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P-Series Mobile Workstation正式發表!

tp-p50-pic-01

Intel日前終於發表第六代Core處理器(代號: Skylake),除了桌上型版本已開始供貨之外,Intel也發表了採用Skylake核心的首款Mobile Xeon處理器,型號為「Xeon E3-1500M v5」,Lenovo也很快宣布推出兩款採用Mobile Xeon的ThinkPad新機,而且還是全新的「P-Series」!新一代的P-Series將取代現有的W-Series,未來不排除取代T4x0p系列。P-Series目前有兩款,分別是15.6吋的P50,以及出乎意料之外的P70(17吋)!自從W701-Series停產之後,ThinkPad已經有好幾年沒推出17吋機種,這次終於靠著Mobile Xeon以及新一代nVidia工程用GPU捲土重來。

P-Series的15.6吋以及17吋機種都具備下列的共通特色:

  • 內建四條記憶體插槽,支援DDR4 –2133MHz ECC記憶體模組,最大容量可達64GB(16GBx4),也可安裝非ECC規格的DDR4 SO-DIMM記憶體
  • 可選擇4K(3840×2160)解析度的IPS面板
  • 可內建X-Rite Pantone的校色器
  • 內建兩個M.2插槽,支援PCIe 3.0×4 NVMe,並可選擇RAID-0或RAID-1組態
  • 內建傳統底座接頭,可連接新推出的「ThinkPad Performance Dock」
  • 內建Thunderbolt 3的連接埠(理論傳輸速率高達40Gbps),因採Type C接頭,故可同時拿來連接USB 3.1裝置(理論傳輸速率為10Gbps)

站長看到P-Series時,發現竟然捨棄時下流行的下沉式螢幕轉軸(hinge)時,著實看到欣慰,因為傳統上開式設計會讓金屬Hinge露出,給人堅固、強悍的感受。但真正採用的原因是要利用主機後方的空間,提供各式連接埠。因此P-Series也採用近幾年少見的「電池前置」設計,也就是將電池擺在Palmrest下方。P50提供兩種容量的電池,分別是4 Cell (66 WHr)與6 Cell (90 WHr)。上圖是P50的特寫。

▼P50的主機重量約為2.5公斤,但已取消內建光碟機設計。P50由於採電池前置設計,主機有相當大的空間可提供各式連接埠。P50便是W541的後繼機,也比W541提供了更多的連接埠:

  • (4) USB 3.0, 1 Always-on Charging
  • (1) HDMI 1.4
  • (1) Mini DisplayPort™ 1.2
  • (1) Thunderbolt™ 3
  • (1) RJ45 Gigabit Ethernet
  • (1) Docking Connector
  • (1) Microphone / Headphone Combo Jack
  • (1) Smart Card Reader(選配)
  • (1) ExpressCard / 34 mm
  • (1) SDXC

但眼尖的網友會發現P50也取消了傳統的VGA(D-sub)接頭,這是因為Intel從Skylake世代開始預設已取消VGA支援,除非廠商有特殊考量才會特別拉出線路來提供VGA埠。考量P-Series都是以高階運算為主,透過VGA來連接投影機大概不是核心任務,因此P50與P70的主機都不再內建VGA接頭。使用者還是可以透過「mini DisplayPort轉VGA」的轉接線來連接支援VGA輸入的設備。

P50的4K IPS面板比起P70的4K IPS面板多了一項優勢,就是提供100%色域顯示。而且讓人欣慰的是,P50/P70也提供Full HD的「IPS」面板,目前的W541/W550s都僅提供Full HD的TN面板。因為如果使用者不在意4K UHD解析度時,至少可以選擇Full HD的IPS面板,不用屈就於TN面板。

根據外電的資訊,P70如下圖的構造圖所示,很驚人地內建了兩個M.2 2280的插槽,並支援RAID-0或RAID-1架構,而且M.2 SSD也支援NVMe模式,取代行之有年的AHCI模式。從P50/P70開始,也開始提供「1TB」容量的M.2 SSD,很有可能是Samsung的SM951 NVMe版,撇開價格不論,大概是目前M.2 SSD的效能王者了。目前推測P50應該也有內建兩個M. SSD插槽。此外,P50/P70還可選用2TB的傳統硬碟(轉速不明)。其實光DDR4記憶體以及SSD支援NVMe模式這兩點,就足以讓P50在規格的效能延展性上勝過現有的W541。

站長看到P50/P70重新採用「Roll Cage」架構時,也是感慨良多,因為唯有Roll Cage架構才能提供足夠的機構強度來支撐大面積的主機板,以及許多沉重的零件,例如雙風扇等。從P70的構造圖中也看到三個鍵盤導水孔的設計,雖然目前仍使用六列鍵盤,P50/P70還是保留了導水孔設計。P50/P70的機構設計除了上述的Roll Cage、導水孔外,主機板也終於恢復傳統的設計原理,就是儘量是一張完整的板子,儘量少用排線來連接周邊設備,例如現役的X250就使用了大量的連接排線。

tp-p50-pic-02

▼下圖是P70的特寫,P50與P70的鍵盤都有提供「數字鍵」,而且還順應民情,恢復了「CapsLock」大小寫鍵的實體指示燈,不再只是顯示在螢幕上而已,然後也恢復了SSD/HDD的狀態指示燈!此外,值得一提的是,P50/P70的指紋辨識器也更改造形了,從以往的「掃描式(手指要往下滑過感應器)」改成「按壓式」。P70的連接埠種類與P50相同,某些連接埠數量會多一點,例如P70就有三個Thunderbolt 3埠,而且P70還多了內建式光碟機,如果用不到,還可以將光碟機拆下,改裝入第二顆SSD或HDD,但不確定原廠會將抽換架單獨販售,還是強制要跟SSD/HDD一起搭售。

P50預設僅使用170W的變壓器,P70則有170W以及230W兩種變壓器。雖然P50/P70都強調支援Mobile Xeon與ECC的DDR4記憶體,但實際上仍可選用第六代的Intel Core處理器以及非ECC的DDR4記憶體。P70只有一種電池容量,是8 Cell (96 WHr)。P70主機重量約為3.4公斤,比起W701(無雙螢幕)的4公斤總算輕了一些。前一代的W701-Series在Palmrest可內建數位繪圖板,P70則取消這項設計。

tp-p70-pic-01

▼P50/P70採用了雙散熱風扇,而且可以互相調節CPU與GPU運轉所產生的高溫,原廠稱此項設計為「Flex Performance Cooling」,下圖中左側的風扇明顯比右側更大,左側其實是應付GPU的…,看來這一代的nVidia Quadro工程繪圖晶片將會是耗電怪物。Lenovo尚未公開P50/P70的完整規格配置,畢竟今年第四季才會開始供貨。至於很多人關心的「14吋的Workstation」,也就是所謂的「P40」,明年聽說有可能會問世,但受限於主機空間,是否仍會保留雙風扇或是Mobile Xeon設計,還是改用低一階的Quadro以降低耗電量、溫度等,就有待時間來證明了。

tp-p70-pic-03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hinkPad Classic第四階段線上調查盛大完結~! [Logo/小紅點/電池篇]
關於ThinkPad Classic第四階段線上調查結果

Comments

  1. P系列會取代W系列和T-p系列……
    那X系列會被某個新系列取代嗎?
    尤其現在數字編號又改成兩碼,12吋X系列不改番,會跟歷史上的X20系撞名,13吋X系列復出不改番,也會跟歷史上的X30系撞名……

  2. 風扇的扇葉好像變少了!過去的貓頭鷹葉片一代比一代密,為什麼新的機器反而變少?這樣冷卻性能是否一樣呢?

  3. 比較好奇的是: BIOS會不會有”加料”的問題?
    其實只要有會加料的韌體,再好的硬體都和垃圾差不多…
    Thinkpad沉淪已久啦!

  4. 請問知道台灣何時能買到嗎??

  5. 台灣要明年才有可能買到。

  6. 請問,鍵盤有機會回去七列嗎?

  7. Retro ThinkPad將會是七列鍵盤~!

  8. 我沒有臉書 帳號 所以沒辦法在那回文。
    感謝站長的P系列打4折的post. 我人在美國 且剛好公司夠大。所以有sales 和我連絡中。目前説是P50 在Christmas 前後發表。
    本來是對P50沒太大期望 因為用不到工作站等級。無奈剛剛收到的T450s 的AUO面版太不好 因此準備要退貨!

    retro Thinkpad 好像也是在16:10 面版中和供應商恰談中

  9. 感謝提供資訊! 站長剛好收到P50以及P50s的測試機。如果覺得P50太厚重的話,可以考慮P50s,基本上P50s外型沿襲W550s,但只有兩個記憶體插槽,重量約2.2公斤。

  10. 只能等站長的評測先解解饞了..我從日本訂的 p50(cpu只選到 1505, ram 32g ecc 16*2 512g ssd nvme * 2, 4k Monitor) 一直處於轉單給工場, 交貨日還生不出來 @@

發佈留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