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Page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靈感來自貓腳?HDD Shock Absorber  

在機殼底面設計吸震材質是很獨特的想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電腦零件當中,硬碟可說是最脆弱的零件之一。現在的硬碟跟以前相比雖然耐震性已經好很多,在不操作時也可以承受很強的撞擊,但是在運轉當中的硬碟要是稍微震一下,磁頭就有可能打在碟盤上。引發各種硬碟損壞狀況,使得使用者重要的資料損毀。依照客戶服務部門彙整的資料,IBM筆記型電腦回修的硬碟問題當中有三至四成都是因為在運轉當中碰撞所引起。

這個碰撞並不是指那種從桌子掉到地上之類的碰撞,舉例來說,很常見的硬碟損壞狀況是:蓋上了蓋子,機器準備進入待命狀態,正在寫入硬碟。此時使用者拿起來,不小心手一滑機器落回桌上。只要幾公分高的落下撞擊,硬碟就壞軌了。為了減低這種狀況下損傷的發生,所以想到了 HDD Shock Absorber。

 


中村聰伸
(機構與外型設計)

除了硬碟吸震裝置之外,半球形的設計也相當的特殊。這其間的經過大致上是如何呢?

我們希望吸收衝擊使得內部影響減到最低,也希望在不使用的時候不會造成妨礙。例如貓的腳掌,汽車的安全氣囊,火星探測機器人Mars Pathfinder降落時的吸震裝置,都是想像的來源。在實務上,如果作特殊機構設計將會不敷成本,所以想要以空氣來吸收衝擊。跟美國IBM基礎科技研究所討論之後,他們建議「使用Orifice吧」

 

Orifice這個詞不常聽到,是什麼東西的代號嗎?

不,一般是在工業界使用的用語,指的是在空氣或液體流動的管路內用來調節流量的小孔穴。HDD Shock Absorber並不是單純的半圓形橡皮墊,在它的內部其實是空心的,在半球底部有個空氣閥門,閥門上有非常細的Orifice(氣孔),此外還有彈簧等8個組件。將T30放置到桌面上時,也就是外部施加壓力時,半球內的空氣會慢慢的從氣孔排出,稍微凹陷下去。然後拿起來時所產生的內部負壓將會從內側打開閥門讓空氣一口氣湧進來,以備落下時可以產生防震作用。這就是HDD Absorber的原理。當然,半球凹陷的行程時間要多久才不會影響電腦使用,還有是否會產生機體支撐不平衡的問題等等還需要很多細部調整

 

說到支腳,在底面除了四個半球形的支腳外,在靠前方處還有兩個波浪形的東西,這也是為了耐震而作的設計嗎?

 

是的,這是為了比HDD Shock Absorber設計高度還要再高一點的落下衝擊而設計的護墊。雖然理論上軟的材料比硬的材料更能吸震,但是軟的材料容易撕裂,也有從底面捲起來的可能。所以我們使用較硬的材料,而以容易變形吸震的形狀來增加吸震性。但是這兩塊支腳的形狀除了吸震之外也不能不考慮到可用性,例如一開始考慮的形狀當中就有一種案子會造成重心偏斜的CD片之類所產生的震動經過支腳而增幅的狀況。最後決定為波浪形的過程當中有許多次的嘗試錯誤經驗。

 
Back to Top Page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