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再臨!新「小紅點USB鍵盤」(TrackPoint Only!)全新上市!

站長近日忙於公務導致ThinkPad T400s連載最後一篇遲遲未能完成,在此先向大家致歉。話說站長近日趁晚上有空逛逛網站時,赫然發現Lenovo官方Blog一篇文章「The Keyboard You Helped Design」,站長原本以為只是「概念圖」,內文再仔細看,竟然是真的上市了!原來原廠早在8月就發表了全新一代的「ThinkPad USB Keyboard with TrackPoint」小紅點USB鍵盤!

Continue Reading


榮光再現!~~ThinkPad T400s介紹特輯!!!(3/4)

▼通常一台筆記型電腦問世時,各家原廠多半會強調主機功能、造型或是規格上面的創新,顯少有廠商會將「鍵盤設計」列為研發重點的。但Yamato Lab不但沒有停止鍵盤的改良,在ThinkPad T400s發表時更視為「歷代ThinkPad最高水準」。記得去年X300-Series發表時,站長曾為X300的鍵盤敲擊感及按鍵塗裝感到傾心不已,以為「ThinkPad鍵盤很難再有突破性發展」,僅隔一年Yamato Lab便以全新設計的T400s鍵盤向世人證明:「能超越ThinkPad鍵盤設計的只有Yamato Lab自己」!

T400s不僅改良鍵盤按鍵設計,而是整組鍵盤配置、TrackPoint按鍵與觸控板(TouchPad)都重新設計,大概除了ThinkPad,其他筆記型電腦原廠是連想都不會去想做這種研發吧(苦笑)。也因為這次T400s鍵盤有許多翻新設計,故站長特別安排本篇介紹。

T400s的鍵盤新設計整理如下:

  • 按鍵支撐架結構改良(提供更佳的敲擊觸感及更低的敲擊音量)
  • 縮短按鍵間縫隙(由0.7mm縮短為0.4mm,防止碎片掉入鍵盤)
  • 放大「Esc」及「Delete」兩鍵尺寸
  • 分離式「喇叭」及「麥克風」靜音鍵
  • 新增VoIP( Fn + F6 )複合鍵
  • CapsLock鍵增加LED指示燈
  • 電源開關增加LED指示燈
  • TrackPoint小紅點按鍵恢復「紅藍條」設計,並採用新造型。

T400s的觸控板新設計整理如下:

  • 面積增大27%
  • 新增Multi-Touch(多點觸控)功能
  • 表面採用UV Dot印刷處理,提供更佳操控觸感

t400s-pic-32

Continue Reading


榮光再現!~~ThinkPad T400s介紹特輯!!!(2/4)

▼下圖是ThinkPad T400s主機背面的特寫。站長特地將所有的「艙門」都打開,讓網友能一覽T400s全機裝備的全貌。Yamato Lab設計ThinkPad時通常會將硬碟槽放在主機周圍,以T400s為例,便是置於Palmrest下方,只要將電池取下,便能解開硬碟槽的蓋子,取出硬碟。有的原廠基於空間考量,會將硬碟「埋在」主機裡面,導致拆裝硬碟還必須大費周章。至於T60/T400-Series最為人所詬病的記憶體插槽位置,終於在T400s上獲得改善。使用者僅需要解開一顆螺絲,便能打開蓋子,自行換裝記憶體甚至WLAN網卡、WWAN網卡。

正因為T400s一方面須顧及主機厚度,二方面又必須保持硬碟、記憶體等周邊的拆裝便利性,使得T400s的主機四周空間都被占滿了。以下圖為例(從主機背面的角度來衡量),左邊大部分空間已經被Ultrabay Slim(SATA)擴充槽所佔據,下方空間又被電池槽所使用,讓T400s必須使用較不占空間的1.8吋 SSD/HDD。從下圖中便能看到1.8吋的SSD剛好擺在主機右下角。或許網友會問:「電池做小一點不就得了」?但T400s為了讓機體輕薄化,捨棄了傳統的18650電池芯,改用鋰聚合物電池,6-cell的電池長度就使用了26.2公分(T400s全長33.7公分),並沒有足夠的空間放入2.5吋SSD/HDD。其次就是2.5吋 SSD/HDD的厚度,因T400s的硬碟槽最高僅支援8mm厚的HDD,無法置入9.5mm厚的2.5吋硬碟。如果網友需要一台具備獨立顯示晶片,又能裝載7200rpm高轉速硬碟的主機,或許T400/R400會是較佳的選擇,畢竟T400s設計出發點是希望在有限的空間內達成「史上最輕、最薄的T-Series」,因此勢必要有所妥協。

t400s-pic-02

 

Continue Reading


榮光再現!~~ThinkPad T400s介紹特輯!!!(1/4)

2008年Yamato Lab設計出「ThinkPad X300」系列之後,許多ThinkPad愛用者一直在問「何時T-Series也能有同樣的輕薄旗艦機種」?經過一年的等待,「ThinkPad T400s」便是Yamato Lab回應眾多使用者心聲的最新力作。其實X300-Series一直是「叫好不叫座」,由於強調機動性及主機厚度,犧牲了9.5mm常規光碟機以及擴充底座的支援,再加上初期價格驚人,讓T-Series的使用者不願換裝為X300-Series(站長非常依賴Mini Dock,故只好放棄購買X301)。Lenovo便將X300-Series的特點移植到T-Series,同時修正原先的弱點,讓新生的T400s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

t400s-pic-01

 

Continue Reading


ThinkVantage System Update重新上線!!!

從昨天開始許多網友都紛紛反映ThinkVantage System Update(簡稱TVSU)可正常使用,且速度變快許多。由於站長尚未看到官方的回應,還以為是「迴光返照」(苦笑)。今天在Lenovo官方Blog看到Matt Kohut發表一篇「ThinkVantage System Update Returns」,算是官方承認TVSU重新上線了!!!

雖然原廠過去曾做過不少錯誤的決策,但都願意聆聽客戶的心聲(或抱怨),例如按鍵的紅藍條、取消銀色(沒質感)電源開關、重新恢復TVSU服務等,也反應出ThinkPad使用者真正在乎的「ThinkPad精神」之所在。去年本站的Yamato Lab參訪團也曾親赴日本宣導「迷你ThinkPad之必要性」,希望事隔一年之後,在今年秋楓轉紅時,能讓眾多的ThinkPad愛用者們看到「mini ThinkPad Returns」!!!

關於新版TVSU使用心得,歡迎到討論區交流「ThinkVantage System Update Returns !!!」,Thanks!


ThinkPad X200s(CULV機種)簡測

最近「CULV」(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這名詞頻繁出現於商業類報章媒體,主要原因是Acer推出一系列搭載CULV系列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各界紛紛看好CULV機種所具有的輕薄造型、高續航力及低售價等特點,有助於筆記型電腦廠商從Atom小筆電的混戰中找出一條明徑。姑且不論CULV是否會大紅大紫,我們不妨先看看Intel是如何界定所謂的「CULV」。

其實CULV算是Intel為了避免Atom這把火延燒到12.1吋以上尺寸機種的「防火牆」,自從Atom處理器在2008年開始成為顯學,但Intel卻是有苦說不出,深怕各筆電廠商將廉價的Atom運用在12.1吋等機種上。畢竟Atom的效能雖然不佳,但至少具備低耗能、低售價這兩項優勢,反觀正規的Core 2 Duo ULV/LV級處理器售價卻非常昂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大碗又便宜才是王道」已成為市場上不可抵擋的趨勢,Intel便在筆電原廠的建議下推出CULV系列,作為「Netbook」與「傳統筆記型電腦」的中介產品。

Intel內部將CULV系列歸類在「Ultra-thin」這個產品區間,用來區隔採用Atom的Netbook及Montevina平台的傳統notebook。而CULV系列其實是由各種處理器所組合成的雜牌軍,依照效能高低可分為三級:

  • Core 2 Duo(雙核心) SU9600(1.6GHz)/SU9400(1.4GHz),3MB L2,TDP 10W
  • Core 2 Solo(單核心) SU3500(1.4GHz),3MB L2,TDP 5.5W
  • Celeron 723(單核心/1.2GHz),1MB L2,TDP 10W

以上都是45nm製程的Penryn核心,且FSB同為800MHz。所以CULV並不是「一顆」CPU的名稱,而是Intel為了主攻「Ultra-thin(超薄)」機種所推出的產品系列。

令站長驚訝的是,原本以為Acer會是最先採用CULV系列的廠商,沒想到ThinkPad的X200s靜悄悄地在今年初就開始搭載CULV( Celeron 723)。但說來諷刺,如果只跟消費者說「X200s也採用Celeron處理器哦!」或許有人會嗤之以鼻吧。但在報紙及網路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當Celeron 723被重新包裝成「CULV」時,開始有媒體注意到「ThinkPad開始採用CULV了!」,這前後的差距真讓人不得不苦笑一番。

站長日前有機會測試大眾(FIC)的10.1吋Atom小筆電(CW001),便特別商請Lenovo-tw協助借測一台X200s(Celeron723),希望比較一下Atom與Celeron 723的效能差距。由於開春以來一直公務繁忙,故趁端午連假將簡單的測試心得與網友分享。

▼下圖是X200s(左)與X200t(右)的比較。站長先前有發表過「X200t vs. X200s」,網友不妨參考一下。

x200s-pic-01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