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X24 VS. Portege 2000

最近常有網友反應:「站上很久沒更新了…」嗚嗚嗚…站長在此先用猛虎落地勢跟各位致歉!每次看到ThinkPad的消息時,雖然很想跟大家分享,但是每天下班後空閒時間不多,站長又不願意隨便湊點字濫竽充數來發布新聞,所以只好利用假日時間了。所以網站更新與回信的速度過慢尚請網友見諒。為了彌補網友的缺憾,這次的「最新消息」便提供精采的圖文介紹!主角就是現今B5-size notebook的兩強:IBM的ThinkPad X24與TOSHIBA的Portege 2000!因為長輩的舊Portege 7140送修,後來乾脆買台新的Portege 2000,並委託站長「調教」,站長才有幸能接觸到此台名機。至於ThinkPad X24由友人提供,所以「照例」仍為「試作機」…(呃…)。

站長之前提過B5-size的notebook目前正走向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方向,分別是「最輕薄化」與「性能最強化」。目前日系廠商在12.1吋與10.4吋LCD的notebook幾乎都往「最輕薄化」的方向設計,所以不管是One-Spindle或是Two-Spindle的機種,都屢創歷史新紀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TOSHIBA推出的One-Spindle、12.1吋機種—Portege 2000 (美規代號) /DynaBookSS S4(日規代號)。以主機空重1.19公斤打破12.1吋機種的「重量屏障」!另一方面,日本IBM的大和事業所也對ThinkPad X-Series(雪梨造型機)進行最終強化設計,在原造型下配備一般電壓版的Mobile PemtiumIII-M 1.13/1.06 GHz高速CPU,讓ThinkPad X24擠身世界上性能出眾的B5-size notebook。站長將這兩台的規格列表對照如下:

ThinkPad X24(文中試作機)
Portege 2000 (台灣市售機)
LCD
12.1吋 1024×768(XGA)
12.1吋(Poly-silicon, 這名詞不寫出來可能會被TOSHIBA迷追打…) 1024×768(XGA)
顯示晶片
ATi Rage Mobility RADEON M6
Trident CyberALADDiN-T
顯示記憶體
8MB DDR-SDRAM
UMA架構,從主記憶體挪出16MB
PC Card插槽

PCMCIA Slot(TypeII,CardBus 32-bit ) 一個
Compact Flash Slot 一個

PCMCIA Slot(TypeII,CardBus 32-bit ) 一個
SD card slot 一個
外部接頭
  • USB (version 1.1) 兩個
  • external DB-15 monitor
  • infrared (4Mbps)
  • RJ-11 (modem)
  • RJ-45 (ethernet)
  • IEEE 1394
  • USB (version 1.1) 兩個
  • external DB-15 monitor
  • infrared (4Mbps)
  • RJ-11 (modem)
  • RJ-45 (ethernet)
光碟機
Ultrabase內接或外接
外接

指向裝置
TrackPoint
TouchPad
有線網路
10/100 ethernet (RJ45)+ Modem(RJ11)
10/100 ethernet (RJ45)+ Modem(RJ11)
無線網路
有(802.11b Wireless LAN)
沒有
電池使用時間
4.1hr
2.0~2.8hr
體積
279mm x 227mm x 25-30.2mm
289mm x 229mm x 14.9mm(最薄處)/19.1mm(全高)
重量
1.68公斤(主機)
1.19公斤(主機)
預載系統
WinXP Professional Edition
WinXP Professional Edition

站長也有推薦ThinkPad X23/24給這位長輩,只是對方向來為TOSHIBA的愛用者,所以站長也就不因個人的價值觀與喜好而影響對方。反而也希望藉這機會接觸到此台名機。許多人看到Portege 2000時都會發出驚嘆:「好薄哦!」,或許有的ThinkPad愛好者看了也開始動搖了(笑),站長認為這台機器的確達到她「超輕薄」的設計理念,但也同時被迫做出了若干妥協,而這些部份卻正是日本YAMATO所堅持的地方!至少就站長個人而言,與Portege 2000相處幾天下來,更加堅定了「要買B5-size就要買ThinkPad X-Series」的信念!接下來就讓站長藉由照片來剖析這兩台一時瑜亮的優秀代表機型吧!


Click to enlarge: 342KB
從正面觀看這兩台時,會感覺Portege 2000(以下簡稱P2K)體積稍微寬一點,而ThinkPad X24(以下簡稱X24)機器稍微高一些。當然P2K號稱最薄14.9mm的設計光從這張正面圖就可以看出高下。
Click to enlarge: 295KB 當初站長從日本PC Watch網站看到P2K與X-Series的對照圖時也是相當震憾,相信各位從左圖便能明顯感受到何謂「輕薄的極致」。上方的便是P2K,機器左側只有一個「SD Card」的插槽。X24左側分別配置了IrDA(紅外線)、IEEE 1394、PCMCIA插槽、Compact Flash插槽、麥克風接孔、耳機接孔。
Click to enlarge: 220KB 從P2K的右側圖可以看到從左至右分別是耳機接孔、麥克風接頭、IrDA(紅外線)、PCMCIA插槽。在2002年4月號ASCII雜誌中,有專欄訪問DynaBookSS S4(P2K)研發成員,裡面提到內建WirelessLAN的P2K其內建天線裝在左圖PCMCIA插槽的右邊,左右各有一具天線。可惜國內的P2K並沒有內建WLAN功能。這台X24不但CPU為1.13GHz,還配備了WLAN,位置就在老地方—LCD兩側。主機右側只有一個USB接頭。其實硬碟至於機身中段,外面看不出來。而且這設計「相當重要」,後面詳述…
Click to enlarge: 302KB 兩台機器後方接頭的設計也大異其趣。首先是P2K有接頭保護蓋,平時不用時可以將接頭隱藏起來,需要時再放下蓋子。當年ThinkPad 560/570則是使用一種軟塑膠當作保護蓋,後來的ThinkPad則全面廢棄這種設計了。保護蓋固然有美觀的作用在,但是站長每次在開啟時都必須十分小心,深怕一不小心就「扳斷」。至於針對辦公室/商業用途的X24則根本不必擔心,各式接頭需要時直接插上去即可。P2K的後端接頭從左至右為:RJ11(Modem)、RJ45(Ethernet)、USB Ver1.1兩個、D-Sub顯示器端子、電源插孔。X24後端接頭的安排與P2K剛好相反,從左至右為:電源插孔、D-Sub顯示器端子、USB Ver1.1一個、Line-in接頭、RJ45(Ethernet)、RJ11(Modem)。
Click to enlarge: 354KB 再看一次正面照,兩台的厚度差異很明顯的被彰顯出來。P2K的LCD開關雖然採用單開關設計,但是實際使用上卻不容易開啟。一方面是機器「太薄了」,按鈕又設計在機體下方,因此當機器放在桌面上,以單手按到開關後,要用同一隻手推開LCD需要費點工夫。X24為了能在LCD頂端裝置UltraPort裝置,所以LCD上蓋厚度便無法像S31、P2K那麼薄。只是站長覺得光從打開LCD這動作,便會覺得YAMATO的改良式雙開關設計相較下會方便一些。使用者可以用單手先撥開一邊開關,然後再撥開另一個,並且方便施力打開LCD。而且雙開關最大的目的在於增加LCD的密合性,並減低外力衝擊所帶來的影響。
Click to enlarge: 292KB YAMATO對於ThinkPad設計哲學中,有一點是打死不讓的堅持,同時也是ThinkPad無法更薄的關鍵,那就是LCD的邊框設計!左圖中前方為P2K,後方為X24。站長每次看到其他友商的LCD邊框設計只有「平平一片」,外加「單開關固定鉤設計」,心裡都捏一把冷汗。上蓋雖然有鋁鎂合金等材質保護,但是一但外力來自於LCD兩側呢?以前IBM的ThinkPad顧問Mr. James Alfaro常舉個例子,一個人合掌時,別人很容易從旁施力讓手錯開。但如果手指交叉甚至握住時,要從旁讓兩手錯開便十分困難。同樣的道理應用在ThinkPad LCD設計上,便是LCD兩側邊框一定有凹槽以及雙開關設計。一但有外力從兩側襲來,邊框凹槽藉由主機側邊將力量分散,而不會只是LCD上蓋單獨承受,再加上雙開關固定鉤緊密的扣住主機本體,使得ThinkPad耐衝擊力頗佳。站長舉個實例,朋友有台ThinkPad A22e,某天下樓梯時不慎滑倒,結果機器前端(就是LCD開端那一面)撞擊到地板,LCD所幸沒破,反而是兩個LCD開關固定鉤斷掉了。此外LCD邊框一側也稍微突出,但壓回去就可以了。或許因為這兩個鉤子與邊框設計承受了大部分的壓力,免去更大的「傷亡」。有些設計平常是感覺不到的,只有碰上時才會發現…
Click to enlarge: 313KB 從ASCII的DynaBookSS S4專文圖片中,可以看到TOSHIBA在鍵盤配置有下工夫,例如鍵盤按鍵的「鍵距 (key pitch)」為 19mm,而「鍵深 (key stroke)」為1.7mm。理論上這樣的Full-Size鍵盤觸感不錯才對。很可惜的,P2K為了輕薄,在鍵盤觸感上還是有所妥協。ThinkPad X24的鍵距為18.5mm是比P2K窄一些,但是鍵深卻達2.5mm,剛這點在使用上的感覺高下立見。從左圖中可以發覺,ThinkPad X24不但鍵盤的敲擊深度在數字上比P2K來的深,實際按鍵的輪廓也P2K來的強烈,因此P2K的按鍵造型較平坦,鍵打起來的感覺比較沒彈性:X24則維持ThinkPad向來鍵盤觸感的優良傳統,對於敲擊深度毫不妥協,同時按鍵中央也比P2K來的「凹陷」,鍵打起來感覺比P2K好許多。各位請再留意一下兩台鍵盤右下角的方向鍵設計,P2K雖然也採用「倒 T 形」設計,但是按鍵較小,反觀X24的方向鍵特地做出一個弧形,而且下方還有波浪狀的凹槽設計,方便使用時迅速定位,站長對於這個地方的巧思相當欣賞。YAMATO希望使用者能夠獲得接近桌上型電腦鍵盤的觸感,也因此在機體設計上做出了妥協。同樣的,TOSHIBA的工程師在追求「世界最輕薄」的同時必須在鍵盤觸感上做出妥協。不管如何,站長都對雙方堅持實踐各自理念的精神表示敬意。
Click to enlarge: 372KB P2K的電源開關就位在鍵盤上方,同時右側還有兩個快速鍵。P2K輕薄的祕密在於使用「特殊規格」的配備。而其中的關鍵點在於「1.8吋硬碟」與「鋰聚合物電池」。由於1.8吋的硬碟比現有2.5吋硬碟在體積、重量上更具優勢,所以P2K能夠在有限的空間裡裝入硬碟,此項突破貢獻良多。只是實際使用上卻會發現1.8吋硬碟有個弱點,那便是「速度不夠快」,目前僅支援到ATA-66規格。站長先前測試ThinkPad X22(PIII-800)時主記憶體只有128MB,和這台P2K(主記憶體256MB)相比之下,覺得不單是開機進入WinXP Pro時速度比P2K快,平常使用時也感覺的出P2K反應是比X22來的慢,顯見效能為1.8吋硬碟的瓶頸。但是用這點來批評1.8吋硬碟有欠公允,畢竟1.8吋硬碟強調的是重量與體積上的優勢,並非速度比2.5吋硬碟快。除了鍵盤讓站長用得不習慣外,P2K的TouchPad更是讓站長吃足苦頭,差點改接滑鼠來用。之前用過其他notebook上的TouchPad,都滿容易操縱的,但是P2K的TouchPad使用起來卻會發生游標動太快,或是突然沒反應的狀況。在系統裡面調整許多次都無法獲得滿意的反應速度。站長雖然習慣用TrackPoint小紅點,但是TouchPad卻也能操縱自如,站長可能是不習慣P2K的軌跡節奏吧。如果使用ThinkPad的網友還不習慣TrackPoint,或是不知道TrackPoint如何使用的網友煩請請教有經驗的朋友,畢竟這部份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使用ThinkPad時都外接滑鼠…||| 呃…好吧,那不習慣小紅點也沒關係…
Click to enlarge: 336KB X24和P2K的鍵盤同為Full-Size設計,所不同之處還包括X24仍維持ThinkPad傳統七列排列的設計,同時F11、PageUp等功能鍵也比P2K來的大,方便鍵打。ThinkPad X-Series有個設計前陣子還可以「笑傲」自家的ThinkPad兄弟,那就是鍵盤下方的手腕放置區(PalmRest)不會有惱人的高溫問題。之前的T-Series跟R-Series最為嚴重,因為左手PalmRest下方就是硬碟放置區,使用一段時間後,便會感受到下面傳來的高溫。目前聽說ThinkPad T30已經有改進,至於R32恐怕還是一樣。為何X-Series不會呢?因為硬碟是放在機器右側,鍵盤下方的位置。長時間使用下來PalmRest溫度不會有不均的現象。那P2K呢?很遺憾的,那顆4200轉的1.8吋硬碟就放在左手PalmRest下方,再加上機體相當薄,長時間使用後,熱量直接傳導到上方…。站長用ghost將系統備份時發現2.3GB的Image檔需要45分鐘才能完成(壓縮比為FAST),而且備份完後會發現左邊PalmRest相當燙,讓站長想起在ThinkPad T23上使用5400轉硬碟的慘狀…。當然T23與P2K在散熱機制上都很優秀,所以當機是不至於,只是使用上會感到不適。X24的硬碟位置還有一個好處,可以直接換上5400轉、9.5mm厚的2.5吋高速硬碟!一但換上TOSHIBA那顆配備16MB Buffer的怪物級硬碟雖然噪音與耗電量要考慮,但是速度的提升與PalmRest的溫度是不必擔心的。
Click to enlarge: 382KB 上面提到P2K另一個超輕薄的祕密在於「鋰聚合物電池」,重量僅170公克的系統主電池號稱可以提供兩小時以上的使用時間。左上圖三顆電池從上而下依序為

  • P2K專用大容量外掛鋰電池,3600mAH,約330克
  • X24高容量系統鋰電池,4000mAh,約308克
  • P2K系統鋰聚合物電池,1600mAh,約170克

由於X24使用圓形桶狀 cell,所以比採用方形 cell的P2K外掛電池來得體積小、重量輕但是用電量卻用多一些。至於P2K的系統鋰聚合物電池便真的是小巧可愛,並且能夠提供可接受的使用時間。

左下圖是P2K搭配外掛大容量電池與X24的側面特寫。原本站長還希望將來的X-Series(東京機)能夠將電池移到後面,如此一來,除了原本 6 cell的系統鋰電池外,說不定還可跟S31一樣,配備專屬的9 cell 「Full-Day Battery」。可是後來聽說這希望可能落空…

目前台灣銷售的P2K隨機附贈大容量外掛鋰電池乙顆,官方售價為三萬日幣,著實不便宜。至於P2K的鋰聚合物電池官方售價為一萬五千日幣。

講到配件,站長也幫長輩訂購一條P2K專用的256MB Micro-DIMM記憶體,據店家所述為KingSton(金士頓)的,索價NT$ 8900,嗯…不愧是 Micro-DIMM呀…

Click to enlarge: 304KB

站長親自使用P2K之後,對於TOSHIBA工程師追求「世界最薄」的成就感到佩服。的確,就「最輕薄」這點來看,P2K可說完美的達成了設計的初衷。使用者只要拿在手上都會忍不住贊嘆其工藝水準的極致表現。只是 …呃….站長個人還是喜歡X24的設計…。站長在用過P2K後才了解為何YAMATO總是這麼堅持某些設計—因為「ThinkPad是Professional的Machine!」,這句話出自今年五月十五號的日本ASAHI雜誌,該期雜誌有篇「VAIO、ThinkPad大研究」,裡面雙方從設計、操作感、Software、行銷策略到產品線一一過招。文中可以看到SONY的VAIO所堅持的信念是「進化」,因此VAIO有許許多多的造型與功能。IBM(大和研究室)所追求的是「普遍性」,也因此ThinkPad比別人更強調產品互通性(Ultrabay2000設計等),同時YAMATO以設計出專業的「商務notebook」為最高目標,所以為何ThinkPad老是黑色的?為何ThinkPad不能做得更輕、更薄?因為ThinkPad是設計給商務人士所使用的機器,因此穩重、樸實的外觀與堅固耐用的設計便成了ThinkPad的設計精神。

再回到X24與P2K的實機使用上,站長個人覺得P2K固然輕薄,但是以單手握機器時還是X24好握;用鍵盤輸入時還是ThinkPad鍵盤加TrackPoint讓使用者覺得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在打計算機的按鍵;進行文書處理時還是X24比較快,更重要的是PalmRest不會有惱人的溫差。此外ThinkPad X24能夠搭配Ultrabase與內接式光碟機,進行系統備份與復原時都比較方便。使用過R2K後,再去用X24會感覺這是一台「讓人使用起來很舒適」的機器,講得更白一點,這根本就是一台「拿來操」的好機!不用擔心LCD上蓋被摔到、刮壞、指紋沾到,反正拿魔布擦擦就好了!

站長必須強調Portege 2000是台優異的B5-Size notebook,如果拿P2K來跟X24比較速度是不公平的,畢竟雙方的設計出發點就不一樣,如果網友非常強調重量,或是跟站長的長輩一樣是位TOSHIBA愛好者,相信P2K不會讓你們失望!只是要站長選擇的話,站長一定會選擇ThinkPad X-Series,因為ThinkPad能夠讓人感受到「為了使用舒適/無顧慮而設計」,而不單是「為了輕便攜帶而設計」。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hinkPad X24即將上市!
近期 ThinkPad消息整理

發佈留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