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Helix介紹特集(下篇)

ThinkPad Helix與去年推出的「X1 Carbon」在硬體架構上可說系出同門,因為都採用相同的低電壓版CPU以及Intel QS77晶片組,如果從平板電腦的世界來看,等於將一台效能等級為14吋Ultrabook的主機塞入體積有限的11.6吋平板電腦之中,也難怪Helix會根據不同的使用型態而調整TDP耗電量。台灣所販售的Helix已經搭載最高階的Intel Core i7-3667U處理器,基本時脈為2GHz,Turbo Boost的最高工作時脈可達3.2GHz,Core i7-3667U由於採用第三代Core核心(Ivy Bridge)以及22奈米製程,CPU的TDP最高僅17W。另一方面,採用第四代Core核心(Haswell)的CPU其實已經問世,但開發代號為「Prince」(王子)的Helix是在X1 Carbon之後便著手開發,量產時程因故延到今年第二季,當時Intel已經發表第四代Core處理器了。站長去年11月到Yamato Lab參訪時,便曾詢問Helix的一些問題,因為去年暑假時坊間已經有Helix的消息流出,只是沒想到ThinkPad史上第一台類似「變形金剛」設計的主機量產時程拖了一些時間。

Helix全系列其實還支援Core i5-3337U以及Core i5-3427U這兩顆CPU,這兩顆Core i5都是1.8GHz,只是差別在Turbo Boost的最高時脈不同,i5-3337U只有到2.7GHz;i5-3427U則可達2.8GHz。台灣的X1 Carbon倒是有引進Core i5-3427U規格,但Helix並未引進Core i5規格。

helix-test-30

 

Continue Reading


ThinkPad Helix介紹特集(上篇)

隨著各種平板電腦結合實體鍵盤的機種越來越普及,先前Lenovo推出了兩代ThinkPad Tablet,但低落的CPU效能以及難用的「光學小紅點」讓站長並未燃起購買的意願。其實以往的ThinkPad X-Series Tablet機種一直有許多的愛好者,其中觸控筆的支援更是讓大家津津樂道,反而Multi-Touch多點觸控這項功能並非關鍵因素。站長曾有一陣子使用X61t來取代X60s,但最後還是基於重量考量而回歸X200。一直到聽說ThinkPad將要推出一款能將主機與鍵盤分離的新機種時,站長開始注意上市訊息。今年六月上旬,Lenovo-tw終於將這款「傳說中」的ThinkPad引進國內,站長便立即購入了一台。

本篇要介紹的新機是「ThinkPad Helix」,是ThinkPad家族的全新系列,並不歸類在X-Series,但也不隸屬於Tablet-Series。站長會購入Helix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對於ThinkPad史上第一款類似華碩「變形金剛」平板的機種感到好奇,第二點則是想趁機熟悉一下Windows 8系統。站長無論是公司或家裡的桌機、筆電都只安裝Windows 7,不願意改用Windows 8 ,但如果微軟腦袋不對勁,就是要強推「動態磚」(Modern UI)到底,還是得在不影響目前生活的狀況下,買台新主機來學習一下Windows 8。好在購入Helix之後,聽說「Windows 8.1」有機會恢復傳統桌面的「開始」鈕,站長不用再被動態磚設計荼毒了。這次接觸Helix,等於是全新的機體設計概念、全新的OS操作體驗,站長彷彿重頭開始學習使用一台…筆電?…平板? 其實是一台全新面貌的「ThinkPad」!

helix-test-03

 

Continue Reading


低電壓DDR3不一定比較省,挖掘記憶體的耗電量真相

[著者:oiko]

DDR3Lop

大概要從上個月先說起,站長在拿到ThinkPad X230實機後,找一天邀筆者前往試用。筆者很榮幸在第一時間就有體驗X230的機會,當時站長已經大略測試完畢,也同時跟筆者討論一些使用心得,以及測試中遇到的問題。對於X230這台機器,兩人共識都是無法接受六列孤島式鍵盤的改變,而且筆者覺得同樣是孤島鍵盤,X230的手感卻比T430還要差,算是頗令人失望。

前面有點離題了,把焦點拉回正題,當時站長向筆者問了一個問題:我在測試X230的電池續航力時,搭配DDR3記憶體的電池時間,竟然比低電壓的DDR3L還要長,為什麼DDR3比DDR3L還要省電?

為什麼DDR3比DDR3L還要省電?
為什麼DDR3比DDR3L還要省電?

因為DDR3L記憶體模組是站長自掏腰包,從對岸網購到台灣,原本預期可以實際驗證「DDR3L更省電」這件事,但跑出來的結果卻完全相反。所以站長當時多次向筆者表達訝異與不解,並詳細說明測試時的配置,感覺有點難以接受這個測試結果。筆者聽完以後,告訴站長這個現象很正常,當時受測的的2組記憶體,就是DDR3比DDR3L還要省電,站長的測試不但沒有錯誤,而且結果非常精確。聽完這些解釋以後,感覺站長反而更糊塗了,也許記憶體耗電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簡單解釋的課題。

正巧筆者原先計畫在某雜誌上,刊登有關記憶體耗電量的專文,主要是告訴讀者如何挑選真正省電的記憶體,無奈之前缺乏寫作動機,一直沒有實際動筆完成。這次站長遇到的測試狀況,正好給了筆者寫作靈感,花了一些時間把文章完稿,這篇拙作筆者決定不放在雜誌,改為「贊助」本站與網友共享。這篇文章的文字也許比較多,如果各位網友能像閱讀雜誌一樣,慢慢地把本文看完,相信在這個主題上,會得到一些日後採購的參考性。

Continue Reading


七列傳統鍵盤奪還作戰!(ThinkPad X230介紹特集-2)

▼Lenovo為了推廣這次的新一代六列鍵盤,還煞費苦心地取了一個名字,稱為「Precision Keyboard」(精準鍵盤),意指改良過的六列鍵盤可讓使用者減少打字錯誤。可能是無法講先前七列鍵盤的缺點吧,原廠只能強化宣導六列鍵盤的長處。例如前幾年Lenovo曾進行大規模網路市調,最後決定將七列鍵盤上的「Esc鍵」與「Del鍵」放大,到了六列鍵盤時…呃…如下圖所示,的確也有放大啦,但卻改成「橫向放大」。而且在原本的七列鍵盤上,Esc鍵、F1~F4、F5~F8功能鍵都是隔開來的,現在卻都全部連在一起,這點改變讓人百思不解。至於原本獨立的音量控制鍵倒是有保留下來。

x230-test-25

Continue Reading


六列孤島式鍵盤全面進攻!(ThinkPad X230介紹特集-1)

▼今年(2012)適逢ThinkPad二十週年紀念,ThinkPad全系列也來到了時代的轉捩點。回首ThinkPad十週年時,當年的IBM放棄了「TrackPoint Only」設計,開始在T-Series導入觸控板(TouchPad),Lenovo則選在ThinkPad二十週年時放棄了傳統七列鍵盤,全面導入六列孤島式鍵盤,讓人不由得感慨造化弄人。由於剛發表的W530/T430/X230-Series外型幾乎與前一代無異,熟悉ThinkPad標號命名原則的網友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何不乾脆命名為W521/T421/X221-Series,站長個人推測除了在鍵盤有很大的變化之外,2012年新推出的ThinkPad搭載了硬體電源晶片,也全面換裝支援硬體認證的新款電池,甚至連PortReplicator與Mini Dock也將推出支援USB 3.0的新款式,因此即使2012版的ThinkPad外型與前一代雷同,兩代之間的差距仍不小,乾脆重新命名。但研發代號(Code Name)仍承接同造型之機體編號,以X230為例,代號即為Dasher-2。由於同樣的外型設計通常只使用兩年,而且明年Intel將會推出全新架構的處理器「Haswell」,站長預估明年可能會推出新設計的機體,屆時應該又會回歸命名原則,列為X240-Series吧。

x230-test-01

Continue Reading


我的容量比你大,1TB硬碟升級體驗

[著者:oiko]
雖然現在SSD大受歡迎,搭配筆電最能感受到SSD的效益,但是傳統硬碟的進步並沒有停滯,還是持續往大容量發展。目前硬碟廠商已經推出一些9.5mm厚度、容量達到1TB的大容量產品,而且也在市場上實際銷售,只要你有錢都買得到。有鑑於筆者手上的ThinkPad X200仍然使用原廠250GB 5400RPM硬碟,適逢這台筆電在實際用途上,有大容量儲存空間的需求,因此筆者預計把原廠硬碟做個升級替換,特別購入WD生產的1TB 2.5吋硬碟,並同時探討它的升級效益好不好。

▼WD10JPVT是WD最新的大容量2.5吋硬碟,它是9.5mm標準厚度,讓它可以順利安裝在大多數筆記型電腦上。

120224_1120224_3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