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於到本篇的最後一章,此時網友也已經能夠在市面上親睹ThinkPad X60-Series的實機風采。既然本章名為「ThinkPad大未來」,就讓站長與大家報告一下近期ThinkPad的可能動向。首先從五月Lenovo-us發表Z61-Series及R60-Series開始吧。隨著Intel刻意將雙核心處理器推廣到各市場,Napa平台也開始延伸到寬螢幕的Z-Series與中低價位的R-Series。關於Z61-Series機種簡述如下:
|
|
|
|
R-Series從R60開始踏入雙核心時代,雖然T60-Series在產品定位上高於R60,但R60平易的價位其實更容易貼近廣大的消費者,特別是非商用的客群。因此在R60上面會看到S-video out端子與IEEE 1394埠這些被視為「消費用途」的功能。R60機種簡述如下: R60:基本上R60可以視為「較厚」、「較重」、「較便宜」的T60,所以全機身材質採用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plastic,14.1吋機種重量約2.8公斤、15吋機種約3.1公斤,但R60仍舊採用「Roll Cage」架構。R60內建的「Ultrabay Enhanced」多功能擴充槽使用的專屬周邊高度為12.5mm,而非Ultrabay Slim周邊的9.5mm, 自然在主機厚度上無法與T60相比。R60基本上能夠使用絕大多數的T60 Ultrabay Slim周邊,只有一項例外:「Serial/Parallel Port Bay Adapter (平擋板)」,這是因為該項周邊必須透過特殊接頭連接,目前只有T60-Series有支援,R60、Z61-Series都無法支援。 從LCD的規格也能看出T60/R60的定位差異。R60的14.1吋及15吋LCD雖然支援XGA (1024x768)及SXGA+ (1400x1050)兩種解析度,但T60的15吋SXGA+ LCD還支援FlexView display技術(IPS technology),R60就沒有了。更別提T60p支援到UXGA (1600x1200)超高解析度了。 |
R60只有15吋機種可內建S-video out端子。在顯示晶片方面,R60也有ATI X1400(128MB)、ATI X1300(64MB)與Intel GMA950三種組合。或許Lenovo-tw可以考慮推出一款平價的R60配備ATI X1400(128MB),這樣的規格來玩「魔獸世界」或是其他3D遊戲都能勝任愉快吧(笑)。《ThinkPad R60照片連結》
R60e:看到掛「e」結尾的機種,大家可能知道產品的大致定位了。R60e是新一代的入門級產品,同樣採「TrackPoint-Only」設計,沒有TouchPad觸控板。而且LCD尺寸只有15吋一種,顯然是歸類在「定點使用」。同樣是入門機種,站長很驚訝的發現R60e使用的整合型顯示晶片有兩種:
換言之,R60e可選用940GML晶片組,比Z61e採用的945GM更低階。如同Z61e所取消的功能,R60e也取消了Ultrabay Enhanced 多功能擴充槽、取消ExpressCard擴充槽僅提供一組PC Card插槽、取消指紋辨識器及安全晶片、取消S-video out端子及IEEE 1394埠,R60也不支援PortRreplicator或是 docking station。Z61e出廠時如果沒有安裝Mini-PCI Express無線網卡,至少還有內建天線(UltraConnect Antenna),使用者日後可自行升級。反觀R60e如果出廠時就沒有內建無線網路功能,日後也就無法透過加裝Mini-PCI Express無線網卡來升級,因為主機內部連內建式天線及Mini-PCI Express擴充槽都沒有。必須透過外接PC Card無線網卡。
所以R60e幾乎可視為一台「純文書處理」專用機了,對於某些中小企業想透過部屬筆記型電腦來達到節省空間、降低維修複雜度、節省耗電量,價格低廉的R60e倒不失為採購的選項之一。《ThinkPad R60e照片連結》
|
接下來談談人稱 Intel「帝國大反攻」的「Core 2 Duo」產品上市規劃。Intel為了徹底擊垮AMD在桌上型電腦市場的蠶食鯨吞,準備在2006年7月23日發動猛烈的價格攻勢,同時推出新一代「Core Architecture」產品:Core 2 Duo ( E-Series)及 Core 2 Duo Extreme (X6800),研發代號為「Conroe」。緊接著在「第三季時」 就會發表64位元雙核心的Mobile CPU, 研發代號為「Merom」。目前傳聞八月底時Merom便會發表。關於Merom處理器的相關規格請參照左表。 Intel為了阻斷AMD Turion64 X2的攻勢,Merom的價格會比照同時脈的Yonah (即現有的Core Duo)。以Core Duo T2600( 2.16GHz)為例,5月28日時每千顆報價為$423美金,Core 2 Duo T7400 (2.16GHz) 目前看到的發售價格同樣是$423美金。至於當Core 2 Duo (Merom)上市後,Core Duo (Yonah)是否會降價尚不得而知。 所以網友常詢問的:「下一代的X60/T60何時推出」,目前看起來大概等 Core 2 Duo (Merom)上市後,新一代的T60/X60-Series便會問世。其實新一代的「Napa Reflash」平台說穿了只是換一顆64位元雙核心處理器而已,晶片組仍舊不變。好處是Merom約比同時脈的Yonah高出20%的效能,同時支援64位元運算,待明年升級作業系統時可選擇64位元版本的Windows-Vista。 |
|
目前推測第三季時搭載Core 2 Duo的T60-Series及X60-Series便會與大家見面。至於「Tablet PC」版本的X60之前聽說是年底問世,但受到Merom提前到第三季就發表,不知道「X61t」是否會提前到第三季發表堪拭目以待。 至於X60s何時也會搭載64位元處理器呢?這點網友可能要多點耐心了,Intel準備在2007年第一季時才會推出低電壓版的Merom,而且初期時脈比Yonah-LV還低,請參考左表。倒是在今年第三季時Core Duo低電壓版會推出1.83GHz版本,或許下半年網友就能買到採用L2500(1.83GHz)的新款X60s。 很多網友也都在問:X60s會不會大降價。這就要看CPU是否有降價的計畫了,我們不妨看一下Yonah-LV的報價: |
Core Duo L2400(1.66GHz)與Core Duo L2300(1.5GHz)自從2006年1月發表迄今,每千顆報價都維持在$316美金與$284美金,即使一般電壓版的Core Duo在5月時已經調整過一次價格,低電壓版Core Duo仍舊聞風不動。 這樣可能感覺不出低電壓版Core Duo的「珍貴」,我們不妨比照一下Core Duo T2400(2.0GHz)的價格:「$294 美金」,沒錯,Core Duo L2400比T2400還貴!畢竟低電壓版CPU可說是萬中選一,良率不高,而且能夠在較低電壓環境下運作,不僅耗電率遠低於一般電壓CPU,還必須維持住一定的效能,無怪乎奇貨可居,連Merom-LV都必須延到2007年第一季才能量產。或許等1.83GHz的低電壓版Core Duo推出後,才會帶動L2400/L2300的價格調整吧。
這也是為何站長在X60s( 1.66GHz機種)推出後就馬上購入的原因,因為1.83GHz的低電壓版Core Duo要到今年第三季才會推出,這段期間內低電壓版Core Duo價格都不會調降,主機的價格波動不大。其次是Windows-Vista市售版要到2007年初才會問世,站長也不會急著換裝64位元作業系統,真要使用Windows-Vista + Office 12其實先使用32位元版本也能撐上一陣子。再者Intel的全新Mobile Platform:「Santa Rosa」會在2007年第二季推出,雖然功能面非常讓人期待,但相對的,主機耗電量恐怕會高於現在的Napa平台。這部份就必須看Intel何時將45奈米製程應用在未來的Mobile CPU,如果仍舊維持雙核心設計,或許45奈米製程的新款CPU有機會將耗電量維持在現行Yonah的水準,掐指一算屆時也差不多是2008年了,到那時候的HSDPA(3.5G)訊號範圍可能也擴展許多,再配合802.11n+MIMO的高速WLAN服務,不管在戶外或是室內,都能夠享受到所謂的「True Mobility」。所以本文標題才會稱X60-Series為「最強、最後的32位元sub-note!」,因為次世代X-Series( X70?)就已經是64位元時代了!目前許多友商的B5-size( 1-Spindle)機型將重量壓到1公斤左右,但是卻必須用超低電壓版CPU,時脈僅1.06GHz甚至採用單核心版本,硬碟也多半使用1.8吋 4200rpm機型,雖然實現了超輕量的目的,但是卻必須犧牲效能。反觀X60s重量也僅1.22公斤,卻能夠擁有不輸給T60的CPU效能及7200rpm的高轉速硬碟。再加上ThinkPad引以為傲的鍵盤設計以及堅固的機體,雖然X60s並非全世界最輕量的B5-size機種,但卻是效能最強、最堅韌的代表作之一。
市售的X60/s近期傳出兩項「缺失」,第一項是大陸網站披露ThinkPad T60/X60-Series主機板出現「跳線」(大陸稱:飛線)。關於此點站長有詢問過Lenovo-tw,對方表示台灣銷售的T60/X60-Series均已確認過並不會有跳線,雖然從大陸網站看到所轉述的Lenovo-cn官方說法裡,跳線無礙主機的穩定度,但如果對於跳線有點感冒的網友至少不用在心裡覺得毛毛了,因為台灣賣出的T60/X60-Series是沒有跳線的。第二項缺失是「高頻音」問題,當使用電池供電,同時使用USB 1.1周邊時,會聽到主機發出高頻音。此問題也終於在近日透過升級BIOS方式來解決,新版BIOS下載網址: http://www-307.ibm.com/pc/support/site.wss/document.do?lndocid=MIGR-63144 。 至於前文提到X60-Series會因為WLAN網卡導致Palmrest右側產生高溫的問題,可能是原廠為了將主機前端塑造出非常薄的造型,讓WLAN及WWAN網卡非常靠近Palmrest,但受限於機構設計無法徹底消除溫差,這點算是許多使用者感到遺憾的地方。
說來矛盾,使用者一直期望「更輕薄」的筆記型電腦,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主機內建的元件卻越來越複雜。五年前的主機不需要內建藍芽跟WLAN;兩年前的主機不需要內建WWAN,未來的主機呢?不但要支援802.11n+MIMO的四根天線,說不定還要同時支援3.5G跟WiMAX呢!問題就在這裡,主機內會發熱的元件越來越多,但是能夠使用的空間卻還是一樣地有限,最後還是要做出取捨。但站長個人看法是寧可犧牲機體厚度,換來較為舒適的機體溫度與操作環境。只是不曉得在這個以外觀取勝的「勸敗」時潮裡,究竟有多少人願意省思實用性與外貌之間孰重孰輕?
最後做個結語吧,「瑕不掩瑜」「輕薄強悍」是站長個人對於X60-Series的感想。雖然我們都在期盼一台「完美」的主機或是「最佳」的採購時機,通常是「等不完」的。例如今年第三季會推出Merom,很快地明年第二季又會推出「Santa Rosa」平台,但站長還是願意將未來的Intel或ThinkPad產品規劃與網友分享,目的就是讓大家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時點與事件有個輪廓,而不是人云亦云不知道該如何決定。希望大家看完本連載後能對於X60-Series有粗淺的認識,則站長幸甚!感謝。
galaxy lee寫於台北 2006.6.3 PM:10:51
--->Next:附錄---安裝WinXP
--->Back:效能實測
--->Back to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