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5)年的Intel CPU產品路線相當複雜,表面上採用「Broadwell」核心的第五代Core i3/i5/i7,將取代採用「Haswell」核心的C第四代CPU,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X250取代X240、T450取代T440等。但現行採用一般電壓版CPU的T440p、W540卻繼續服役,因為一般電壓版的Mobile CPU會跳過Haswell核心,直接採用第六代核心「Skylake」。只是Intel何時推出第六代的Core i3/i5/i7眾說紛紜,因此現在反而低電壓版的Mobile CPU是使用當下最新的第五代核心,而且採用14奈米製程進行量產,因此無論在效能或是續航力的表現都相當優異。
站長所借測的X250試作機裝載了i5-5300U處理器(雙核、四執行緒),後來X250在臺灣販售之後,站長也借了一台市售機進行效能的交叉驗證,所以本次的介紹特集是收集了兩台X250的數據而成,而對照組則是站長自己的X230(搭載i5-3230M,使用Ivy Bridge核心)。第五代低電壓版的Core i5 TDP僅15W,而第三代的一般電壓版Core i5則為35W。先前X240為人詬病之處就是第四代的Core低電壓處理器,雖然耗電量有降低,但同時也對運算效能造成影響。如果從X230換機到X240時,會出現「CPU變慢」的現象,這問題終於在第五代低電壓版Core處理器上獲得解決。
Continue Reading →
自從Intel公司在2011年開始喊出了「Ultrabook」(臺譯:超極緻筆電)口號,進而透過強勢主導,誘使筆記型電腦廠商投入Ultrabook大軍陣營之中,後來微軟公司在2012年也發表了Windows 8作業系統,這兩大PC業界最悲情的強大組合將商用筆電帶入了前所未見的黑暗時代。不出數年,大家已看到這場荒唐戰局的結果,Ultrabook仍舊無法從Apple Macbook Air手中搶下市佔率,Intel公司只好改弦易轍,改推廣「二合一」Ultrabook(像Helix這種主機跟鍵盤可分離的設計),微軟公司更不用說,準備在2015年推出Windows 10並恢復原本Windows 7的桌面功能。三年一場極致觸控夢(Intel及微軟力推觸控螢幕加上Windows8是筆電的重要革新),只換來「東施效顰」的評語,更悲慘的是連帶讓觸控面板大廠因過度擴張,只能關廠大幅裁員,讓人一掬同情之淚。
2013年發表的ThinkPad X240便是在「Ultrabook+Win8無限好」的年代下誕生,該年度發表的ThinkPad機種是Ultrabook世代下的犧牲者,偏偏Lenovo誤信「大規模市調」的結果(遍及九國,接觸900多人),竟然將小紅點(TrackPoint)的實體按鍵取消,改用TrackPad觸控板來操作。此舉引起了眾多小紅點愛用者的強烈不滿,讓「Clean Sheet 2013」(CS-13)世代的ThinkPad被許多愛用者拒絕採用,也讓此世代的ThinkPad縱使有新的創新,也被世人所漠視,未能獲得應有的評價。
2015年始,總算傳出了好消息,Lenovo針對2015年推出有搭載Broadwell處理器的ThinkPad,都恢復小紅點實體按鍵。雖然2015年的機體仍承襲2013年的框體設計,但至少可以讓X250獲得公平檢視的機會,同時也讓大家回顧一下Yamato Lab如何一方面要符合Ultrabook規範,另一方面仍保有ThinkPad的特色。
Continue Reading →
今天Lenovo發表了最新一代的2-in-1 ThinkPad: 「Helix 2」,原廠規劃推出兩種鍵盤底座,一種是沒有小紅點、沒有底座電池,另一種則是有小紅點跟底座電池。
由於外電的照片看不清楚小紅點的按鍵,站長原本以為可能還是採用「TrackPad」設計。但第一代的Helix推出時,其實是ThinkPad首款導入TrackPad設計的機種(就是取消小紅點紅藍色的獨立按鍵),沒想到在觀看原廠的介紹影片時,赫然發現Helix 2的小紅點藍紅色獨立按鍵回來了!
Helix-Series不愧是「革命先行者」呀!看到久違的小紅點獨立按鍵,而且連經典配色都一併恢復,期待2015年的ThinkPad也恢復藍紅色的小紅點獨立按鍵!
Youtube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MZZjB6kIs

根據外電報導,Lenovo將推出X1 Carbon的後繼機種—「X3」,由於這是「X1」旗艦機種的第三代,所以才取名為X3吧。X1系列一直定位在頂級機種,雖然不代表具備最高效能(高效能屬W-Series),而是將最新的軟硬體使用概念套用在上面。以報導中的X3為例,即是以13.3吋的機身置入14吋的超高解析度IPS面板(QHD,2560×1440),主機重量也壓低至1.27公斤。等於是一台比X240還輕的主機,卻搭載了14吋大螢幕。讓X3成為ThinkPad史上最輕的14吋螢幕主機。
除了硬體上的突破之外,X3在使用者介面上也有新的設計,例如推出「Adaptive Keyboard」(姑且稱為互動式鍵盤),讓原本的實體六列鍵盤,保留Fn鍵以下的五列實體按鍵,原本的Fn鍵該列改為觸控式,並且可根據使用情境、軟體而變換Fn列的按鍵內容。此項大膽的嘗試將有助於提高Fn鍵該列的功能性,不會受限於既有的F1~F12按鍵。但很可惜地,小紅點按鍵仍整合到TrackPad上面。
以往的X1系列因為機身過薄而無法支援傳統Docking,X3則是透過「OneLink」接頭,來支援外接式的「ThinkPad OneLink Dock」,其實就是在方形電源接頭旁邊多出一截,可以讓OneLink連接線同時傳輸資訊以及電力。使用者回到辦公室/家裡時,只需要將OneLink連接線上X3的電源接頭,就可以透過OneLink Dock供電,使用Ethernet、USB 3.0、HDMI等功能。也就是X3雖然無法支援傳統Docking,但仍可透過「OneLink」功能達到方便整線的目的。
以下為綜合網路上所流傳的ThinkPad X3預測規格:
・Intel第四代Core處理器(Haswell核心),超低電壓版TDP 15W
・14吋螢幕,最高支援QHD(2560×1440) IPS超高解析度面板
・一條記憶體插槽(最高8GB)
・M.2規格的SSD
・內建兩個USB 3.0 Port、一個miniDP、一個HDMI
・支援802.11ac、NFC、LTE
・尺寸:331 x 226 x 17.2 mm,多點觸控機種的厚度為18.76mm
・重量:約1.27公斤,多點觸控機種約1.42公斤
X3的上市時間可能在2014年第一季。
新聞來源:Notebook Review

從站長最近發表的《ThinkPad Helix介紹特集(下篇)》一文可以得知,現在Intel筆電平台逐漸朝輕薄、低功耗的方向發展,但是在效能方面必須付出一些代價,特別是CPU特別明顯,最新機器的實測效能,甚至不如前兩代的X220系列。對於以攜帶性為主的ThinkPad死忠用戶來說,從傳統價值精神、創新便利特色、整體效能與續航力、擴充性等多項指標來衡量,X220系列應該是其中最大的公約數。而X230在基於X220的設計下換掉傳統鍵盤,但是效能更好,在有得有失之下勉強也可以算是一代經典。
以輕薄當成主要賣點的X家族,在2006年底的X60系列中,曾經推出搭載「UltraLight」LCD面板的X60s機種。光是面板本身就輕了25%,而且亮度更從150nits提升到180nits,從這兩種優點,都完全符合「Light」這個雙關語,算是一代的賣點與特色。其實X220/X230系列,也有類似「UltraLight」的面板可更換,只是原廠並沒有採用而已,知道的人並不多。它不但更輕更薄、亮度更高,更令人欣喜的是採用最新廣視角AH-IPS技術,畫面品質又更上一層樓。本篇文章除了介紹這塊「新UltraLight」面板以外,還有實際安裝到X220/X230機器上的步驟介紹與問題解決,最後再跟X220原廠IPS面板徹底進行畫面比較,到底有沒有比較好?
Continue Reading →
※本文撰寫於2012上半年,因為作者本身疏忽,將這篇早已完稿的文章,一直當做是還未寫完的草稿,擱置在本站後台,近日才發現。致大幅延遲刊出,謹在此向站長與讀者致歉
縱觀從古到今的ThinkPad X系列,雖然它定位在商務用途,但從來沒有把顯示品質當成訴求過,頂多在部分X60s/X61s機種中,搭載所謂的「Ultralight」輕量化面板,號稱除了亮度增加以外,還可以有效減輕機體重量。直到X220系列問世,原廠提供搭載IPS螢幕(Premium HD)的選項以後,才改變這個現象。筆者認為支援mSATA SSD,以及擁有IPS廣視角面板的顯示品質,是X220系列的最主要賣點。
▼這兩台電腦都是X220i,只是其中一台換上了IPS廣視角螢幕,你看得出來嗎?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