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邊框機種的YODA絕地大師:ThinkPad X1 Carbon(5th)簡測心得(上)

▼近幾年筆記型電腦從超薄(Ultrabook)的設計一路演進到連螢幕都要強調「窄邊框」,但正如同Ultrabook在效能與擴充性上受到了限制,窄邊框的筆電設計也有新的難題要的面對。因此Yamato Lab針對第五代的ThinkPad X1 Carbon進行全新設計,可說為了窄邊框以及高速Thunderbolt 3連接埠而量身訂做的機種。在Kaby Lake世代的ThinkPad有幾款的開發代號均源自電影Star Wars(星際大戰)的JEDI Master(絕地大師),例如T470代號是「Windu」(雲度),X1 Carbon 5th則是「Yoda」(尤達)。或許正如同電影中個子不高的尤達大師一班,X1 Carbon 5th也比去年第四代小了一些,但X1 Carbon 5th卻擁有極為強大的戰力,包含兩個Thunderbolt 3連接埠,以及支援PCIe 3.0X4的M.2 SSD,加上許多為窄邊框設計的巧思,讓X1 Carbon 5th堪稱目前窄邊框機種中的「絕地大師」。

x1c_2017-test-09

Continue Reading


Retro ThinkPad依舊健在!!

經過兩年漫長的等待,David Hill終於再次刊出讓人振奮的文章:「Retro ThinkPad: It’s Alive

各位網友啊,Retro ThinkPad依舊健在!!!

適逢今年是ThinkPad 25週年,讓Lenovo內部的「七列鍵盤派」終於能突破萬難,站在「大義」的旗幟下準備推出眾所盼望的Retro ThinkPad。

David Hill文章甚至刊出Retro ThinkPad的試作實機特寫,接下來讓我們期待David Hill後續刊出更多Retro ThinkPad的細節!

Retro ThinkPad: It’s Alive

Retro_sneak_peek_-01


第四代「金鋼狼」(ThinkPad X270)開賣了~!

繼日本聯想發表ThinkPad X1 Carbon(第五代)與T470、X270之後,台灣的聯想官網上也開始販售這幾款2017年新機,美國與大陸的聯想官網上則尚未販售X270(截至本文發表時)。今年推出的X270外型仍延續前幾代,但連接埠的種類與數量卻有所變化。X270的研發代號為「Wolverine(金鋼狼) 4」,換言之X270的機體造型是2013年Cleansheet全新設計下的產物,當年正是ThinkPad全面導入六列鍵盤的時代。雖然X230已經採用六列鍵盤,但X230的機體造型仍承襲自前一代使用七列鍵盤的X220,所以真正為六列孤島鍵盤量身打造的是「CS13」(2013年Cleansheet)設計,第一代的「金鋼狼」便是X240。

▼「金鋼狼」系列目前已經橫跨四代,從X240到X270,也見證了儲存媒體的趨勢消長。以現在的角度來看X270可能會覺得主機厚了點,畢竟2.5吋HDD/SSD在當時是必備規格,前幾代的「金鋼狼」系列一直沒將M.2 SSD視為主要的儲存媒體,甚至在X260上還發生無法使用2242規格的SATA M.2 SSD情況。但在X270一切都改觀了,隨著TLC NAND Flash顆粒的普及,X270終於開始支援主流的2280尺寸M.2 SSD,甚至還有第二組M.2 SSD(2242尺寸)插槽。

02_thinkpad_x270_12inch_hero_shot_front_facing

Continue Reading


2017年ThinkPad T470淺談

開春之後Lenovo也逐漸釋出2017年多款ThinkPad的詳細規格,在站長借到實機測試之前,就先根據這些書面資料,跟大家說明一下今年的新機變化。適逢今年是2017年,ThinkPad的機種序號也開始進入「7世代」,例如T470、X270等,恰巧也搭配Intel的「第七代」Core處理器(Kaby Lake核心)。今年推出的ThinkPad在外部造型與內部功能都有不小的變化,先提一下有換新造型的機種是:T470、T570、P51s、X1 Carbon(第五代)、E470、E570,這些都是所謂的新「Cleansheet」設計,重新進行外觀與功能設計。可能有網友看到推出新的Cleansheet設計,會聯想到Docking接頭與機種是否又要全部換掉,說來奇怪,2017年的ThinkPad如果有底部Docking接頭,仍支援CS13 Docking,也就是現行的ThinkPad Basic/Pro/Ultra Dock,反而沒推出所謂的「CS17 Docking」,這部分可能跟USB-C/Thunderbolt3 Dock的推出有關。至於X270、T470s、L470、P51等機種則繼續沿用前一代的外型設計。

Continue Reading


功能完整的優秀入門機種:ThinkPad 13簡測心得

2016年初的CES展覽會上,Lenovo首度發表了「ThinkPad 13」這款相當低調的商務筆電。由於並未採用傳統「P/T/X/L/E」編號,而是單以數字命名,更讓人摸不清頭緒,究竟這台的定位為何。但Lenovo-tw在今年暑假開始引進ThinkPad 13,透過網路廣告的宣傳,網友們逐漸認識到ThinkPad 13的存在。

ThinkPad 13其實是繼P50、P70之後,第三款搭載USB Type-C接頭的機種,其實P50與P70的USB Type-C功能更威,有支援Thunderbolt 3。因此站長看到Lenovo-tw的官網售價,一台ThinkPad 13僅三萬元,還有搭配IPS面板時,非常感興趣。便向Lenovo-tw商借一台黑色款的ThinkPad 13進行測試(ThinkPad  13另有銀色款)。剛好站長已經購入ThinkPad X1 Carbon(第四代,2016年款),能夠作為對照組。接下來就讓站長介紹ThinkPad 13(文後簡稱TP 13)的特色吧。

▼ThinkPad 13是一款裝配了13.3吋螢幕的機型,這也是為何會被取名為「ThinkPad 13」。原本站長以為主機會比一般的14吋機種小一號,但直接疊在X1c上,發現其實尺寸差不多。TP 13尺寸是322.4mm x 222.8mm;X1c則是333.0mm x 229.0mm,真的非常接近了。TP 13的價格平易近人,代表產品定位屬入門機種,因此雖然在內部功能方面,不會輸給T-Series或是X-Series,但畢竟有成本上的考量,因此某些設計是為了符合成本限制,例如外殼材質。TP全機採用PC/ABS塑膠,除了底殼很明顯一摸就是塑膠材質之外,螢幕背蓋有上一層塗裝,所以在外觀以及觸感上還OK。

tp13-test-01

Continue Reading


ThinkPad T460p簡測心得

▼原本站長下半年打算開始收集一些ThinkPad書籍撰寫資料,最近看到原廠開始在廣告「ThinkPad 13」,一台輕量級的13.3吋新機種,站長個人頗感興趣,便向Lenovo-tw商借測試機,由於黑色款要9月底才有機會借到,站長乾脆趁著空檔先跟原廠借了ThinkPad T460p,目前ThinkPad少數能裝四核心處理器的14吋機種。站長以為測試機會是四核心Core i7與獨立顯示晶片,收到時才發現是Core i5以及整合性晶片,但測試的過程中剛好可以回顧近期T-Series的變革,所以就花點時間介紹一下T460p的特色。

目前T-Series有三款,T460s定位在高階市場(但還不於像X1 Carbon那麼貴)而且機身是T-Series中最輕薄的,在效能及擴充性的平衡性上也是最好的,雖然T460s只能裝載雙核心處理器,卻能支援2280規格的NVMe M.2 SSD,即使搭載獨立顯示晶片,仍具備底座接頭,可使用擴充底座。T460在重量及厚度都比T460s要重一些、厚一些,雖然搭載獨顯時也能使用擴充底座,但原廠卻刻意拿掉M.2 SSD的支援能力,使用者只能在T460上安裝2.5吋7mm或9.5mm厚的SATA HDD/SSD。縱使市售2242規格的M.2 SSD缺乏NVMe或是PCIe高速版本,但原廠仍舊限制了T460具備「雙儲存媒體」功能的可能性。

這次介紹的T460p則是T460的效能強化版,例如可搭載四核心的Core i7或Core i5,並保留了T460兩條記憶體擴充槽與2.5吋HDD/SSD槽的設計,同時2242規格的M.2插槽也可支援SSD儲存媒體,不像T460是完全無法安裝M.2 SSD的。T460p的獨顯與底座接頭也可以共存。原本站長以為T460p會非常厚,可能平常多接觸15吋機種,所以剛收到T460p時反而覺得滿薄的(相較於15吋機種)。所以在Skylake世代的ThinkPad T-Series,如果需要同時安裝傳統硬碟及M.2 SSD時,T460p竟然成了唯一的選擇,再加上搭載四核心處理器,讓T460p具備了高擴充性與高效能的特色。

t460p-test-06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