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P14s Gen5(Intel)簡測心得

▼2024年推出的ThinkPad P14s Gen5(Intel)可說一掃過去四代的委靡氣息,讓堂堂P系列終於重新昂首於同為14吋量級的其餘各款機種,這也是為何站長要特別介紹這款代號為「Hedy」的行動工作站其原因。P14s Gen5(Hedy)與P16s Gen3(Lamarr)的研發代號其實出自傳奇女星暨科學家「海蒂·拉瑪」,她被譽為「展頻技術之母」,現今的Wi-Fi、藍牙等無線傳輸技術有來自於她的巨大貢獻。

ThinkPad P14s Gen5(Intel)從國際版ThinkPad的開發系譜上,是第一款採用標準電壓版(即H結尾的處理器)的14吋量級P系列機種,但其血緣卻可追溯到三年前的中國大陸版「ThinkPad Neo 14」,站長也曾自購並撰寫過一篇介紹(ThinkPad Neo 14簡測心得)。2023年Lenovo-cn推出了Neo 14的後繼機,雖然改名為T14p Gen1,但仍舊只在中國市場販售。在2024年時則進行了Clean sheet全新設計,導入牛角式雙風扇設計,在中國大陸推出了T14p Gen2,同時也推出了國際款,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角「P14s Gen5」。

P14s Gen5雖然外型與T14p Gen2相同,但兩台主機在硬體規格上還是有所差異:

  • T14p Gen2無法內建Smart Card Reader,但P14s Gen5可以加裝
  • T14p Gen2主機板上的第二組M.2插槽可支援2242尺寸的NVMe SSD,但P14s Gen5卻不支援
  • T14p Gen2獨顯晶片為RTX 4050,P14s Gen5獨顯晶片為RTX 500 Ada

過往的14吋P系列s結尾機種,都是搭配低電壓版處理器,頂多可選配NVIDIA公司的工程用獨顯,外殼也沿用T14系列的造型,雖然共板共模節省了大量開發、製造成本,但代價卻是「產品差異性過小」,導致過去四代的P14s常被網友拿來跟T14相比較,明明是行動工作站等級的產品,卻說不出強在哪裡。

ThinkPad P14s Gen5其實有Intel與AMD兩種平台機種,AMD款還是拿T14 Gen5來修改,但改用標準電壓版處理器,可惜受限於主機散熱限制,就沒有再加裝獨顯晶片,而且仍舊使用14吋面板。反而是Intel款完全跳脫T14的限制,而且改用「14.5吋」螢幕,下圖就是P14s Gen5與T14 Gen5的對照圖,不難發現P14s Gen5雖然同為14吋量級,但體積還是比T14 Gen5大了一圈,其實厚度也增加了一些,這也讓P14s Gen5擁有更大的效能發揮空間。

▼P14s Gen5的14.5吋面板提供了三種解析度供客戶選擇:

  • WUXGA (1920×1200),300nits / 800:1 / 60Hz / 45% NTSC
  • WQXGA (2560×1600),350nits / 1500:1 / 90Hz / 100% sRGB
  • 3K (3072×1920),430nits / 1500:1 / 120Hz / 100% DCI-P3

這三款都是霧面LCD面板,原廠也特別強調均為(不傷眼)的DC dimming調光。比較可惜的是WUXGA解析度面板的色域覆蓋竟然只有45% NTSC,除非不在意顏色正確性,不然其他兩款更高解析度的面板可提供更佳的顏色表現。此外,WQXGA (2560×1600)「無觸控功能」面板在出廠時已通過X-Rite Factory Color Calibration校色;3K (3072×1920)面板也有TCON Color Calibration出廠校色過。

▼下圖是P14s Gen5與P14s Gen2的特寫,當年P14s Gen2還沒有流行窄邊框,因此搭載14吋螢幕(還是16:9比例)的機身其實幾乎跟P14s Gen5差不多大了。但P14s Gen5相較於前幾代產品,卻帶來了巨大的硬體規格躍進,例如:

  • 內建兩個SO-DIMM記憶體插槽,最大可安裝96GB(48GBx2)的DDR5-5600記憶體
  • 拜雙風扇之賜,GPU無負載時,CPU功耗可高達50W,如果是GPU與CPU同時高負載運作,GPU功耗最高為35W,CPU則是25W。這也讓P14s Gen5的GPU功耗表現優於P14s Gen4的30W。

▼下圖是P14s Gen5與T14 Gen5及P14s Gen2的機體右側特寫。不難看出P14s Gen5的機身厚度明顯高於其他兩款。T14 Gen5與P14s Gen5雖然機身厚度可以直接置入傳統的RJ45網路埠,但為了造型考量,都選擇了「Trapdoor」開艙式RJ45網路埠。

▼P14s Gen5的螢幕照樣可以180度開闔,但從下圖中能看出採用了「One Bar Hinge」的下沉式轉軸,代表WLAN天線不會擺在螢幕上方,而是藏在下方的轉軸裡。其實P14s Gen5的前身「Neo 14」仍採用所謂的「立軸」(Tower Hinges, 傳統轉軸),雖然「立軸」不利窄邊框設計,不利機身厚度薄化等缺點,但作為強調運算效能的P系列一員,立軸其實更能作為品牌的獨特外觀設計,至於機身厚度,此時更應該提供1.8mm鍵深來跟其他輕薄機種做出區隔才對,而不是連P16、P16v或P14s都一體適用1.5mm鍵深的鍵盤。

▼下圖是P14s Gen5的左側特寫,P14s Gen5全機擁有兩個USB-A接頭、兩個USB-C(Thunderbolt 4)接頭、一個HDMI埠、一個RJ45網路埠與一個3.5mm的耳機麥克風複合接孔,加上可以選購Smart Card讀卡機,在連接埠的數量與種類上算是完整了。

P14s Gen5的HDMI埠終於支持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DSC)技術,能夠傳送8K(7680×4320)@60Hz的影像,這也表示總算是貨真價實的「HDMI 2.1」規格了,而非規格較低的HDMI 2.1 with TMDS技術。只是P14s Gen5如果透過Thunderbolt 4(USB-C)或是HDMI,最高都只能輸出「一路」8K(7680×4320)@60Hz超高解析度。如果同時外接三台螢幕(兩個Thunderbolt 4 加一個HDMI),此時三台螢幕的最高解析度是4K(3840×2160)@60Hz。

▼P14s Gen5的兩個Thunderbolt 4(USB-C)連接埠中間的電源指示燈,尺寸同樣是參考Braille盲人點字,而且凸出的LED燈號目的就是讓視障者較容易觸摸到,進而確認電源接頭的位置。此外,主機如果充電中,使用者從上方也比較容易觀察到亮起的電源指示燈。

▼站長每次看到「腫」起來的Communication Bar,不由得想問:如果是往Palmrest下方「鑿」出一個缺口來收容需要厚度的攝影機模組呢?等於攝影機在使用時,不再是往螢幕上方突出一塊,而是向使用者方向延伸,因此當螢幕闔上時,Palmrest需要挖一個洞來收納。至少這樣整個主機的方正外型不會受到破壞,同時又能滿足機構空間上的要求。

▼T14 Gen5與P14s Gen2雖然都是下沉式(Drop-down)轉軸,但沒有採用「One Bar Hinge」擀麵棍設計,從下圖中就能看出兩種類型轉軸的造型差異。站長個人滿喜歡老一代P14s Gen2轉軸刻意露出金屬材質的設計。

▼P14s Gen5的鍵盤同樣採用了CS24新版鍵盤設計規範,包含:

  • 「Fn」鍵與「Ctrl」鍵互換位置
  • 部分按鍵增加突起標示增加辨識度
  • 「F8」到「F11」對應的功能有重新調整
  • 增加微軟「Copilot」鍵(原本該位置是Print Screen鍵,後來移到「F9」)

而且不像X1 Carbon Gen12將電源開關與指紋辨識器拆開,P14s Gen5不僅維持在鍵盤右上角,而且指紋辨識器也仍舊整合在電源開關上。

▼P14s Gen5的螢幕背蓋以及底殼材質都是鋁合金,下圖是主機底部特寫,可以看到GPU風扇(左邊)與CPU風扇(右邊)的身影。使用者需要解開六顆防丟螺絲後,便能取下底殼,難度不會太高。

▼下面兩張圖是底殼內側的特寫,右邊的金屬部位原本用來搭配兄弟機T14p Gen2的2242 M.2 SSD,但不知為何,國際版的P14s Gen5卻取消了2242 M.2 SSD的支援性,同時由於機體空間有限,也無法塞入WWAN的天線,因此P14s Gen5的2242 M.2 SSD插槽就只能空焊,無法安裝其他的2242 M.2的SSD。

▼下圖是P14s Gen5的內部特寫,站長已經將重要零件標示出來。站長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是,P14s Gen5體積其實比T14 Gen5更大一些,但卻反而沒有空間布放WWAN天線。使用者能自行更換或升級的零件是記憶體模組以及SSD。至於內建鋰電池還不是CRU可自行更換的設計。

P14s Gen5最高可選購Core Ultra 9 185H處理器,但無法再選配獨顯晶片就是。如果P14s Gen5只裝備Core Ultra 9/7/5處理器,而不再加裝獨顯晶片,此時在雙風扇的幫助下,處理器功耗最高可提升到50W,但如果裝上了NVIDIA RTX 500 Ada獨顯晶片,此時的功耗分配是CPU TDP 25W + GPU TGP 35W。而且根據實測,同樣都是Intel Core Ultra 7 155H處理器,P14s Gen5在處理器測速項目中,都是比X1 Cabbon Gen12更快,甚至也超越了T14 Gen5(CPU功耗被限制在23W)。

因此如果需要一台名符其實的高處理器效能14吋筆電,在數款ThinkPad 14吋機種中,P14s Gen5的確能夠脫穎而出的,而且從這一代開始,總算讓Ps系列拉開與T系列的效能差距了。

▼下圖是P14s Gen5第二個M.2插槽的特寫,可惜仍不支援SSD。只有中國大陸版獨家販售的T14p Gen2兄弟機,才開放安裝2242尺寸的M.2 SSD。此外,機身右側的USB-A埠與RJ45網路孔其實是做在一張擴充子卡上,透過排線跟主機板連接。

不過16吋機身的P16s Gen3可能是跟P14s Gen5共用主機板,因此才會在P14s Gen5主機板上看到保留下來的第二組M.2插槽,並且透過「內建Nano SIM卡槽」的擴充子卡相連接,此時只需要再裝上WWAN天線,就可以讓P16s Gen3搖身一變成為內建4G LTE行動上網功能的全機動筆電。

▼P14s Gen5還有一項優勢,那就是支援單條48GB的DDR5-5600 SO-DIMM記憶體。相較於P1 Gen7已經開始支援LPCAMM2記憶體模組,P14s Gen5仍是使用成本較低的SO-DIMM記憶體。站長自購金士頓的48GB記憶體模組兩條(KCP556SD8K2-96)合計96GB,可在P14s Gen5上面正常運作。

難得遇到可以自行升級SO-DIMM記憶體模組的機器,站長提醒想購買P14s Gen5的網友,無論從官網或外面經銷商處購入,記憶體務必要兩條都插滿,以啟用雙通道運作模式,如果只插單條記憶體,恐會拖累整體效能。因此可從32GB(16GB x 2)入手,之後再根據需要升級至64GB(32GB x 2),甚至是96GB (48GB x 2)。

▼下圖是P14s Gen5出廠安裝的銅製SSD散熱片特寫。如果網友想自行更換SSD,要留意的是,因為M.2插槽的高度限制,請務必買「單面顆粒」的2280 M.2 SSD,至於市售8TB或是部分4TB的兩面顆粒版SSD會因為高度問題無法安裝。

▼下圖是P14s Gen5的鋰聚合物電池接頭特寫。由於這一代尚未導入CRU客戶自行更換設計,所以電池並未開放零售,仍必須從維修管道進行更換。P14s Gen5提供兩種鋰聚合物電池容量,分別是57Wh與75Wh,使用者在官網CTO購買時可自行決定。

站長購入的P14s Gen5出廠搭配了135W的USB-C充電器,雖然充電器本體的體積有比以往的135W變壓器縮小,但跟市售GaN變壓器相比還是大了一點。站長試著使用各廠牌140W的USB-C變壓器,但在P14s Gen5上頂多能夠用100W進行充電,後來在LCFC ThinkPad開發團隊與台灣網友的見面會上,才得知原來P14s Gen5尚未支援USB PD 3.1規格,所以當使用非原廠的變壓器時,最高能用100W進行充電。

▼P14s Gen5憑藉著雙風扇散熱機構,並可搭載獨顯晶片,成為ThinkPad 14吋量級產品中的高效能機種代表,完整的連接埠與高解析度LCD面板可滿足使用者的多種應用需求。雖然14吋機身無法支援WWAN行動上網,而且第二組M.2 SSD也被「封印」起來,仍不影響P14s Gen5的「行動工作站」產品定位。多樣化的硬體搭配也是一大特色,例如使用者可選擇不安裝獨顯,此時處理器效能得以進一步提升,並可最高搭配96GB記憶體,對於需要專跑VM的工程師而言,「CPU效能先決」此類簡單粗暴的組裝彈性,正是P14s Gen5的醍醐味。

後續的P14s Gen6雖然會在今(2025)年暑假過後問世,最主要的改變來自處理器升級為「Arrow Lake-H」,同時換裝NVIDIA新一代Blackwell世代的NVIDIA RTX PRO獨顯晶片,理論上也會開始支援PCIe Express Gen5 x4的SSD,但上市初期售價可能還偏高。反而是網友如果近期想新購或更換使用多年的主力機,正在尋覓一款14吋高火力機種,現在入手P14s Gen5其實會是不錯的時間點。

站長已陸續介紹過X1 Carbon Gen12、T14 Gen5(AMD)與P14s Gen5(Intel)這三款各具特色的14吋量級ThinkPad硬體特色,後續將再用一篇將這三款主機的測試效能進行比較,讓網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之後則會先抽空介紹T14s Gen6(AMD Zen5),待暑假購入X13 Gen6(Intel Arrow Lake)與X1 Carbon Gen13(Intel Lunar Lake)這兩款略多於一公斤量級的5G WWAN機種後,畢竟自從X1 Nano停產後,太久沒有1KG量級的5G WWAN機種推出了,敬請期待!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hinkPad T14 Gen5(AMD)簡測心得

發佈留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