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2021年度T/X-Series新機介紹
▼今年2月下旬Lenovo發表了新年度的ThinkPad T14/s Gen2與X13 Gen2等新機,站長也利用這次的機會,向大家介紹「CS21」世代ThinkPad的諸項特點。如果說去年ThinkPad的最大亮點是AMD Ryzen PRO處理器的大放異彩,今年則是看Intel如何靠「Tiger Lake」(第十一代Core處理器的產品代號)進行反攻。特別是ThinkPad也從今年起開始正式進入「PCIe 4.0匯流排」世代,雖然在桌上型電腦市場,AMD早已是PCIe 4.0的規格擁護者,但筆電市場還是得靠Intel推廣才有普及的機會。
由於今年進行「Clean Sheet」全新外型設計的有X1 Carbon Gen9、T14s Gen2與X13 Gen2,站長先將「CS21」世代的重要硬體變更整理如下:
- 支援PCIe 4.0 M.2 :配合換裝「Tiger Lake」處理器,ThinkPad總算跨入PCIe 4.0匯流排時代,原廠針對三款商務核心機種「X1 Carbon Gen9 / T14s Gen2 / X13 Gen2」均開始支援PCIe 4.0×4的2280 M.2 SSD。同時也考量到客戶需求與預算,CTO客製化仍保留了PCIe 3.0×4 M.2 SSD的選項。至於AMD平台的T14s Gen2與X13 Gen2則不支援PCIe 4.0的SSD。此外,T14 Gen2與P14s Gen2雖然也採用了Tiger Lake處理器,但或許是為了產品差異化,這兩款今年的新機種也不開放PCIe 4.0規格M.2 SSD的支援性,即使故意安裝PCIe 4.0的SSD,也只會降速跑PCIe 3.0協定而已。
- 導入Wi-Fi 6E無線網路新頻段:Intel無線網卡有好一陣子停留在Wi-Fi 5(而且還是802.11ac Wave1)的規格,但這兩年緊起直追,去年才換裝Wi-Fi 6(802.11ax)無線網卡,今年就已經開始部署最新一代的「Wi-Fi 6E」網卡。Wi-Fi 6E同樣使用IEEE 802.11ax標準,但使用的頻段從5GHz延伸到6GHz,可改善原本在5GHz僅能提供2個160MHz通道(channel)的限制,在6GHz頻段上可提供多達7個160MHz的通道,或是14個80MHz。這對於紓解日益擁擠的5GHz頻段,有相當的助益。但要留意的是,6GHz的訊號穿透力會比5GHz更弱,而且要發揮Wi-Fi 6E功能,須購買全新的無線網路基地台。T14/s Gen2與X13 Gen2的Intel版本都可支援Intel Wi-Fi 6E AX210網卡,AMD版本則不支援。此外,X1 Carbon Gen9甚至X1 Nano可能是發表時間較早,也無法支援Intel Wi-Fi 6E AX210網卡。
- 配備Thunderbolt 4高速連接埠:過去Thunderbolt 3還有分全速(40Gbps)、半速(20Gbps),隨著Tiger Lake處理器已整合Thunderbolt 4(文後簡稱TB4)功能,今年連入門款的L14 Gen2或E14 Gen2都能夠配備TB4連接埠,而且還是40Gbps傳輸速率。T14/s Gen2與X13 Gen2也提升為配備兩個TB4連接埠(USB-C接頭),比起之前只能配備一個TB3連接埠,真的闊綽不少。為了配合TB4的開始普及,原廠也推出新一代的TB4 Dock,文後會向大家介紹。至於AMD平台的T14/s Gen2、X13 Gen2仍停留在USB 3.2 Gen2,尚未支援USB4規格,這點真的是比較可惜的。
- 換裝Qualcomm(高通)的WWAN晶片:過去Intel為了爭取蘋果手機晶片訂單,曾設計製造過4G通訊晶片,因此過去好幾年ThinkPad都使用Intel的WWAN晶片,隨著Intel將手機晶片部門賣給了蘋果,而且現在也邁入5G世代,ThinkPad終於從2021年開始重新採用Qualcomm的4G與5G晶片,這點真的讓站長非常欣慰。關於實際安裝的WWAN網卡,如果是5G網卡,會使用鴻海(Foxconn)的T99W175(5G CAT20);如果是4G網卡,會採用Quectel(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網卡,並提供EM120R-GL(4G CAT12,搭配2×2天線)與EM160R-GL(4G CAT16,可搭配4×4 MIMO天線)這兩款給不同機種使用。
▼下圖為X1 Carbon Gen9的特寫,雖然本篇主要介紹T14/s、X13-Series,但有必要先介紹X1c Gen9的產品定位以及規格特色,以銜接次一階的T14s Gen2機種說明。自從去年底X1 Nano發表後,憑藉著「最輕配置僅907公克」的「最輕量級」定位,也釋放了X1 Carbon的效能枷鎖。站長預計下一篇文章將詳細介紹X1 Nano,有興趣的網友不妨稍候。由於X1 Carbon已經不用再去背負最輕(交給X1 Nano)與最薄(交給X1 Titanium yoga)的稱號了,因此X1 Caron Gen9的起始重量1.13公斤其實比前一代Gen8的1.09公斤要更重了一些。但這帶來了三項不錯的改變:
- 螢幕終於改用16:10比例面板,提供4K(3840×2400)以及Full HD(1920×1200)兩種解析度
- 主機多增加一顆風扇,讓CPU採用雙風扇散熱機制,有助於X1c Gen9延長CPU高功率運轉時間
- 電池容量從Gen8的51Wh提高為57Wh,續航力也從Gen8的13.8小時延長為16小時。
X1c Gen9所採用的Tiger Lake處理器也跟X1 Nano或X1 Titanium yoga的不同。X1c Gen9使用的是「Tiger Lake-UP3」系列的低電壓版處理器,UP3系列的CPU功耗運作範圍介於12W至28W,這提供了筆電廠商很大的設計彈性。也就是同樣一顆TGL-UP3處理器,廠商可以基於續航力考量,將運作功耗(CPU Power Limit 1,PL1)設計為15W,另一款筆電則是效能優先,將PL1設計在28W,但用的都是同一顆Tiger Lake處理器。
只是要讓CPU可長時間維持高功率運作,「科學之壁」總是會聳立在我們面前。如果要維持纖細的機身,在無法加高風扇高度的狀況下,也不可能直接調高風扇轉速(會提高噪音),此時Yamato Lab便採行了「多增加一顆風扇」來加強散熱功能。X1c Gen9作為首款配備雙CPU風扇的14吋機種,象徵了X1 Carbon將朝「效能釋放」的道路邁進。
至於X1 Nano與X1 Titanium yoga則是採用「Tiger Lake-UP4」系列的超低電壓版處理器,CPU功耗運作範圍介於7W至15W,非常適合這兩款「輕薄先決」考量的機種使用。
從去年底開始,ThinkPad終於導入3:2或16:10的面板,X1c Gen9也順利趕上這班列車,導入16:10面板。站長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僅有4K或Full HD兩種解析度,並未提供2K解析度。雖然4K解析度可顯示更多的內容,但對於電池續航力衝擊卻很大,相較之下2K解析度其實對於14吋機種來說,是個不錯的折衷。
為了配合雙風扇安裝在X1c Gen9機體後側,Yamato Lab將Wi-Fi天線也移到「One bar hinge」裡面,就是類似X1 Extreme的單條「擀麵棍」轉軸設計。原本站長看到X1 Nano與X1 Titanium yoga為了壓薄機身,將按鍵深度降為1.35mm,還以為X1c Gen9也會比照辦理。好在X1c Gen9仍維持1.5mm的鍵深設計(只有最上面一排Fn功能鍵才改為1.35mm)。在硬體層面,X1c Gen9還有下列幾項改進:
- 終於改用LPDDR4x 4266MHz記憶體,雖然仍然是焊死在主機板上,無法擴充,但最高容量已提高至32GB,應可應付絕大多數商務人士使用。
- 將指紋辨識器整合進電源開關,終於能將開機、輸入BIOS密碼、輸入Windows密碼的動作一氣呵成。
- 可加裝「HPD(Human Presence Detection,人員在場偵測)功能的感應器,HPD感應器採用Ultra-wideband技術發出偵測電波,藉此感測使用者是否有在筆電前方,如果使用者離座,可將作業系統鎖定。由於結合了紅外線攝影機的人臉辨識,當使用者回座時,會自動解鎖進入作業系統,使用者完全不需要觸碰到鍵盤或指紋辨識器。
另一方面,X1c Gen9也捨棄了Mechanical Dock(機械式底座)的連接功能,因此只能使用Cable Dock。這也代表X1c Gen9取消了獨立的乙太網路擴充接頭(Ethernet extension connector),只能改用USB介面的RJ45乙太網路卡。
如果說X1 Nano為了達成極致的輕量化,而犧牲了效能與擴充性(例如只能使用2242 M.2 SSD,全機只有兩個TB4[USB-C]連接埠),X1c Gen9則是在稍微增加一點重量的前提下,擁有了遠勝過X1 Nano的擴充性與高效能。看到X1c Gen9在CS21的巨大改變,站長便相當好奇,原廠要如何重新規劃T14s Gen2?接下來讓我們來檢視T14s Gen2的變化。
▼ThinkPad T14s Gen2
去年的T14s Gen1憑藉著AMD Ryzen PRO八核心處理器的威力,讓T14s Gen1(AMD)在效能層面完全壓制X1c Gen8,甚至內建的電池容量(57Wh)還比X1c Gen8的(51Wh)更大。站長剛已詳述今年「捲土重來」的X1c Gen9在整體效能以及電池容量方面的改進,當站長得知T14s Gen2今年也會進行Clean Sheet全新設計時,便十分關切兩項重點:
- 是否有改用16:10面板(迎合旗艦機種定位)?
- 是否有採用CPU雙風扇設計(以維持長時間高功率運轉)?
原廠後來公開T14s Gen2規格與照片時,上述兩項都落空了。目前尚不得而知,是擔心14吋16:10面板供應不足,還是為了避免打到X1c Carbon Gen9,才讓T14s Gen2繼續使用16:9面板。另一方面,T14s Gen2仍維持單一CPU風扇,且為右側出風設計。由於今年Tiger Lake處理器與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之間的運算效能,乃至內顯效能的差距不會像去年那樣懸殊,因此今年X1 Carbon Gen9穩坐14吋旗艦機的寶座。
T14s Gen2的Tiger Lake機種雖然不至於「以下犯上」超越X1c Gen9,但Clean sheet全面設計過的新平台仍擁有下列的硬體規格提升:
- 支援PCIe 4.0×4的高速M.2 SSD
- 內建兩個TB4(40Gbps)高速連接埠
- 支援Intel Wi-Fi 6E AX210新無線網卡,與Qualcomm的5G WWAN網卡
- 改用LPDDR4x 4266MHz記憶體,最大可內建32GB
- 指紋辨識器整合進電源開關
- 可加裝「HPD(Human Presence Detection,人員在場偵測)功能的感應器
- 提供1080p Full HD的紅外線攝影機(此項功能在X1c Gen9與X1 Nano上均尚未提供)
幾乎等於將前述X1c Gen9的新增功能照抄一遍。但如果是AMD平台的T14s Gen2,目前尚不清楚是否能支援PCIe 4.0×4的高速M.2 SSD,但確定不支援TB4高速連接埠(頂多到USB 3.2 Gen2的10Gbps規格),也不支援Wi-Fi 6E網卡。因此今年的T14s Gen2(AMD)雖然採用了AMD「Zen3」架構的Ryzen PRO 5000系列處理器,但由於周邊配套明顯落後Tiger Lake處理器,整體表現不像去年那麼耀眼。
但T14s Gen2有一件讓站長感到欣慰的設計,就是繼續保留了Mechanical Dock(機械式底座)的接頭。其實隨著Thunderbolt 4或USB4的普及,未來Cable Dock(纜線式底座)一定會成為擴充底座的主流,只是看到即使是Cleansheet全新設計後的T14s Gen2,仍舊可接取CS18世代的ThinkPad Ultra/Pro/Basic Docking Station時,站長內心滿是感動呀。考量AMD平台機種無法支援TB4連接埠,未來如果還有次世代Mechanical Dock的可能性,或許USB4會是共通性最高的規格選擇方向。
T14s Gen2也趁Clean sheet設計,將按鍵深度從前一代的1.8mm調降為1.5mm,但主機厚度其實與前一代幾乎相同,不確定是否為了要再挪出一點內部空間的高度。
由於T14s Gen2會跟X13 Gen2共用主機板,如果對於今年T14s Gen2稍感失望的網友,不妨接著看今年的X13 Gen2的驚人改進吧~!
▼在介紹X13 Gen2之前,先補充一下,今年的T14/s Gen2與X13 Gen2全面提供鋁合金材質的背蓋,同時全機塗裝也改為鐵灰色系,原廠稱為「風暴灰(Storm Grey)」。下圖便是T14s Gen2鋁製背蓋機種的特寫,大家會發現在背蓋上方有一條明顯的區塊,該處是為了讓無線網路訊號穿透,而改用ABS塑膠材質,雖然感覺突兀,但這至少代表了Wi-Fi天線仍是安裝在螢幕頂部的,不會為了「窄邊框設計」而被迫將天線移到螢幕下方的hinge或是主機內部。只是採用風暴灰鋁合金背蓋的T14s Gen2與T14 Gen2(包含兄弟機P14s Gen2)都「無法」支援WWAN功能,或許這是因為背蓋的ABS區域有限,無法同時容下WLAN跟WWAN天線。但目前得知到訊息,X13 Gen2的風暴灰鋁合金背蓋機種卻又可以支援WWAN,這部分尚待日後確認。
其實站長個人還滿喜歡「風暴灰」的塗裝顏色,因為類似美軍戰機的灰色空優塗裝,原本打算購入一台風暴灰的P14s Gen2進行NVIDIA T500與WWAN 4×4 MIMO的效能測試,無奈無法內建WWAN功能,只好作罷。
▼ThinkPad X13 Gen2
自從X390開始採用13.3吋的16:9面板之後,一直到X13 Gen1,都存在一個很尷尬的定位問題,就是13.3吋的主機只比14吋主機小一點,但重量也沒輕太多。當看到T14s Gen2仍採用16:9面板時,站長原本以為X13 Gen2「沒戲唱了」,因為T14s系列跟X13系列其實是共用主機板,所以沒意外的話,X13 Gen2只會是一台縮小版的T14s Gen2。
但是原廠只稍微更動一項規格,瞬間讓X13 Gen2麻雀變鳳凰,成為今年的大黑馬,那就是讓X13 Gen2也配備16:10比例的面板!更讓站長驚喜的還在後面,除了標準的WUXGA(1920 x 1200)解析度之外,竟然準備了站長盼望已久的WQXGA(2560 x 1600) 2K面板!
X13 Gen2當然仍有黑色塗裝版本,下圖先借用「風暴灰」塗裝的特寫來說明,採用16:10面板的其中一項好處就是可減少面板下方邊框高度,特別是跟T14/s Gen2相比時,比較不會有俗稱「厚下巴」的視覺障礙。另一方面,由於沒有過份追求窄邊框設計,無線網路天線仍可安裝在螢幕上方,確保收訊效果,同時讓螢幕的四面邊框厚度差距不會太大。
由於2021年14吋的X1 Carbon及T14/s都不再提供2K面板了,4K超高解析度面板其實比較適合P14s此類行動工作站,用於影片剪輯或工程繪圖之用,不然對於電池續航力影響太大。此時X13 Gen2以較小的機身,裝配16:10的13.3吋IPS霧面面板,並提供2560 x 1600解析度,又是低耗電(Low Power)、廣色域(100% sRGB)與低藍光(Low Blue Light)規格,真是夫復何求啊!
雖然X1 Nano也是2K面板,但面板實際尺寸為13吋,非X13 Gen2的13.3吋,且X1 Nano的面板解析度為2160 x 1350而已,所以也有人將X13 Gen2用的面板稱為「2.5K」解析度。
X13 Gen2的鍵盤其實並非14吋機種用的全尺寸版本,而是95%尺寸的鍵盤,除了鍵帽與鍵距較小之外,某些功能鍵長度也會刻意縮短,此外鍵盤右上方原本有四個按鍵,在95%鍵盤上的「Insert鍵」就取消獨立按鍵,改用複合鍵方式來輸入。所以有興趣購入X1 Nano或X13 Gen2的網友不妨先留意一下按鍵大小是否可習慣。X1 Nano的按鍵深度已降為1.35mm,X13 Gen2則從這代開始改為1.5mm。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X13 Gen2的鍵盤仍保有上方更換(Top Mount)的便利設計,反觀T14 Gen2的鍵盤其實更換難度非常高,甚至需要拆卸主機板,不適合使用者自行更換。
ThinkPad螢幕上方的「祖傳」720p攝影機規格已延襲多年,從今年起總算在T14s Gen2與X13 Gen2上開始增加Full HD解析度的紅外線攝影機,供使用者選擇。至於X1c Gen9、X1 Nano與T14 Gen2則仍維持720p解析度。
▼原廠宣稱X13 Gen2最輕起始重量為1.19公斤,表面上的確比T14s Gen2的起始重量1.28公斤更輕一點,但X13 Gen2有兩種內建鋰電池容量,分別是41Wh(官方宣稱可提供12小時續航力),以及54.7Wh(官方宣稱15.5小時續航力),因此合理推算所謂的1.19公斤應該是配置了41Wh小電池。
由於官方尚未提供X13 Gen2更詳細的重量資訊,推算如果裝配了54.7Wh大電池以及2K面板,在維持PPS材質背蓋的狀況下,全機重量約1.3公斤左右。因此不諱言的,X13 Gen2如果希望保有較長的電池續航力,以及那片絕佳的WQXGA(2560 x 1600) 2K面板,主機重量不會比T14s Gen2更輕,更何況T14s Gen2的內建電池已經是57Wh大容量設計。
所以X13 Gen2相較於T14s Gen2的賣點,除了16:10 2K面板之外,體積較小且便於攜帶是另一項特點。站長把幾款主機的尺寸(W x D x H) 條列如下:
- X1 Nano:292.8 x 207.7 x 13.87 mm
- X13 Gen2 :305.8 x 217.06 x 18.19 mm
- T14s Gen2:327.5 x 224 x 16.14 mm
- X1 Carbon Gen9:314.5mm x 221.6mm x 14.9mm
X13 Gen2雖然主機面積較小,但受惠於主機板跟T14s Gen2共板,因此Tiger Lake世代新導入的硬體規格也完全保留,舉凡:
- 支援PCIe 4.0×4的高速M.2 SSD
- 內建兩個TB4(40Gbps)高速連接埠
- 支援Intel Wi-Fi 6E AX210新無線網卡,與Qualcomm的5G WWAN網卡
- 改用LPDDR4x 4266MHz記憶體,最大可內建32GB
- 指紋辨識器整合進電源開關
- 可加裝「HPD(Human Presence Detection,人員在場偵測)功能的感應器
- 提供1080p Full HD的紅外線攝影機
同時也保留了Mechanical Dock機械式底座接頭,本質上就是一台迷你款的T14s Gen2,但改裝配了13.3吋的16:10面板。X13 Gen2與X1 Nano同為13/13.3吋面板機種,雖然X1 Nano更輕、更薄,但代價就是貧乏的連接埠,如果是在辦公室場域,USB Type-A接頭使用率還是很高,此外Smart Card讀卡機用在OA內部系統認證更是非常便利。無論是預算考慮,或是喜歡2K解析度,抑或是需要一台連接埠豐富的13吋級別小台筆電,X13 Gen2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下圖便是X13 Gen2的右側特寫,由左至右的各部位功能站長簡述如下:
- SmartCard讀卡機(選購)
- USB 3.2 Gen2 Type-A
- CPU排風口
- 安全鎖孔(適用Kensington NanoSaver系列鋼纜鎖)
這裡要特別提一下安全鎖孔規格,為了因應主機日益輕薄化,從X1 Carbon Gen9/T14s Gen2/X13 Gen2開始,防盜鎖孔改成Kensington公司推出的最小開口版本,僅適用NanoSaver系列的鋼纜鎖。先前的MicroSaver系列鋼纜鎖可能會裝不進去。有需要購買鋼纜鎖的網友不妨留意一下。
▼ThinkPad T14 Gen2
今年推出的T14 Gen2雖然外型承襲了T14 Gen1的造型,「內裝」則配合Tiger Lake處理器而獲得了不少的提升,舉例如下:
- 內建兩個TB4(40Gbps)高速連接埠
- 支援Intel Wi-Fi 6E AX210新無線網卡
- Intel平台改用DDDR4-3200記憶體,最大可內建16GB記憶體,並安裝單條32GB記憶體,合計48GB
- 支援PCIe 4.0匯流排的NVIDIA GeForce MX450獨顯晶片
但另一方面,為了避免「以下犯上」,原廠也刻意限制住某些功能,並未部署在T14 Gen2上面,例如:
-
- 取消支援PCIe 4.0×4的高速M.2 SSD(即使刻意安裝也會降速跑PCIe 3.0×4)
- 取消支援5G WWAN,但相對的,提供 4G LTE CAT16網卡,並可加裝4×4 MIMO WWAN天線
- 尚未支援指紋辨識器整合進電源開關
- 尚未支援HPD功能的感應器
- 尚未支援1080p Full HD的紅外線攝影機
T14 Gen2也保留了Mechanical Dock接頭,另一項讓站長感到欣慰的變化則是T14 Gen2的4K面板終於改成霧面( Anti-Glare)設計,雖然仍為16:9比例,而且AMD平台的T14 Gen2也可以選擇4K面板了。
去年的T14 Gen1(Intel)使用了NVIDIA GeForce MX330獨顯,並搭配2GB的GRRD5記憶體。今年T14 Gen2(Intel)總算換裝採用Turing核心架構的NVIDIA GeForce MX450獨顯,並且支援PCIe 4.0×4與2GB的GDDR6記憶體。筆記型電腦過去幾年除了Intel在核心效能慢慢「假牙膏」之外,NVIDIA也是「幫兇」之一,在老舊的Pascal核心架構上從NVIDIA GeForce MX150開始吃老本,等到AMD靠Ryzen 4000系列(內建VEGA繪圖引擎)開始超車,一直到Intel端出Iris Xe Graphics內顯效能也擊敗低階NVIDIA獨顯後,總算看到低階獨顯換個新架構了。
T14 Gen2有另一款兄弟機,就是「P14s Gen2」,外型與內部構造幾乎相同,主要差別在於獨顯晶片。P14s Gen2畢竟是歸類在行動工作站的P系列,雖然主機板功能與T14 Gen2相同,但獨顯卻換成了NVIDIA Quadro T500。T500其實也跟GeForce MX450相同核心設計(TU117),但顯示記憶體容量提高到4GB GDDR6,其實P14s Gen1的 Quadro P520也才配備2GB的GDDR5,今年的P14s Gen2顯得有誠意多了,隨著記憶體擴大,也更能應付4K超高解析度所需,這也是為何站長覺得P14s Gen2會比其他14吋機種更適合安裝4K面板,更何況今年P14s Gen2的4K面板也是霧面設計了。
T14s Gen2的AMD平台機種由於搭載了Ryzen 5000系列APU(內建VEGA繪圖核心),所以沒有搭配NVIDIA或AMD本家的獨顯晶片。倒是兄弟機的P14s Gen2(AMD)在原廠型錄上載明,支援「4GB of dedicated VRAM」 以及AMD Pro APU Driver。所謂的「4GB專屬顯示記憶體」究竟是指在BIOS裡面可以指定從主記憶體挪4GB給內顯用?還是APU真的額外封裝了4GB的顯示記憶體?這點就待日後實機推出後再來一探究竟。
隨著T14s Gen2與X13 Gen2都已改成1.5mm鍵深按鍵,T14 Gen2由於今年並未進行Clean Sheet重新設計,所以仍延用先前1.8mm鍵深設計,也成為2021年度新機群中,按鍵深度最深的一款,再加上T14系列具備可擴充記憶體的設計、內建RJ45網路接頭,以及較為平實的價位,許多網友反而願意購買T14系列。
正因為T14系列具備強大的擴充彈性,原廠將其定位在多功能發展平台,除了可改造成行動工作站(P14s Gen2)之外,T14s Gen2(Intel)本身還可改裝成醫療專用機種,此時可換上ISO 22196合規的抗菌表面塗裝(Antimicrobial surface treatment),以及整合RFID Reader的FIPS 201指紋辨識器。當年ThinkPad 25(七列鍵盤紀念機)也是拿T470作為開發平台,只是當年T470/T25只有Full HD的低色域面板,現在的T系列面板選項已長進太多了,不知明年ThinkPad 30週年慶,是否有機會再次看到七列鍵盤出現在T系列平台機種上(笑)。
▼雖然每個年度都有可能推出Clean Sheet的全新設計機種,但在區分「大時代」時,通常會用Dock(擴充底座)作為一個時代象徵。例如「CS18」即2018年推出的全新設計Mechnical Dock(機械式底座)便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今年推出的「CS21」世代Cable Dock則是象徵了Thunderbolt 4的全面普及,以及ThinkPad主機連接埠高速化,從入門的E系列到旗艦的X1 Carbon系列,Intel機種都全面配備了TB4連接埠。這也是為何原廠在今年規畫推出新一代TB4 Dock的原因。
根據原廠目前公布的資料,得知新一代的Thunderbolt Dock命名為「ThinkPad Universal Thunderbolt 4 Smart Dock 」(文後簡稱TB4 Dock),名稱中會有「Universal (泛用)」字樣是因為這次Lenovo強調歡迎各廠牌(DELL、HP)筆電用戶也來使用,甚至可跨平台使用(Windows 10 / MacOS / Linux),但如果是ThinkPad以外機種,TB4 Dock的電源開關大概無法跟其他廠牌筆電連動。
至於TB4 Dock為何會自稱「有智慧(Smart)」呢?這是因為TB4 Dock透過Microsoft Azure Sphere雲端資安管理平台,讓IT管理人員能夠透過雲端平台了解部署在各地的TB4 Dock使用狀況,同時進行遠距韌體更新、連接埠管理等作業。
但回到TB4 Dock本身的連接埠功能上,受惠於Thunderbolt 4的高頻寬特性,只要是2021年推出並配備TB4連接埠的ThinkPad都能夠發揮TB4 Dock的最大功能。在此先針對TB4 Dock的功能條列如下:
-
- 外接螢幕數量:
- 連接埠數量:
- 主機前方:
- 一個USB 3.2 Gen2(10Gbps) Type-A接頭
- 一個USB 3.2 Gen2(10Gbps) Type-C接頭(最大可供電5V/3A)
- 一個耳機/麥克風複合插孔
- 主機後方:
- 三個USB 3.2 Gen2(10Gbps) Type-A接頭(其中一個支援Always-on充電功能)
- 一個Thunderbolt 4(40Gbps) 接頭(最大可供電5V/3A)
- 一個Thunderbolt 4(40Gbps) 接頭(用來連接ThinkPad主機,最大可供電100W)
- 一個Gigabit Ethernet RJ45接頭
- 兩個DisplayPort 1.4接頭
- 一個HDMI 2.1接頭
- 方形電源接頭(連接135W變壓器)
- 主機側邊:
- 主機前方:
-
-
-
- 一個Kensington K-lock防盜鎖孔
- 一個Kensington NanoSaver lock 防盜鎖孔
-
-
因此新推出的TP4 Dock出廠會搭配一個135W變壓器,當透過TB4傳輸線供電時,最高可提供100W的電量,這也是USB-PD的供電上限了。然後最多可同時輸出四台4K@60Hz的外接螢幕。
TB4 Dock提供的RJ45接頭在搭配ThinkPad主機時,還可同時支援
WOL、PXE Boot、MAC address pass through功能。
這一代的TB4 Dock改進的重點除了雲端管理功能之外,也特別著重多螢幕輸出功能,而非多增加幾個TB4高速連接埠。雖然TB4 Dock號稱向下兼容配備Thunderbolt 4/ USB4 / Thunderbolt 3 / USB-C的電腦,但以AMD平台的ThinkPad而言,由於不支援Thunderbolt功能,即使連接上TB4 Dock,幾乎等同是一台USB 3.2的Dock,有點大才小用的味道。因此原廠也順勢推出了全新一代的「ThinkPad Universal USB-C Smart Dock 」,AMD平台機種使用者可考慮看看。
下圖是TB4 Dock相關照片集。
▼ThinkPad Universal USB-C Smart Dock(文後簡稱USB-C Dock)是取代原先ThinkPad USB-C Dock Gen 2的新世代Dock。除了具備泛用性(跨廠牌筆電、作業系統)與智慧性(支援雲端管理平台)功能,也強化了多螢幕輸出能力,新推出的USB-C Dock最多可支援三螢幕輸出4K解析度。只是目前原廠提供的資訊較少,還不清楚要做到4K@60Hz x 3時,筆電端需要使用哪種連接埠,例如USB 3.2 Gen2(10Gbps)即可,還是至少得Thunderbolt 3。
有關USB-C Dock的連接埠同樣整理如下:
-
- 主機前方:
- 一個USB 3.2 Gen2(10Gbps) Type-A接頭
- 一個USB 3.2 Gen2(10Gbps) Type-C接頭(最大可供電5V/3A)
- 一個耳機/麥克風複合插孔
- 主機後方:
- 兩個USB 3.2 Gen2(10Gbps) Type-A接頭(其中一個支援Always-on充電功能)
- 兩個USB 2.0 Type-A接頭
- 一個USB-C接頭(用來連接ThinkPad主機,最大可供電100W)
- 一個Gigabit Ethernet RJ45接頭
- 兩個DisplayPort 1.4接頭
- 一個HDMI 2.0接頭
- 方形電源接頭
- 主機側邊:
- 主機前方:
-
-
- 一個Kensington K-lock防盜鎖孔
- 一個Kensington NanoSaver lock 防盜鎖孔
-
與TB4 Dock類似,USB-C Doc透過USB-C傳輸線供電給ThinkPad時,最高可提供100W的電量,同時USB-C的RJ45接頭一樣可同時支援 WOL、PXE Boot、MAC address pass through功能。
從USB-C Dock刻意配備低速的USB 2.0連接埠可知,這一款是提供給需要連接大量USB周邊,但不見得都是高速裝置,例如USB鍵盤、滑鼠等,同時擁有三個螢幕輸出功能的使用者選購。下圖是USB-C Dock相關照片集。
今年第一季的新機介紹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則是等原廠年中時發布新年度採用Tiger Lake-H處理器的P-Series高效能行動工作站機種,敬請期待~!
Austin
7 3 月, 2021 - 10:00 下午
站長您好,nano在美規spec上寫Non-touch: 1.99 lb / 907 g,台灣確是寫重量 962 公克 / 2.2 磅起,不知到時可否確認實機重量呢?謝謝.
galaxylee
7 3 月, 2021 - 10:06 下午
X1 Nano詳細重量可參考官網的技術公告:
https://psref.lenovo.com/Product/ThinkPad/ThinkPad_X1_Nano_Gen_1
907克是Non-Touch(面板) with Wi-Fi models,台灣寫的規格2.2磅已經逼近最大荷重(ouch with WWAN models)了…
Austin
7 3 月, 2021 - 10:20 下午
謝謝站長,果然美國資料才準確,分比較細有無touch/WWAN.
907g看來真的有拉出重量差距.
前一天US出現一下下i5/16g/512, USD 1149,可惜猶豫了一下就沒了(也許是標錯). https://imgur.com/a/uvy9HV8
Katyusha
29 3 月, 2021 - 4:08 下午
站長您好,
請問在T14s gen2發售后是否有可能再開團購後動?
十分期待,謝謝您!
Thnk
8 4 月, 2021 - 11:42 上午
站長,
X1 Yoga Gen 6 的螢幕,有一項是 anti-smudge,請問這項功能是怎麼做到的,是塗層還是硬體上的紋路呢?
你覺得有必要嗎?
galaxylee
10 4 月, 2021 - 10:14 下午
不好意思,今年的ThinkPad供貨狀況非常不穩定,因為受到零組件缺料的影響,所以站長今年不敢舉辦團購活動。
galaxylee
10 4 月, 2021 - 10:21 下午
Anti-smudge抗汙塗層是用來搭配「鏡面」面板用的,如果想用霧面面板,就不能選有Anti-smudge抗汙塗層的面板。
X1 Yoag Gen6的4K解析度只有鏡面+抗汙塗層一種面板選擇而已。
rocketeer
19 6 月, 2021 - 11:51 上午
站長可否介紹一下ThinkPad P17 Gen2 的升級?
謝謝!
Ben Lan
15 7 月, 2021 - 10:50 上午
請問站長: X13 GEN2的WWAN位置可否支援M.2 2280的SSD呢?打算一個SSD當系統碟。謝謝!
Ben Lan
17 7 月, 2021 - 3:06 下午
站長您好,
官網上看到X13 GEN2可選配的WWAN卡是Quectel EM120R-GL, 大小為42 mm x 30 mm x 2.3 mm。因此我猜我應該問的是: X13 GEN2的WWAN插座是否支援2242 M.2 SSD呢?
謝謝!
galaxylee
22 7 月, 2021 - 1:14 上午
如果是Intel CPU機種,WWAN插槽無法支援M.2 SSD。AMD CPU機種還沒機會測試。
Ben Lan
24 7 月, 2021 - 10:03 下午
謝謝站長!
Shun
26 8 月, 2021 - 9:27 下午
T14 AMD Gen2 看了reddit 可以自己改成AX210喔 上禮拜淘了一塊換上了 目前正常使用正常中
Daniel Lin
24 11 月, 2021 - 9:56 上午
站長請問近期有筆電團購嗎? 謝謝您
galaxylee
24 11 月, 2021 - 10:35 下午
不好意思,由於全球3C零件短缺,站長近期不敢辦團購活動,明年再看供貨狀況而定。
CCYYTT
29 12 月, 2021 - 7:01 下午
P14s AMD 好像那個2242 M.2 可能被鎖了 我買了WD SSD 無法使用 BIOS認為是網卡 不過我就拿去給 T14s AMD 當第二顆硬碟了
Michael Yang
18 1 月, 2022 - 4:42 下午
請問站長知道 X13 gen3何時會發表嗎?
如果快了的話, 可能就繼續等
如果還要很久, 鑒於最近手上的X270感覺快不行了
可能就必須盡快買台GEN2了
galaxylee
19 1 月, 2022 - 5:59 下午
可能在Q2初發表,但實際上台灣能買到最快也是Q2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