的成績?其實大家參考Life test的分數大概也有譜了,通常廠商都是採用Life test的成績,而且會將CPU調成低速運轉、LCD亮度設成中等。因此廠商有沒有「騙人」?其實單就「BatteryMark 4.0.1」的成績而言,並沒有,問題在於使用者是否能接受這樣的操作環境?因此站長本次的測試也才刻意選擇了「Maximum Performance」及「LCD亮度全開」,或許這樣的設定比較會被使用者所認同。至少從BatteryMark 4.0.1的Conditioning test中,可以看到即使是8-cell電池,還是有可能只撐3.5小時的...而非任何環境下都能撐到8小時。

只是很可惜地,站長無法針對「開啟無線網路」狀態時,進行續航力的測試,這部份最實際的方法還是「實機上線操作」吧,或許在本站討論區上會看到網友回報,在外面的WLAN HotSopt上網時,續航力究竟有多長吧。

最後談談網路上盛傳的「Napa機器會因為外接USB周邊導致續航力大減」,關於此問題的原因請參閱:

站長在實機測試中也有發現此現象,以下為測試的結果:

同樣使用X60+7K100,不接任何USB周邊時,BatteryMark 4.0.1的Life test成績是7小時1分。如果統強 USB外接式DVD燒錄機和USB光學滑鼠時,Life test成績狂減為「4小時35分」但站長要強調一下,外接的光碟機並沒有放置光碟片在主機裡,也沒有進行任何讀取、燒錄動作,只是單純將兩個USB連接頭接取到主機而已。如果只是外接USB光學滑鼠時,Life test成績則是「6小時48分」。關於USB周邊會導致電池使用時間下降的問題,其實不只Napa平台的機器會發生,Sonoma平台的機器也是會發生的。問題的元兇在於微軟的WinXP SP2作業系統。所幸近日微軟已經發佈修正檔案,有興趣的網友請參閱微軟網頁說明:

 

看完了上述眾多的測試項目,不知道網友是否對於「符合個人需求」的X60-Series硬體配置有了更清楚的概念。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7200rpm硬碟跟2GB記憶體,端視用途與預算而定。甚至電池也不是掛個8-cell長效版本就顯得「威風凜凜」,如果只是在辦公室內使用,說不定換個4-cell方形薄電池會更輕巧實用。至少ThinkPad X60-Series是款便於拆裝硬碟、記憶體、電池的優秀機種,將來使用者如果需要升級配備時都能夠非常容易的自己完成,不用擔心繁複的拆裝手續。如果想了解詳細的拆機程序,請參閱:

Hardware Maintenance Manual - ThinkPad X60/s

 

 

--->Next:結語---ThinkPad大未來

--->Back:實機介紹(下)

--->Back to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