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SSD武林之巔,Plextor M3 Pro實測詳解

[著者:oiko]
從ThinkPad T420s與X220系列開始,Lenovo開始在ThinkPad機種當中導入超薄型的7mm硬碟。雖然採用7mm薄型硬碟有助於筆電機體設計的靈活,不過卻限制使用者自行升級的選擇性。畢竟目前2.5吋硬碟與SSD儲存裝置,主流產品厚度都是9.5mm,如果剛好要找到7mm厚度而且符合需求的產品,通常機會比較少。傳統光碟機大廠Plextor近年在SSD市場耕耘,而且產品多定位在中高價位,這次測試的M3 Pro(M3P)系列就是該廠最新的旗艦產品,而且令人欣喜的是,M3 Pro的厚度只有7mm,讓它可以適用在T420s與X220系列的大部分ThinkPad機種。

▼Plextor M3 Pro的外殼厚度只有7mm,包括T420s與X220系列在內的大多數ThinkPad機種,都有辦法安裝這顆高階SSD。

tpu120329_OP

5年長期保固的高階SSD

因為內部flash晶片有寫入次數的壽命限制,事實上SSD算是一個消耗品,廠商如果純粹因為成本考量,理論上不會提供太長的保固期限。不過隨著SSD指標廠商Intel,連SSD 320系列入門級產品也提供5年保固,似乎也有意無意向消費者宣告,廠商自己只要有技術且不走歪路,不做太過分的精簡costdown,其實SSD是個「並沒有那麼容易壞」的產品,廠商有自信讓產品撐上這麼久的時間。

而Plextor SSD畢竟也是走高階產品路線,並同時訴求穩定、長時間使用效能不退的特色,當然在保固期限上不會輸給Intel,一併提供5年的長時間保固。不過坊間有傳言指出Plextor M3 Pro具有許多衍生產品,像是以LITE-ON品牌銷售的S100系列,內部設計完全跟M3 Pro相同,只是保固縮減至3年,而Corsair Performance Pro系列也是Plextor M3 Pro的貼牌代工產品。不過LITE-ON S100的厚度是9.5mm,而且這些傳言尚未求證於原廠,暫且做個參考就行。

▼包裝內除了SSD與說明書以外,還附上軟體光碟、機殼轉接架、螺絲等實用配件,方便使用者把系統從舊硬碟轉移到新的SSD,也可順利安裝到桌上型電腦的機殼中。

tpu120329_02tpu120329_03

▼M3 Pro在外觀材質與設計上也下了功夫,外殼是經過拉絲處理的金屬殼,不但有助於內部元件的散熱,而且比一般常見的塑膠外殼更有高級感。

tpu120329_04tpu120329_05

Plextor M3 Pro系列主要規格表

PX-128M3P PX-256M3P PX-512M3P
容量 128GB 256GB 512GB
緩衝記憶體 256MB DDR3 512MB DDR3 512MB DDR3
持續讀取速度 535MB/s 540MB/s 535MB/s
持續寫入速度 350MB/s 420MB/s 450MB/s
隨機讀取速度(4KB QD=32) 75,000 IOPS 75,000 IOPS 56,000 IOPS
隨機寫入速度(4KB QD=32) 69,000 IOPS 68,000 IOPS 34,000 IOPS
厚度 7mm 7mm 7mm
官方建議售價 7,490元 15,999元 26,999元
最新通路實售價 約6,500元 約11,990元 約21,500元

採用Toogle傳輸模式高階晶片

目前SSD效能關鍵除了主控晶片、韌體演算法以外,flash記憶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門環節。拆開外殼後可以確認,M3 Pro是採用Toshiba 24nm Toogle傳輸模式flash晶片,這是目前Toshiba原廠的高規晶片,它的耐久度(P/E)官方規格達到3,000次。Toogle模式的flash晶片可以在許多旗艦級SSD當中找到,例如另一大廠OCZ在最高階的Vertex 3 Max IOPS系列中,就是用上Toogle模式的flash記憶體。

除了Toogle傳輸模式以外,另一個高傳輸效能的flash晶片種類,就是Intel、Micron陣營的同步(Synchronous)傳輸模式顆粒。Toogle模式與同步模式都是讓flash效能提高的技術標準,不過它們的技術原理並不一樣。普遍來說,Toogle模式顆粒以寫入效能見長,單顆flash晶片的寫入速度可達320Mbit/s(40MB/s),如果SSD內部串接8顆Toogle模式的flash記憶體,以8通道配置再搭配緩衝記憶體,理論上的線性寫入速度將可以跑到320MB/s以上。

▼這是SSD內部的散熱設計,包括flash記憶體晶片、DRAM快取、與主控晶片上都各貼了一塊散熱墊,再跟SSD金屬外殼做接觸,以此保證散熱效果。當內部晶片散熱良好時,對SSD穩定性會有正面幫助。

tpu120329_06tpu120329_07

▼flash是採用Toshiba高階的Toogle Mode晶片,以DDR(Double Data Rate)模式在時脈上下行時各進行一次資料傳輸,半導體製程是目前主流的24nm。SSD並搭配單顆256MB的DDR3 DRAM記憶體,當作資料快取之用。

tpu120329_09tpu120329_10

▼SSD採用Marvell主控晶片,這顆主控晶片在Crucial m4與Intel SSD 510系列上都找得到。而M3 Pro是搭配Plextor自行開發的Firmware韌體,並搭載Plextor特色之一的True Speed技術,廠商號稱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SSD仍可維持一定效能表現。

tpu120329_08tpu120329_01

兼顧散熱與輕量化的金屬外殼

全金屬外殼也M3 Pro的特點之一,雖然另一大廠Intel也是金屬外殼的愛用者,不過質感就比較粗糙(特別是SSD底部),而且Intel SSD表面又加了一圈黑色塑膠框,不像M3 Pro是純金屬設計。原本筆者預期金屬殼SSD的重量都不輕,不過令人驚奇的是,M3 Pro的實測重量只有57g,在所有SSD當中已經接近「輕到不能再輕」的數字。

拆開SSD可以發現,在金屬外殼內側共貼了不少的散熱墊,並直接接觸SSD內部的主要晶片,讓這些晶片都能保持在較低的溫度,這樣可以增加SSD的穩定性與壽命,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而M3 Pro SSD金屬外殼的風格,讓筆者直接聯想到桌上型電腦的聯力機殼,同樣是走簡約質感路線,而且有鋁質髮絲紋的共通特色。

▼大部分SSD的重量多在70~90g之間,即使M3 Pro外殼採用金屬材質,不過它的實測「體重」只有57g,跟其他SSD相比算是羽量級的重量,如果你對筆電的重量錙銖必較,相信這會是一個明顯優點。

tpu120329_11

▼如果你很計較筆記型電腦的重量,現在換裝mSATA SSD還是減重效果的最佳選擇。要是你的機器不支援mSATA,只能選擇2.5吋SSD,除了已停產的A-DATA S592以外,目前就只剩Plextor M3 Pro可以選。

tpu120329_7

▼這是將SSD分解後,外殼與內部電路板的個別實測重量,可以發現每一個部件都是必要的重量,就算把散熱墊拿掉也頂多只能減重到50g,已經接近目前2.5吋SATA SSD的瘦身極限。

外殼上蓋(含9枚散熱墊) 外殼下蓋(含1枚散熱墊) 主電路板與晶片 總重量
20g 14g 23g 57g

測試平台配備

主機 ThinkPad X220i-A13
處理器 Intel Core i3-2310M (2.1GHz)
記憶體 DDR3-1333 4GBx1
系統硬碟 Plextor M3 Pro 128GB
晶片組 Intel QM67
AHCI驅動程式 Intel 9.2.0.1011
作業系統 Windows 7 x64 SP1 專業版

▼M3 Pro即使在較低階的ThinkPad X220i上,性能還是可以有效發揮,在AS SSD Benchmark的4K-64Thrd多執行緒隨機讀寫項目中,M3 Pro各獲得280MB/s與232MB/s的超高成績,一般來說只要其中一項突破250MB/s,或是兩項都突破200MB/s以上,就算是目前高階SSD的效能。

tpu120329_1

▼在大多數情況下,CrystalDiskMark軟體當中所測出的數據,多半都會比AS SSD Benchmark還要高,特別是隨機讀寫的項目。而M3 Pro在4K QD32多執行緒隨機讀寫又拿到更高成績,其中4K QD32讀取接近300MB/s的速度,是筆者測試過最快的SSD,也達到官方規格的75000 IOPS(292.97MB/s)。

tpu120329_2

▼PCMark Vantage也拿到將近5萬分的高分,也是筆者測試SSD看過最高的分數,各個子項目的成績都破百,實際使用體驗應該感受不到延遲。

tpu120329_3

▼在反應實際使用體驗的PCMark 7測試上,M3 Pro領先幅度就沒有這麼明顯,畢竟SSD效能到達一定水準後,已經能滿足大部分場合的需要,如果效能再往上,一般用途不一定有太明顯的升級感受。

tpu120329_4

▼在Windows 7內建的Windows Experience Index分數中,M3 Pro於硬碟項目拿到7.9分,也是SSD在這個子項目的滿分,如果你想在磁碟效能一次攻頂,M3 Pro將會符合你需求。

tpu120329_5

▼這是M3 Pro在X220不同機種上的測試成績,X220i-A13與X220-A19的硬體規格大致相同,只差在處理器一台是中低階Core i3,另一台是高階Core i7的規格。可以看出M3 Pro的速度夠快,最終測試成績反而會受到處理器效能影響,像在AS SSD Benchmark隨機寫入,以及PCMark Vantage HDD Score項目上,就可以很明顯看出這個現象。

X220i-A13 (Core i3-2310M) X220-A19 (Core i7-2620M) 差異
AS SSD Benchmark讀取總分 349 352 +0.86%
AS SSD Benchmark寫入總分 301 331 +9.97%
AS SSD Benchmark總分 826 863 +4.48%
CrystalDiskMark 4K QD32讀取 291.4MB/s 294.7MB/s +1.13%
CrystalDiskMark 4K QD32寫入 265.7MB/s 273.1MB/s +2.79%
PCMark Vantage HDD Score 49883 54078 +8.41%
PCMark 7 Storage Score 5274 5283 +0.17%
Windows Experience Index 7.9 7.9 0%

▼筆者借到一台ThinkPad X220-A19高階機種,同時搭配M3 Pro SSD進行測試,它跟X220i A13入門機種差最大的是處理器,前者是Core i7-2620M(2.7GHz/Turbo 3.4GHz),後者是Core i3-2310M(2.1GHz)。可以發現M3 Pro裝在高階X220上的效能又更好,特別是4K-64Thrd隨機寫入從232MB/s進步到245MB/s,AS SSD Benchmark的總分也成長到863分。如果搭配桌上型電腦與高階處理器,將有機會突破900分。

tpu120329_6

M3 Pro穩坐高階SSD市場

不論從技術規格、實測效能、外觀用料、5年長期保固、以及7mm廣泛相容性的各種標準來評斷,Plextor M3 Pro的所有表現都達到高標,也符合SSD旗艦產品的身份,如果你現在自認想買一顆頂級SSD產品,確實可以優先選擇M3 Pro。唯一值得考慮的地方是,自己對這麼快、價格不便宜、容量這麼大的SSD(M3 Pro為128G起跳)有沒有實際需求,有沒有相對足夠的預算可以購買。如果對這些都毫無疑問,M3 Pro將會符合你的期待。

如果你要求高效能,但對SandForce主控晶片SSD或廠商有某些成見,不太願意入手相關產品的話,現在檯面上似乎只有Marvell可以考慮。而目前市面上能見度較高,採用Marvell主控晶片的SSD大概只有Intel SSD 510、Crucial m4、以及Plextor M2、M3等系列。不過隨著Intel SSD 510效能評價欠佳,又有傳言指出Crucial將要轉投SandForce與台廠主控晶片的懷抱,而且現行的Crucial m4雖然性價比高,但效能也略遜Plextor M2、M3系列一籌。如果你是一位Marvell主控晶片的粉絲,確實可以因為這些理由考慮更高階的Plextor M2、M3系列產品,只要預算足夠就行。

目前在效能上可能會威脅到M3 Pro的產品,短時間來看似乎只有OCZ次世代旗艦產品Vertex 4了,不過它卻棄用SandForce,走回Indilinx主控晶片的老路(Vertex 1代就是使用Indilinx主控晶片,後來Indilinx被OCZ整家收購),不過Indilinx主控已經淡出主流一陣子,性能與穩定性有沒有辦法達到當前市場的最高標準,確實也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hinkPad X220換裝16GB記憶體!!! (海盜船牌CORSAIR單條8GB DDR3-1333模組)
Lenovo-JP發表ThinkCentre史上最小1公升「Tiny」系列迷你桌上型電腦!

Comments

  1. 有这样的硬盘感觉一定非常好!

  2. 您好,我的電腦也是x220i,但有8G ram,換了這顆 M3P 後,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的結果卻跟您測的不同
    其中在最後一項:4KQD32,硬生生少了100MB,請問有甚麼原因會成這種結果呢?

發佈留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