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硬碟辨識法
最近站長到朋友店裡去逛逛時,看到展碁(IBM硬碟的其中一家代理商)將IBM硬碟的盒子重新設計,並且加上了說明,讓使用者能夠看懂IBM硬碟編號的意義。站長覺得很有趣,所以也公佈在這裡。IC25N030ATCS04—這是IBM第二代液態軸承30GB硬碟的型號,可以將型號打散成下列分別說明:
IC
|
25
|
N
|
030
|
AT
|
CS
|
04
|
AA
|
B
|
CCC
|
DD
|
EE
|
FF
|
|
Form Factor
|
Height
|
Capacity
|
Interface
|
Internal Code Name
|
Motor Speed
|
|
IBM Corporation
|
1.0″=10(1.8=18) 2.5″=25 3.5″=35 |
“F”=5mm “N”=9.5mm “T”=12.5mm “L”=1.0” |
015=15GB 030=30GB 003=340MB |
AT= IDE AV= 3.5″ Desktop(AV feature) UW=Ultra SCSI-160 68pin UC= Ultra SCSI-160 80pin F2= FC-AL-2 gigabit |
看過這辨識表格後,網友對於IBM硬碟的型號也能更加了解。不然之前看到這一連串的數字跟英文,真是讓使用者傻眼呀。
順便聊一下最新款的ThinkPad X23吧!市面上已經有店家展示ThinkPad X23(PIII-800)的實機,站長興沖沖的跑去看這一批新機所用的硬碟為何。由於已經預載WinXP Home,使用者便能很容易的直接從「裝置管理員」裡的「磁碟機」裡看到硬碟的型號。結果是:IC25N020ATCS04,沒錯,就是用IBM第二代液態軸承硬碟。嗯…不錯,不錯。
然後再打電話問朋友,因為ThinkPad X23剛運到配銷商的當天,站長便跟上次一樣,用VIP級的效率幫朋友代訂一台「完全體」的ThinkPad X23(PIII-866)。好友回報說搭配的硬碟是:HITACHI DK23DA30B,哦~原來是HITACHI的硬碟,而且對照一下資料,是目前HITACHI最新一代單碟20GB的產品。和IBM ATCS一樣都是4200 rpm,2MB buffer。之前站長曾在討論區post過2.5吋硬碟的評比,當時的DK23DA-40F測試成績優於IBM第一代液態軸承硬碟。不過那顆是40GB,而且編號結尾為「F」,根據日文雜誌的說法,這代表使用液態軸承。所以目前ThinkPad X23所使用的已經是HITACHI最新一代的硬碟,至於是否有用液態軸承則要再查證。只是站長認為不管預載的是IBM也好,HITACHI也罷,台灣IBM都提供三年保固,不用太在意,現在已經不用擔心「DJSA」之流的荼毒,而且這兩顆硬碟的性能都在伯仲之間。真要比速度,可能都會輸給TOSHIBA或是IBM推出的9.5mm 5400轉硬碟,但是轉速一提高,噪音跟溫度便會提高,因此不見得速度快便是最佳考量。
對了,從展碁的硬碟盒子上可以看到,關於Form Factor部份,用括弧加註了(1.8=18)的說明,咦…該不會IBM將來也會推出1.8吋的硬碟吧?如果將來有此規格的硬碟,將可能對X-Series的設計帶來若干影響…
=================================
站長註@2006:真的是一語成讖…過了幾年IBM推出的ThinkPad X40為了輕量化考量,採用了1.8吋硬碟,但也揭開慢速運轉的黑暗時代…||| 一直到X60-Series推出後才終於恢復使用2.5吋硬碟,台灣甚至推出內建7200rpm高轉速硬碟的X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