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ThinkPad X1 Carbon/Yoga/Tablet新機速報!

▼Lenovo釋出了第二波2018年ThinkPad新機資訊,這次輪到「X1」家族也換裝第八代Core處理器。首先介紹X1 Carbon Generation 6th(文後簡稱X1c 6th),今年的第六代X1 Carbon仍採用去年第五代的造型設計,因此研發代號為「Yoda-2」。雖然在外型上沒有太大變動,在功能面卻讓人「耳目一新」,列舉如下:

  • 支援第八代四核心Core處理器
  • 支援CS18世代的傳統底座(側邊連接)
  • 支援WQHD HDR 500nits 100%色域面板!(HDR面板與外線攝影機互斥,只能二選一)
  • 支援「ThinkShutter」(攝影機滑蓋),但必須搭配720p攝影機,無法使用IR紅外線攝影機
  • 改使用Fibocom L850-GL 網卡(LTE-A Cat9)
  • 改支援Nano SIM卡(之前為Micro SIM卡)
  • 記憶體運作頻率從LPDDR3-1866MHz提升為LPDDR3-2133MHz

    ThinkPad的螢幕通常不是強項,因為主要供商務應用。但這次在X1c 6th開始導入廣色域(Adobe RGB 100%)、高亮度(500 nits)以及HDR(高動態範圍成像)的WQHD(2560 X 1440)面板,讓講究顏色準確度的愛好者們有了更合適的選擇。X1c 6th的HDR功能符合VESA組織頒布的「DisplayHDR 400」規範。除了上述廣色域/高亮度/HDR的高階WQHD面板之外,也持續提供常規的WQHD面板(72%色域及300nits亮度,無HDR),當然也有Full HD面板可選擇。

    X1c-6th-01

    ▼今年X1c 6th開始支援CS18傳統機械式底座(Mechanical Docking),這點是最讓站長感動之處。從ThinkPad X300開始,一直到X1 Carbon系列,都無法支援傳統的機械式底座。如今新一代的側邊接取底座(Side Docking)終於開始支援X1c 6th以及X280此類薄型機種了。Lenovo持續推出CS18機械式底座,這在商用筆電業界意義重大。因為傳統的機械式底座如果要適用各種螢幕尺寸機型,在開發筆電時會有相當多的限制與規定,此外機身結構與底座接口都必須能夠承受長期、頻繁的接觸,這也提高了機體開發的難度,難怪越來越多的商用筆電紛紛改用USB Type-C或Thunderbolt 3 Docking,而逐漸放棄支援機械式底座。CS18世代的傳統底座提供三款型號:

    ThinkPad_Ultra_Docking_Station

    • Basic Docking Station
      (出貨搭配90W變壓器)

    • Pro Docking Station
      (出貨搭配135W變壓器)

    • Ultra Docking Station
      (出貨搭配135W變壓器)

    詳細的連接埠配置有待原廠公布。但關於CS18傳統底座的連接速度有必須先說明一下。這次的CS18底座相容特定的2018年款L-Series、X-Series與T-Series,然而只有T480、X280此類機種有提供Thunderbolt 3功能,L480/L580並沒有,所以CS18底座為了維持最大相容性(遷就L-Series),目前推出的三款都沒有提供Thunderbolt 3連接埠功能。連帶的影響是,這三款底座都無法做到同時輸出兩台4K@60Hz畫面,最高只能提供4K@30Hz x 2,但如果只輸出至單台4K螢幕,螢幕更新率(Refresh Rate)當然可以到60Hz。因此去年開賣的ThinkPad Thunderbolt3 Dock還是最強的,能做到兩台螢幕同時4K@60Hz。所以說來有點尷尬,2018年的ThinkPad的T/X/L-Series很多款都能做到主機本身就可以輸出4K@60Hz x 2,只能說在目前企業辦公環境裡,同時接取兩台4K螢幕的需求還不普及,因此CS18底座仍可滿足大多數的企業客戶需求,必要時也可另外採購ThinkPad Thunderbolt3 Dock

    今年的X1家族Logo有新的改變,改成黑色底的「ThinkPad」字樣,取代原先的銀色字樣。同時原本螢幕背蓋有「Lenovo」字樣,這次也換成「X1」字樣,原廠打算進一步強化X1家族的品牌知名度。

    X1c-6th-02

     

    ▼接下來介紹X1 Yoga,今年的造型並未改變。之前的X1  Yoga有提供OLED面板,但受限於產能問題,今年的第三代X1 Yoga便取消提供OLED面板。但也躬逢其盛,連同X1c 6th一起提供高階的WQHD面板,具備廣色域(Adobe RGB 100%)、高亮度(450 nits)以及HDR(高動態範圍成像)功能。有關X1 Yoga 3rd的特點茲列舉如下:

  • 支援第八代四核心Core處理器
  • 支援WQHD HDR 450nits 100%色域面板!(HDR面板與紅外線攝影機互斥,只能二選一)
  • 支援「ThinkShutter」(攝影機滑蓋),但必須搭配720p攝影機,無法使用IR紅外線攝影機
  • 改使用Fibocom L850-GL 網卡(LTE-A Cat9)
  • 改支援Nano SIM卡(之前為Micro SIM卡)
  • 記憶體運作頻率從LPDDR3-1866MHz提升為LPDDR3-2133MHz

    X1 Yoga 3rd就沒有支援CS18傳統底座了,可繼續使用ThinkPad Thunderbolt3 Dock或其他Type-C Dock。

    X1yoga-3rd-01

     

    ▼在介紹2018年的X1 Tablet之前,站長想請問網友一個問題,如果推出下列規格的ThinkPad,是否會考慮購買:

    • 採用「3:2」比例面板!螢幕解析度為「3000 x 2000」!螢幕為13吋IPS面板!
    • 支援第八代四核心Core處理器
    • 內建2個Thunderbolt 3連接埠!
    • 主機重量僅1.27公斤

    上述的規格活像完美的「X300繼承者」吧(笑),上述規格其實就是2018年款X1 Tablet的真實規格,只是X1 Tablet並非一般型態的筆電,而是所謂的「2-in-1」平板+鍵盤型態的機種。Lenovo這次重新設計了X1 Tablet,而Clean Sheet重生後的X1 Tablet Generation 3rd捨棄了前兩代的設計,例如使用慢速的Core Y-Series處理器、12吋面板、擴充模組設計等。今年的X1 Tablet 3rd不但使用了13吋的「3:2」面板(而且還是Gorilla Glass康寧大猩猩玻璃),更恢復使用Intel第八代四核心處理器,讓X1 Tablet 3rd的運算效能大幅躍進。站長看到X1 Tablet 3rd的CPU就想起了幾年前的第一代ThinkPad Helix,同樣屬於高效能的「2-in-1」平板電腦。只是Helix第一代的主機溫度非常燙,這一代的X1 Tablet 3rd甚至還使用了四核心處理器,想必溫度也不會太低。

    原本站長以為X1 Tablet 3rd頂多內建USB 3.1 Type-c,沒想到Yamato Lab還真的裝配了貨真價實的Intel Alpine Ridge-DP晶片,因為採PCIe 3.0×4通道,所以X1 Tablet 3rd的兩個Thunderbolt 3都是40Gbps規格的。目前除了工作站等級的P-Series之外,ThinkPad產品線只有X1家族的Thunderbolt 3可提供全速率規格(40Gbps),這是受惠於Intel Alpine Ridge-DP晶片,並採PCIe 3.0×4運作模式。2018年款的ThinkPad如果只搭載一個Thunderbolt 3連接埠(例如T480s/T480/X280),因使用Intel Alpine Ridge-LP晶片(PCIe 3.0×2運作模式),最高傳輸速率僅為20Gbps。由此可知X1家族身為頂級(Premium)定位不是喊假的,連平板電腦用的Thunderbolt 3都跑得比T480s的快。

    X1c Tablet主機本體重量約為890克,加上鍵盤周邊之後,全部重量才是1.27公斤。以前Helix第一代將主要的連接埠做在鍵盤上,缺點是「鍵盤底座」設計複雜(甚至還內建鋰電池),如果接觸不良,容易導致USB設備連線失敗。這次的X1 Tablet 3rd將全部的連接埠都做在主機上,有助降低鍵盤的重量與複雜度。此外,X1 Tablet 3rd也取消了前兩代著名的擴充模組設計,或許經過了這兩年,Lenovo終於發現還是讓「2-in-1」平板電腦回歸主要的功能屬性吧。

    X1t-01

     

    ▼站長看到X1 Tablet 3rd的規格時,不由得感慨造化弄人。如果ThinkPad真的推出一款傳統開闔(Clamshell)式的13吋筆電,使用3:2比例面板,不用在意機身厚度,而恢復成傳統螢幕轉軸(Hinge),非下沉式轉軸,搭載第八代四核心處理器,重量維持1.27公斤,相信會吸引許多老客戶購買吧,如果再恢復成七列經典鍵盤的話,八成就是炙手可熱的年度最佳人氣機種了(笑)。不過真要拿13吋(3:2)面板來設計一台傳統筆電,大家得先接受一點,就是無法做到窄邊框設計。請參照下圖,大家會發現,目前X1 Tablet 3rd的鍵盤其實比螢幕還要寬。當然啦,縮短按鍵的間距,或是縮小鍵帽面積都可以讓鍵盤更短一些,但如此一來就失去ThinkPad鍵盤的設計堅持了。

    說到底,其實從Ultrabook一路到窄邊框設計,這幾年的風潮的確讓筆電的外觀越來越「潮」,但也讓使用者喪失了許多外表上看不出來的良好使用者體驗。如果問一位筆電的使用者:「您是否覺得無線網路收訊效果良好、網路攝影機不要對著鼻孔拍,這些是一台筆電該注意的設計呢?」相信使用者不會反對的,但諷刺的是,現在的許多窄邊框機種卻是以犧牲無線網路訊號強度以及攝影機拍攝角度為代價,換取外觀姣好。更讓人遺憾的是,有的使用者也開始用「為何沒有窄邊框」設計來質疑其他的ThinkPad機種。

    Yamato Lab費了一番功夫讓X1 Carbon系列不但使用窄邊框設計,同時維持攝影機位於螢幕上方,但唯獨無線網路天線仍被迫要放在位置較低的主機本體內。其實這問題只要放寬背蓋厚度,理論上就有足夠的空間將天線繼續擺在螢幕上方。只是一台窄邊框的筆電卻搭配很厚的背蓋,似乎很難入「視覺系」使用者的法眼,而且在美學上的確是滿突兀的。所以窄邊框設計有其應用上的限制,以目前的科技能力,並不適合要求ThinkPad無論螢幕尺寸都朝窄邊框發展。

    今年ThinkPad新機發表的一項特色是「Yoga」系列機種越來越多,然後X1 Tablet也推出新一代造型。只是站長不免感慨,Lenovo手邊有這麼豐富的零件選項,卻無法設計出一台13吋(3:2)的傳統開闔式ThinkPad。如果說日本的Yamato Lab以及NECPC團隊正忙於ThinkPad正規系列的研發,位於北京的ThinkPad研發團隊在2018年的R480之後,或許可考慮「R390」這樣一款使用13吋(3:2)以及若干經典ThinkPad設計元素的區域試驗機種,相信ThinkPad愛用者應不會吝於支持的。(如果能朝高規格的R390s去開發是更好的XDDD)

    X1t-02

     

    ▼最後來聊一下ThinkPad T480,或許網友會覺得T480仍繼承了前一代T470的外型,頂多是換成第八代四核心處理器,「沒有特殊之處」。但不曉得大家是否留意到了,今年很多款ThinkPad的CPU排風口都改成機身右側了,T480是少數幾款仍維持左側CPU排風口設計的機型,更難得的是,不會因為左側排風口設計而失去CS18傳統底座的支援性。T480修改了機身左側的連接埠設計,因此同樣支援CS18的三款傳統底座。不愧是由Yamato Lab資深研發團隊親自領軍設計的機體,除了不容易讓熱風吹到右手的左側CPU排風口設計之外,拜機身厚度較不受限制之賜,T480也提供了更佳的使用者體驗,例如:

    • 提供兩個記憶體插槽,最大支援32GB DDR4-2400記憶體(16GB+16GB)
    • 無線網路天線(WLAN + WWAN)位於螢幕頂端
    • 提供可自行更換的電池槽,使用者可換裝3-cell或6-cell電池
    • 可安裝2.5吋HDD/SSD
    • 內建RJ45網路孔

    上述很多項特色在新一代的ThinkPad上,因為追求輕薄化的關係,而被迫取消掉,這也是站長倍加覺得研發代號「Windu-2」的T480機體,是自從「Ultrabook之亂」以來難得的經典與創新並存代表作,這也難怪去年ThinkPad 25紀念機也特別使用了同樣機體的「T470」進行改裝,並換上經典七列鍵盤。相信資深的ThinkPad使用者更能體會T480具備的「擴充性與實用性」。

    T480的內部功能也獲得大幅的提升,例如換裝第八代四核心處理器,獨顯提升為「nVidia GeForce MX150 (2GB DDR5)」與T480s同級,而且也可以選擇安裝WQHD(2560 x 1440)高解析度面板(300nits / 72%色域)。最讓站長欣慰的是,M.2 SSD終於解除封印,使用PCIe 3.0×4全速模式運作了。當然網路攝影機也支援ThinkShutter滑蓋設計。

    在這裡補充一下關於ThinkPad T470/480等仍使用雙電池(Power Bridge)設計的運作原理。資深的使用者可能還有印象,以往ThinkPad如果有兩顆電池時,主機內建的電池會優先充電,或是最後放電,但電池槽的第二顆電池則是優先放電,最後充電。原廠稱呼為「Built-in battery prioritized」(內建電池先決)機制。但由於頻繁地充電/放電容易造成電池容量減損,使得兩顆電池的其中一顆,有可能比另一顆更容易惡化。為了確保兩顆電池的使用壽命,從T470開始,Yamato Lab開始採用新的「Degraded battery prioritized」(惡化電池先決)機制,由ECFW (Embeded contoroller Firmware) 根據電池的狀況,針對電量減損狀況較不嚴重的電池,優先進行充電或放電,從過去盡可能不去用到內建的電池,改為盡可能不去用到電量狀況不佳的電池,也就是讓兩顆電池的充放電次數不會差距過大。

    原本定位在中階的T480,理論上在重量與厚度上應該跟T480s有一段明顯的差距,但用上了CFRP(強化碳纖維)背蓋,並捨棄了電池槽設計的T480s,在厚度上也只薄了「1.5mm」(18.45mm vs. 19.95mm),主機重量則是輕了約260克(1.32kg vs. 1.58kg)。但T480要達到1.58公斤的前提是必須採用鎂鋁合金背蓋(天線位置會使用玻璃纖維材質),如果是使用PPS工程塑料材質,主機重量則會增加為1.65公斤。

    T480-01

    今年初的ThinkPad新機發表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則是期待原廠未來發表P-Series的第八代Core處理器新年度機種。屆時站長將再向各位網友介紹,感謝~!

  •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2018年ThinkPad X280、T480s新機速報!
    Innergie PowerGear 60 USB Type-C變壓器簡介

    Comments

    1. 現在Lenovo正在清庫存嗎? 都是廣告。

    2. 原本要朋友從美國帶TP25
      看來我得等T480

      最近買了一個Liteon T11 2242 512GB 的SSD
      看來要留給他用了
      我的T460P 2242 接口不支援阿

    3. 確認的是T480 的M.2 依然還是2242
      不知道聯想的人在想啥?
      想要一台高階點的14″NB
      都沒有
      無言阿

    4. T480 會不會有七列鍵盤選配?
      反正TP25都翻新鍵盤了 順手讓下一代用應該不為過吧

    5. T480支援兩種M.2 SSD,分別是位於2.5吋HDD/SSD空間,以及WWAN/SSD共用插槽。

      當T480出廠未安裝2.5吋HH/SSD時,會安裝特製的SSD Bay,裡面可安置2280規格的M.2 SSD,而且支援PCIe 3.0×4 NVMe。

      如果網友不需要WWAN網卡,WWAN插槽就可以改裝2242的M.2 SSD,支援PCIe 3.0×2 NVMe。

    6. 目前沒聽說會推出T480 with 7 row keyboard….

    7. 現在新的Thinkpad所配的短版小紅點都只有Soft Dome小凸點,省力好推的Soft Rim小凹點卻不見其影,要嘛就只能拿以前囤積的Soft Rim來自行改裝 (像是 https://blog.abev66.tw/2017/12/soft-rim.html 這邊的說明),站長有沒有辦法幫忙反應給Lenovo呢?

    8. 請問站長,

      Thinkpad 的獨顯可不可以關掉,並且不吃電不發熱呢?我看網路有一說法是BIOS可以關,但還是會發熱;還有說不能關…

      因為CPU越來越熱,但又為了未來擴充著想,想訂獨顯平常關掉使用。但若無法降溫,我就捨棄獨顯了。

      站長是否知道肯定答案?

    9. 站長入手了一台T480s獨顯機種,確認無法在BIOS裡面關閉。其實2018款的ThinkPad很多都支援Thunderbolt3,可以考慮買內顯版本,然後使用外接顯卡(eGPU)。

    10. 謝謝站長回應。
      Intel cpu 6核出了。Thinkpad 年初就把產品發表光了。一直沒有xps15的對應產品,真是有點可惜啊。

    11. 過陣子可能會有吧…咳…

    12. 站長您好

      我在三年前購入T480時,也連同帶了一組Docking Station,但因為電腦長期放在公司,Docking也一直沒有使用。

      最近終於拿出來開始使用,卻發現電腦裝在Docking上時,溫度會特別高,不論是T480還是X13,都會遇到一樣的狀況。

      請問您有遇過相同的狀況嗎?

      謝謝分享:)

    13. 會的,接上機械式底座之後,主機溫度的確會比較高。

    發佈留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