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見(Transcend)2.5吋 SATA介面固態硬碟 (SSD)大測試!

近日創見資訊(Transcend)甫發表最新的2.5″ SATA介面固態硬碟( Solid State Disk, SSD),站長便商請朋友幫忙借一顆16GB版本進行測試。雖然創見很早便發售IDE介面( PATA)的SSD,但由於價格不便宜,16GB版本在官方網站的售價高達1.63萬元。一般使用者買來讓老機器升級的實用性不高。反觀SATA介面的SSD已經在市場嶄露頭角,許多大廠的高階機種均提供改配SSD的選項(當然價格也不便宜),相信很多網友都滿好奇SSD的實際效能為何,這也是本次測試的主要目的。

根據創見網站資訊,SATA介面的SSD共有三種容量:8GB、16GB與32GB。除了32GB版本採用低速的MLC(Multi-Level Cell)顆粒,其餘兩種版本均使用高速的SLC(Single-Level Cell)顆粒。SLC與MLC除了讀取次數不同外,最主要的差別點在於寫入速度的差異,依據創見公佈的資料:

  • 讀取最高可達 30MB/s, 寫入最高可達 28MB/s (容量8GB,16GB)
  • 讀取最高可達 26MB/s, 寫入最高可達 13MB/s (容量32GB)

MLC寫入速度比SLC慢太多了,但為何還要採用呢?因為「價格便宜」呀…,16GB的SSD售價為1.66萬元,32GB版本竟然只要1.43萬元!無怪乎MLC好比液晶面板裡面的「TN」面板,雖然表現差,但是便宜又大碗的優勢之下,以後可能會成為平價SSD所採用的主流顆粒。

創見的2.5″ SATA SSD外觀從上圖與下圖觀察,不難發覺都與現行的2.5″ HDD相同。站長第一次拿起SSD時,嚇了一大跳「重量好輕」!以往從規格中得知16GB的SSD為48克;HGST的7K100硬碟則為115克。但實際拿在手上時才感受到重量少一半的震撼力。此外SSD外殼為塑膠材質,相較於傳統硬碟均為金屬外殼且內部為金屬碟片,SSD先天擁有重量上的優勢。

站長刻意選擇16GB版本SSD,而不測試32GB的原因在於:「32GB寫入速度太慢」,畢竟SSD是作為系統硬碟之用,可不是超大顆USB隨身碟,寫入速度過慢其實已經失去其實用性,除非使用者不使用WindowsXP或是Windows Vista等微軟系的作業系統。

下圖是SSD準備置入ThinkPad X60 Tablet的示意圖,站長將原本的HDD卸下後,把SSD裝配上ThinkPad的硬碟架。其實SSD不太需要這麼複雜的保護措施了,ThinkPad之所以需要金屬製硬碟架以及避震橡膠 (hard disk drive rubber rails),都是為了傳統HDD而煞費工夫,甚至系統還設計了Active Protection System,可視震動情形讓讀寫頭暫時從碟片上移開(Parking動作)。SSD內部僅有一片電路板,上面焊接許多顆NAND Flash顆粒,故抗震能力及重量遠勝傳統硬碟。

站長將SSD置入機體後,使用還原光碟安裝作業系統,但後來卻出現下圖的警告標誌。

站長便重開機進入BIOS,將X60t的SATA運作模式由AHCI原生模式改成Compatibility相容模式,還原程序便可以順利進行。故將創見的SATA介面SSD當作主硬碟時,使用者必須強迫在Compatibility相容模式下運作。其他廠牌的筆記型電腦不見得有提供切換的選項,很多只提供AHCI模式運作,恐怕無法順利使用此顆SSD。創見SATA SSD會有此項限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並非原生SATA架構」。本顆SSD內部採用「IDE Flash Disk Controller」,然後再透過「SATA Bridge」擔任橋接任務。可視為骨子裡為IDE的SSD,但提供SATA介面。

下圖為HD Tune Ver2.52的實測成績,平均讀取速率為24.2MB/s,速度並不理想。但Access Time僅有2.6ms,非常驚人。先前測試兩款7200rpm HDD都在14ms以上。

下圖為HD Tach Ver3.0.1.0的的實測成績,平均讀取速率為28.1MB/s,Random access為2.5ms。以創見SSD的讀寫效能,大約與4200rpm的2.5吋或是1.8吋類似,但反應時間卻是傳統HDD所遠遠不及的。

16GB對於安裝作業系統會不會空間不足呢?如果網友和站長一樣直接拿X61-Series的WinXP回復光碟進行系統安裝,恐怕答案是「非常不夠」。16GB的空間在完成系統還原之後僅剩餘1GB不到,因為ThinkPad有內建Rescue and Recovery還原磁區,在C槽中又存有許多預載程式,故16GB可說是系統還原的最低限度要求了。如果網友是自行手動安裝WinXP,相信16GB的容量會顯得充裕一些。由此觀之,「32GB」的SSD會是比較合理的實務運作容量,畢竟使用者還需要安裝其他軟體。雖然64GB容量更大,但現階段32GB採用SLC顆粒的SSD售價仍高,64GB版本需要一段時日才會降到比較能接受的價位。

下圖是同一台X60t搭配不同HDD、SSD的PCMark05成績。很明顯地,創見的SSD表現不如預期。

下圖是將SSD當作X60t「主機硬碟」時,使用FDBENCH所測出的成績。

站長後來將X60t內建硬碟換回7K100,同時在BIOS裡面把SATA調整成「AHCI」模式後,把創見SSD裝入Ultrabay Slim專用的第二顆SATA硬碟架進行測試。

很有趣地,當系統調回AHCI模式之後,即使是透過Ultrabay Slim擴充槽運作的創見SSD,在FDBENCH成績也有明顯的進步。

接下來進行續航力的測試,所採用的機體仍為X60t,配備4-cell方形電池,測試HDD時的作業系統為原廠預載的WinXP Tablet 2005中文版;SSD則使用WinXP SP2中文版。站長採用自創的電池配置,分別為「TEST-1」與「TETS-2」,關於TEST-2的設定內容請參閱下圖,TETS-1僅差別在顯示器亮度設為第七級。兩種設定檔的LCD亮度都設定為「Normal」,也就是僅靠電池供電時,LCD亮度會降低。同時關閉所有的無線網路功能。

站長使用Battery 4.0.1測試電池續航力,有兩種測試組態:

  • Conditioning test:高負載測試,模擬系統不斷地運作。
  • Life test:低負載測試:模擬實際操作情形外加入閒置時間。

許多廠商都宣稱SSD具有三大優勢:「更好的防震效果、更長的資料保存時間及更快的檔案搜尋速率,並可節省系統電源消耗量…(引述自創見網站)」。基本上輕量、防震可視為SSD的先天優勢,但從上面的實測中發現除了檔案搜尋速率遠勝傳統硬碟之外,讀寫效能其實仍有待加強。至於眾人均期待的「低耗能」呢?除了在Conditioning test(高負載測試)中SSD有小贏HDD之外,進入馬拉松的Life test(低負載測試)時,SSD續航力卻不及HDD了。

我們再來檢視將螢幕亮度調成4/7的TEST-2項目測試成績,SSD依舊只在Conditioning test(高負載測試)贏過HDD,在Life test(低負載測試)時仍敗下陣來。

為何創見的SSD無法提供筆記型電腦更佳的續航力?站長個人的猜測是因為「SATA橋接模式架構」造成的後遺症。創見的SATA SSD因為不是使用原生SATA控制晶片,無法提供SATA的低耗電介面狀態(low power interface states)功能。我們不妨先參考下列幾項數據:

Model 創見2.5″ SATA SSD 16GB HGST 7K200 SATA200GB
Input Voltage +5 VDC ± 10% +5 VDC ± 5%
Read (W, avg.) 0.8~1.0 2.3
Write (W, avg.) 1.0~1.1 2.3
Active idle (W, avg.) N/A 1.0
Low power idle (W, avg.) N/A 0.8
Standby (W, avg.) 0.5 0.25

當主機進行頻繁讀寫動作時,創見SSD僅需耗1W左右,反觀7K200平均耗電高達2.3瓦,故在Conditioning test(高負載測試)時,創見SSD仍舊小贏傳統硬碟。但進行Life test(低負載測試)時,由於加入更多的閒置時間,此時7K200便可利用多種idle耗電模式,可以趁系統未進行讀寫時「打瞌睡」機動降低耗電量,反觀創見SSD可能在省電機制上並沒有太大的彈性,或許可說是當系統開始閒置時,SSD卻繼續讓系統虛耗電池的電量。

雖然創見首代的SATA介面SSD在效能及續航力的表現仍有改進的空間,但站長卻見識到了SSD在重量,特別是「零噪音」上的驚人表現。如果網友對於硬碟運轉時傳出的聲響感到「神經衰弱」,相信SSD能夠滿足網友的需求。站長進行電池續航力測試時,除非貼近X60t的排風口才能聽到風扇的運轉聲,SSD讓站長體驗到何謂「寧靜運轉」。

隨著SSD已經在市場引起眾人的注目,即使SSD仍有其弱點有待克服,但其輕量化、無噪音、低耗電的特色正是追求筆記型電腦輕薄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儘管現役的ThinkPad可以直接換裝SSD,站長仍舊希望未來能有針對SSD及LED背光面板進行最佳化的ThinkPad問世!至於市售的SSD,相信未來在價格、效能以及耗電量都會持續改進。但不管是筆記型電腦預載或是自行換裝SSD,使用者可能必須先有一項認知,那就是「資料可靠度」恐怕會更差…||| 或許網友會認為SSD比HDD「更耐摔」,為何更不可靠?關鍵點在於SSD所採用的NAND Flash顆粒先天有其讀寫壽命,而且SSD拿來當作系統主硬碟時,一但主記憶體常不足,系統會常進行SWAP動作,等於讓SSD「減壽」得更快。使用者最好時常進行系統以及檔案的備份動作。

創見2.5吋SATA介面固態硬碟 產品介紹網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緊急更正!]ThinkPad R61並不支援「Serial/Parallel Port Bay Adapter」!
ThinkPad 15週年生日派對線上報名開始囉~!!!

Comments

  1. 我的想法是,屆時會有配備兩顆硬碟,一顆約用32GB固態做系統,一顆用大容量5400rpm放有的沒的並做swap,一來系統碟快速,二來資料碟安靜且快速,不失為一好方法。

    只是機器究竟有多少空間可以拿來放兩顆硬碟?X系列的我看就別想啦… :p

  2. 站長認為SSD因為Flash讀寫壽命的問題存放資料不太放心, 此點純屬多慮了

    像是閃存盤, 閃存卡, SSD這類消費類閃存設備, 都內建有負載均衡Wear-Leveling機制, 設備內也有冗餘區塊用於出現壞塊之後的替換之用

    Wear-Leveling保證不會只有某些塊被頻繁擦寫, 力圖使整個設備內所有塊被擦寫次數盡量接近

    對於上述16GB容量, 28MB/s寫入速度的設備來粗略計算, 整個設備擦寫完一遍需要10分鐘左右
    把整個設備寫10萬次(一般認為的NAND Flash的壽命)需要的時間是兩年左右, 而這是極限情況下, 實際寫負荷遠遠沒有這麼高

    這些技術手段都是透明的, 對用戶而言並不可見

  3. 請問你這幾項如何測的?Active idle, Low power idle ,Standby

發佈留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