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X201s電池續航力測試

時序已經漸入秋季,本月底站長就要和同行的網友再次踏上日本Yamato Lab之旅,雖然這將是最後的「神奈川‧大和事業所」之旅,但同時也為將來「神奈川‧橫濱實驗室(Yokohama Lab)」揭開序幕。本次訪日行程中有安排與X-Series的研發人員進行會談,針對X201s,其實是站長心中有最多疑問的機種吧。可能有網友知道明年第一季Intel就會推出新一代的筆記型電腦平台「Huron River」,採用了全新架構的「Sandy Bridge」處理器。聽說屆時X200-Series將會更換造型,也就是從X200時代開始使用的外型歷經三年又要重新設計。因此站長便利用公餘之暇,針對堪稱最後一代的X201s進行簡單的回顧以及續航力介紹。

▼下圖中的X201s是站長向Lenovo-tw借的試作機,跟台灣市售機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觸控板(TouchPad)」,因此顯得更為簡潔。

x201s-pic-01

 

▼一般說來,要分辨X201或是X201s,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LCD背蓋是否有「一條線」。如下圖所示,X201s的LCD背蓋是完整的一片,在「ThinkPad」標誌下方不會出現一條黑線。X201的LCD背蓋是鎂鋁合金跟ABS塑膠「拼合」而成的,主要讓天線訊號能夠透過ABS材質收送,而不會被金屬背蓋所遮蔽。X201s的背蓋則採用強化碳纖維及玻璃纖維相互「融合」而成,所以背蓋才會是平整的一片。

X201s除了外殼材質不同之外,另外兩個最主要的相異點就是「處理器」以及「面板解析度」。X201s標榜是最輕薄的ThinkPad,因此使用了Mobile i7低電壓版CPU,或是Mobile i5超低電壓版CPU(此款台灣並未引進),用來降低主機以及散熱片高度。此外,X201s的面板解析度高達「1440×900」(WXGA+)更是讓許多愛用者趨之若鶩。

x201s-pic-09

▼ThinkPad X201s宣稱搭載SSD時,主機重量僅1.1公斤(配合4-cell電池),而且還可裝配Mobile i7雙核心的低電壓版,又擁有超高解析度面板,聽起來真的是非常完美。但遺憾的是,成也面板、敗也面板。為了遷就1440×900的超高解析度,X201s無法內建WebCam以及WWAN天線,這讓許多依賴3.5G/3G行動上網的愛用者捶胸頓足良久。

最近有網友買了X201s以及Gobi2000 WWAN網卡之後,才赫然發現X201s根本沒有WWAN天線。是的,X201s雖然仍保留第二組Mini PCI Express擴充槽,但原廠並沒有提供WWAN天線,自然也取消SIM卡插槽。這也是為何Lenovo-tw在推廣X201s時,會刻意主打「(台灣)首款內建WiMAX的ThinkPad」原因了,因為X201s無法內建WWAN功能。

似乎「缺陷美」是X-Series型號末碼掛上「s」的宿命,從最早的X60s無法內建藍牙功能,一直到X201s不支援WWAN天線,其實主因都是面板的限制。如果未來的X200-Series能夠再將重量減輕,其實就不用再刻意推出兩款機種,也就是型號末碼掛上「s」的機種不見得需要發展下去,只是「1440×900」高解析度面板以及CFRP+GFRP外殼材質有可能因為成本考量,而不再使用。但新生的X200-Series在功能以及重量上的「均衡性」應該會更好。因此站長個人對於X201s感到不捨,畢竟這台或許會是「12吋X-Series」高價版的末代榮光了。

x201s-pic-02 5

▼2008年推出的X200-Series架構為了滿足當年的擴充性,因此在X200/X201上面提供了第三組(Half)Mini PCI Express擴充槽,供Intel Turbo Memory或UWB無線網卡使用。可惜時至今日,這兩項功能都化為歷史的陳跡。站長特別端詳了X201s的主機板,如下圖所示,以紅色線條框起來的位置就是過去供第三組(Half)Mini PCI Express擴充槽使用,X201/X201s都已經取消該擴充槽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T410s上面,同造型的T400s也有第三組(Half)Mini PCI Express擴充槽,但後繼的T410s便取消了。

x201s-pic-03

▼從X201-Series開始,原廠將觸控板(TouchPad)列為標準配備,除了國外的客製機還能夠保留「TrackPoint Only Palmrest」之外,市售的X201/X201s幾乎都有觸控板。正因為「TrackPoint Only Palmrest」在台灣十分難見,所以站長特別拍了兩張X201s試作機的Palmrest特寫。

雖然很多ThinkPad老用戶不喜歡Palmrest加裝觸控板,但站長也很納悶,為何網拍上就是沒人在賣X201-Series的「TrackPoint Only Palmrest」。如果從美國專程進口,一組大概要台幣2500元左右,或許進口此類零件比較沒賺頭吧。有網友會問買這種「TrackPoint Only Palmrest」功用何在,其實只是讓主機「看起來更簡潔」而已,畢竟少了觸控板,功能反而是減少的,不知道下一代的X-Series是否還會保留「TrackPoint Only Palmrest」設計呢?這次本站組團去Yamato Lab應該好好爭取的(笑)。

x201s-pic-04

▼X201-Series的電池有三種容量,如下圖所示,分別是4-cell、6-cell及9-cell。值得注意的是,站長發現出廠預載的9-cell電池和原廠公布9-cell電池規格,在18650電池芯(cell)單顆蓄電量上有所不同。

依原廠資訊,三款電池的電量及重量如下:

  • ThinkPad Battery 47 (4 cell) (43R9253):28.8 Wh(watt-hour),206 g
  • ThinkPad Battery 47+ (6 cell) (43R9254):56.2 Wh(watt-hour),330 g
  • ThinkPad Battery 47++ (9 cell) (43R9255):84.2 Wh(watt-hour),510 g

按原廠規格,6-cell及9-cell電池都使用2600mAh的電池芯,4-cell則是2000mAh。

x201s-pic-06

▼但站長實測的X201s卻搭載了94WH高容量電池,推算是採用了2800mAh的電池芯,也就是單顆蓄電量從2600mAh提升到2800mAh。再用電池的FRU(42T4694)跟X201-Series的硬體維修手冊比對,也確認有此型號的9-cell電池。因此站長不確定是原廠的網站資料忘了更新,還是X201-Series真的存在兩種容量的9-cell電池。

x201s-pic-13

▼下圖是X201s裝配三種容量電池的特寫。從照片中會發現當X201s使用4-cell電池時,就造型而言是「最速配」,因為整個主機底部特別是電池槽的旁邊顯得非常平坦。如果使用6-cell或是9-cell電池,主機底部就會被圓形的18650電池芯增加一些高度。所以將X201s裝配4-cell電池時,拿在手裡還有點像握著一本書呢。

X201s使用9-cell電池的全機重量約1.39公斤;6-cell電池則是1.23公斤,換裝4-cell電池時僅剩1.1公斤。相較之下,X100e或是Edge 11”雖然主機較小,但採用6-cell電池時重量卻要1.5公斤,甚至比X201(6-cell)的1.44公斤還重,顯見原廠在規劃產品線時,刻意限制低階機種的重量以及電池續航力表現,以彰顯中高價位機種的價值。

x201s-pic-05

▼接下來進行電池續航力測試,原廠宣稱X201s在搭配9-cell電池時,最長可使用12.3小時,原本站長看到這數字時以為是「天方夜譚」,沒想到實測時,竟然真的可測出11.12小時的成績!

本次測是同樣使用BatteryMark 4.0.1的兩種操作情境進行測試,從100%電量一直使用到0%電量,系統自動關閉為止:

  • 高負載測試(Conditioning test):模擬系統不斷地運作。
  • 低負載測試(Life test):模擬實際操作情形外加入閒置時間。

細部設定參數如下:

  • Maximum CPU Speed: Adaptive
  • CPU Deeper Sleep: Enabled
  • Optimize fan control to: Balance all parameter
  • Display brightness: 「亮度全亮」為15滿格,另一種為7/15。
  • Automati optical drive power off: Enabled
  • 關閉所有的無線網路

通常「低負載」的測試成績只是「測好看」用的,對網友比較有用的數值會是「高負載」成績。從實測中能看出如果將LCD亮度調低(7/15),9-cell能提供5小時的續航力,如果使用中途有閒置的時間,自然會更逼近11小時大關。

x201s-pic-10

▼由於9-cell電池的體積以及重量均增加不少,所以我們不妨來看一下6-cell的成績表現。原廠公布的6-cell電池續航力為7.4小時,站長的實測中也測得6小時53分鐘的佳績。如果僅看「高負載」下的續航力,3小時14分鐘,即使是LCD亮度全亮,也可視為逼近3小時的續航力了,相信足夠搭飛機從桃園國際機場一路飛到日本成田國際機場,扣掉起飛、機上用餐以及降落前的時間,X201s搭配6-cell電池應可滿足短程的飛行需求。

x201s-pic-11

▼X201s的4-cell電池由於採用方型的電池芯,先天蓄電量就比較少(僅2000mAh),因此原廠公布的續航力僅3.7小時,實測結果也非常接近。只是在進行高負載運算時,僅剩下1小時半的有效續航力而已。不過對於搭乘高鐵往返台北、高雄的旅客而言,4-cell仍可滿足商務人士在高鐵上使用之需。

x201s-pic-12

▼最後再次介紹一下Ultrabase X200,站長曾經發表過「Ultrabase X200使用雜感」,裡面已有完整的介紹。X201-Series一樣可使用Ultrabase X200,如下圖所示,Ultrabase X200除了可當作集線器用途之外,最大的賣點其實在內建Ultrabay Slim多功能擴充槽,使用者可更換第二顆硬碟擴充架或是光碟機。

Ultrabase系列的概念最早可追朔到1999年發表的「ThinkPad 570」,其實在ThinkPad X20-Series及X30-Series時代,除了支援專屬的「Ultrabase」之外,還可以與當時的PortReplicator甚至Dock(X30-Series才有)搭配,此類的設計站長稱呼為「Common Dock」。後來的X40/60/200-Series都只能使用專屬的Ultrabase,等於在周邊共通性上大打折扣。其實Ultrabase與Mini Dock/PortReplicator並非互斥的,使用者可以在兩地分別部署兩種擴充塢。

以站長為例,目前在公司使用R61,並搭配Mini Dock外接螢幕、鍵盤以及滑鼠,當做桌上型主機使用(Desktop Replacement),有時需要將ThinkPad帶回家作業,因此家裡也有第二組Mini Dock。但站長家裡其實已經有桌上型電腦,所以有想過買一台X-Series當作公司的主力機來使用。假設未來的X-Series可支援T-Series的Mini Dock,站長在公司會選擇購買Ultrabase+光碟機,因為上班時仍有讀取或是燒錄光碟的必要;將ThinkPad攜回家時則用不到光碟機,此時連接上Mini Dock即可,而不用再買第二個Ultrabase。此外,X200-Series的體積與重量也比T400-Series方便攜帶,但X200-Series搭載一般電壓版CPU時,主機運算效能其實不見得會輸T400-Series,畢竟站長的工作場合不需要獨立顯卡。

x201s-pic-07

▼這次測試X201s的三種電池續航力不僅耗時良久,等待「電池充電」的時間也很久(苦笑),站長終於深刻地體會到Ultrabase內建電池充電功能的好處,可以在第一顆電池進行測試時,趕緊用Ultrabase X200將第二顆電池充飽電。站長沒有購買原廠的專用電池充電器,這次好在有Ultrabase X200可立即充電,而無須依賴由主機充電。

以上就是站長出發前的ThinkPad專文介紹,相信有更多的網友想參加今年的Yamato Lab Tour卻因故無法成行,不妨將您對於ThinkPad的期許寫在本站討論區的「可能開 wish-list 給大和實驗室參考嗎」討論串,此篇由網友所發起的。本次行程站長有安排與ThinkPad X301/201/100e的開發成員進行會談,站長會彙整大家對於X-Series的寶貴意見後向日方簡報的,雖然不知道是否有效,至少身為ThinkPad的愛用者,能飛去日本向開發成員當面表達意見,吾願足矣,更何況不是站長一人,而是跟著一群志同道合的網友呢!

x201s-pic-08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hinkPad Edge 11在日本發表~!!!
2010年「最後的大和事業所、永遠的ThinkPad之旅」回憶錄(上)

Comments

  1. 希望後代的X200s會有內建WWAN及Webcam的功能,其實這也是我一直還在用X60s沒有換的原因~~

  2. 過了2010後,IBM和ThinkPad就真的完全斷絕關係了,我想或許這就是要搬到Yokohama Lab的原因之一吧~~

  3. 在最新的 電腦業界東奔西走 中,日本聯想的社長 Roderick Lappin 解釋大和研究所知所以要搬家的理由:

    「大和研究所自1992年起作為 ThinkPad 的研發據點,締造了許多成就。事實上在過去由於成本的關係,大和研究所也並非不可能選擇轉移至中國,但是它也有它的傳統、大量的知識財產、以及技術的 know-how。因此我們選擇讓大和研究所留在日本,繼續投資下去,未來這樣持續投資的態度不會改變。正如這二十年一路走來,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今後二十年以上的研發據點。

     會搬到橫濱港未來21的首要原因,是因為租約到期了。為了公司未來著想,我們認為更新為更現代化的設備會比較好。我們考慮過包含東京在內的各種地點,但由於橫濱市非常積極協力,又有新成立的建築設施,具有提高員工動力、向顧客展現等對外活動的地利。同時對於今後進行最新設備的投資來說,這都是最好的地點。

     大和研究所即使轉移到港未來21,其扮演的基本角色也不會改變,由內藤在正副社長率領的體制也不會變化。ThinkPad 這樣高品質、具有堅固性的產品,開發革命性的新產品,這些都會一如以往地持續下去。如果說有什麼改變,或許是要到研究所比以前更方便了吧(笑)。當然需要割捨的部份也會有割捨,但是我們對革新及成就毫不妥協的態度不會改變。」

  4. 剛好日本thinkpad又有event
    10月底的大和行真好啊….
    不曉得會不會看到新design

  5. 期待明年的新機種、新架構、新設計!!

  6. 我覺得 3G 這個,為 Tp 迷構病很久的
    正如同 1394 E-sata ……

    是正統 Tp 考量商務必要性 高解析的需求 電力等 > 3G
    還有向下相容性優先保留,捨棄新玩意,作出的取捨
    事實上新規要借由 Express 或 USB2.0 擴充也較易,
    但舊規的東西難買難找…或許對小弟這種保守的人,這點上較貼心

    不過
    我還是希望 Tp 能還我 T 系列的 IPS … (Oled更好)
    X 系列有 X201t ,T 系列從 T60 世代就斷了
    在小弟這種中黑迷心中,還是有不少的缺憾

  7. 不太希望Lenovo為了成本因素整合X200與X200s兩個產品線
    s系列的高解析度與輕薄性,還有某種程度的技術展示作用,是我蠻在意的部分 XD

  8. 嗯,其實 x201t 的面版奧義 若被解開封印後…
    x200/1 x200/1s 的黑友,都能受惠
    就如同 x60/1-t 的 XGA SXGA+ AFFS 技術向下延伸到 x60/1 x60/1s 一般
    像 x200t 的面版,也被活體移植到 x200 x200s 這些機種上了

    這點真的要佩服一下山寨…
    他們最早拿 Tp 各型號強殖裝甲

    連 W500 主板 T60 15″ 殼 QXGA-IPS
    這種三合一新鋼彈都生的出來
    T62p 的逆襲(誤)…….詳見 A 系列專區

    說到這裏,不盡感概萬千
    以前 15″ T-p 有 IPS-U IPS-SX+
    甚至 R50p 有 IPS-Q
    不過15″ T-p 級機的
    天翔龍閃(IPS SXGA+ UXGA QXGA)
    至 T60p 後而絕 …… 全面 TN 化

    反倒是 x41t 這種新起之秀
    繼承了 T-p 的血統
    甚至讓 IPS Tp 活到 201世代(以後)
    且能把技術下放到其他非 X-t 系列的 X-s X

    在小弟這種
    Thinkpad T 本位主義者心中
    還是留下了不少的缺憾

    以前的 15″ T-p 具備了
    市場主流 規格領導 技術向下延伸 這些專長
    舉凡 專業獨顯 高階面版 創新技術能力 都一手包辦
    如今……疑,離題了

  9. 最近研究x201t,發現似乎連x201t都不用ips面板了,美國x201t的用戶很多都抱怨螢幕不好,規格書上寫說是ips或pva,我看到的評論給我感覺一定不是ips,底下影片是x200t和x201t的螢幕比較(根據規格書,x200t應該是ips面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bmn9bSZgAw

    我是thinkpad的死忠用戶(全家歷年來買超過十台thinkpad),可是對lenovo越來越失望,連x201t的面板品質都變差了…(用過ipad的人就會知道ips面板的價值阿~~)不知道站長可否幫忙表達對於ips面板機種的需求嗎??感謝~

  10. 關於IPS面板的需求,站長會如實轉達。只是目前除了10吋以下面板拜iPad走紅之賜,讓IPS面板鹹魚大翻身,12吋以上筆電用的面板卻是TN當道,而且不只IPS面板難求,現在連16:10比例的霧面螢幕供貨都開始不足,聽說Sandy Bridge世代的ThinkPad為了保住霧面螢幕(堅持不用鏡面),也得被迫改用16:9比例的面板。這年頭王道的堅持都比不過面板廠的「經濟切割」效益呀…。

  11. 感謝站長!

    最近剛買x200t,ips螢幕真是舒服多了阿,看看之前用的x60s的ultralight,真是糟透了,重要的是長時間使用下來眼睛容易疲勞,近視度數幾年下來增加不少,真是不值得。
    ips的廣視角對tablet更重要,就算價錢高一些反映成本我也是能接受的,只希望thinkpad能至少保留ips的選項給tablet pc。

  12. 看他們有沒考慮作一款可以走紅讓12吋以上IPS面板鹹魚大翻身的 ThinkPad? :p 反正 Edge 這種潮機都做了,就想辦法用IPS面板搞得更拉風一點

  13. 16:9意思是以後只有1366×768這種解析度可以選了嗎?
    是的話不意外但很遺憾,不意外是因為連Toshiba的旗艦機R700都是1366×768,可見16:10早已成為過去,遺憾的是,用過1366×768跟1440×900之後就知道,後者真的實用多了…

  14. 最早入手的小黑是TP570E,一直覺得這個13″的大小,是兼顧方便攜帶與眼睛舒適度的尺寸了。只是似乎後繼無力?希望大和研究所能多照顧一下這個「傳統」啊!

  15. 希望這次去大和實驗室的建言,可以被採納,也期待他們做出更令小黑迷滿意的ThinkPad classic!

    畢竟目前上巿的機種,還是有些缺點~~

  16. 我想建議內建RS232,不知道會不會被打XD”

  17. 似乎「缺陷美」是X-Series型號末碼掛上「s」的宿命,這句話真是說到我的心崁裡啊~~

發佈留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