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Page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Portable model上面搭載Pentium 4"  

首先請簡單說明一下T30在產品線中的位置:

 

T系列具有兩個特質:一是重視攜帶性,相對於3-spindle(硬 碟、軟碟、光碟)全部內藏的A系列來說,T系列算是2-spindle。在日本雖然以只內藏硬碟的 1-spindle機種(如X系列)為主流,但是世界上的輕型NB仍然是以2-spindle為主。

第二點是T系列一向是Thinkpad當中最早引進新技術的產品線。這次的T30導入了將觸控板與TrackPoint整合為"Ultranavi",安裝 HDD shock absorber,配備安全性強固的CISCO無線網路,以及將無線網路安全系統簡易化的IBM access connection v2.1等等技術。而搭載P4雖然在整體Thinkpad上面是A31/A31p最先使用,但是以移動性為考量的輕型NB來說,T30是第一個使用P4的。IBM T系列筆記型電腦一向搭載了各種將來領導市場必需的科技。

 


赤井隆之
(專案經理)

T30跟目前為止的T系列比較起來大小相同,但是搭載P4,這是相當辛苦的事嗎?

 

在電路設計的角度來看,在幾乎相等的面積當中要塞下耗電量更大的CPU,不只如此,周邊的電源迴路也增加,其他的零件也增加了。在機構設計方面,為了排出更多的廢熱,需要更大的風扇,而空氣的流路也得要先占下位置。而且T30加入了T23沒有的TouchPad跟HDD shock absorber,使得主機板的有效面積更小,記憶體從SDRAM升級到DDR之後,因為消耗電力增加,也使得對應零件增加了。然後還有高性能顯示卡Mobile RADEON 7500的因素,使得機構設計與電路設計之間的空間爭奪戰持續了數個月

 

 
所謂電源迴路增加是怎麼回事?
 

如果是跟T23以前一樣的電源迴路是沒辦法供應P4系統的。如果直接加大電壓電流的話,配線的銅箔會燒掉。因此T30設計了兩組交換式電源迴路並聯輸出,同時電源區域附近的零件數量也增加了。這種方式本身並不是新觀念,A系列以及其他公司的P4筆記型電腦大概都是類似的設計。

但是T30跟A30比起來主機板有效面積更少,所以實裝作業非常辛苦。PC板的自動處理已經達到了機器的限度,有很多地方必須依賴人工。

 


後藤史典
(產品企劃)

這樣講並不是很有概念,是說全部都是人手做的嗎?

 

雖然並不是「全部」但也是「大部分」了。現在的CAD軟體只要主機板面積足夠,就可以使用自動繞線功能把大多數的線路都佈好,大概四∼五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了吧,一般來說還會有數十條線路電腦無法處理需要手動設定。

但是以T30來說,由於主機板太擠了,一開始手動佈線之後剩下兩千多條佈線之後讓電腦跑,跑完之後居然還留下數百個節點連不起來。接下來以手動佈線到剩下1000, 800, 500條線再讓電腦跑,最後已經手動佈線到剩下兩百多條了讓電腦跑完之後,還剩下一百多條線連不起來…

雖然CAD跑不動並不是什麼值得自傲的事情,但是總覺得好像是手繪藝術品一樣的感覺。

 
Back to Top Page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