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繼承人」—ThinkPad X300詳細規格曝光!

最近ThinkPad新機消息簡直像是毫無機密地,屢屢被網路媒體爆破,上周GIZMODO網站大膽披露了ThinkPad X300的主機正面照片以及詳細的硬體規格,雖然規格表有若矛盾之處,也不減損網友參考之用。下圖示連結至GIZMODO網站的圖片:

這台便是開發代號為Kodachi(小太刀)的ThinkPad新銳機種X300正面照。再對照GIZMODO網站所提供的規格圖片,會發現X300善用13.3吋寬螢幕的優勢,將原本T60等14.1″機種所使用的全尺寸(Full size)鍵盤,重新設計後裝備到X300機體上,更令ThinkPad愛用者感到欣慰的,莫過於熟悉的紅藍條又回到TrackPoint按鍵上面了。

為何站長會稱呼ThinkPad X300為「600繼承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2008)適逢ThinkPad 600十週年慶,而去年底站長便耳聞Yamato Lab準備在2008年推出一款集眾技術大成的代表機—X300,根據目前所獲得的資訊,X300除了在硬體規格方面有驚人的突破外,外觀也不乏向600「致敬」的意味,例如Palmrest的右下與左下方是喇叭的位置,而非採用寬螢幕機種慣用的位於鍵盤兩側,這項設計與600類似。

此外LCD的邊框也刻意加深,參照日前流出的X200照片,X200邊框就淺多了。X300的金屬螢幕軸承(Hinge)也特別用黑色材質包覆起來,這點與X200與現役T61均顯露金屬軸承不同,但卻不得不讓人想起ThinkPad 600的外觀設計。

1998年問世的ThinkPad 600是當時世界上最輕巧的2-Spindle機器,全機重量約2.5公斤。事隔十年Yamato Lab推出的ThinkPad X300結合了現今的最新科技,向世人展示何謂「最輕薄之商用13.3″機種」。剛好APPLE日前發表了新一代的「MacBook Air」,同為13.3″寬螢幕機種,採用SSD固態硬碟時,MacBook Air主機僅重1.36公斤,堪稱13.3″機種中的最輕、最薄代表作。ThinkPad X300內建SSD及7mm薄的Ultrathin DVD燒錄機時,主機全重僅1.44公斤。雖然比MacBook Air重了80克,卻多了以下的功能:

  • Ultrathin多功能擴充槽(可抽換光碟燒錄機或是第二顆鋰聚合物電池)
  • Roll cage鋁鎂合金骨架(保護主機本體,LCD並未內建)

當然MacBook Air的時尚感令人驚羨,設計出發點也與ThinkPad不同,但ThinkPad常在重量上居於劣勢,這次X300的表現的確讓人耳目一新。

X300除了外型有「600復古風」之外,其實也是Yamato Lab匯集了Z60開始的「60世代」ThinkPad的技術大成。例如:

  • 為Z60t開發的Hybrid CRFP(熱硬化性的碳纖維以交叉方式編織為多層[MultiLayer],兩層碳纖維中間則是「低比重發泡材料層」)。
  • 為T60開發的Roll Cage。
  • (配合寬螢幕)T61開始內建的WebCam

同時拜LED背光面板及SSD之賜,X300不但配備WXGA+(1440×900)高解析度面板與64GB SSD,即使僅配置3-cell鋰聚合物電池,重量可保持1.44公斤,並提供4小時的續航力。

X300的售價不妨參考MacBook Air高階機種價格, SSD版本「樂觀」估計約3000美金。雖然X300也可換裝傳統硬碟,但受限於硬碟槽高度僅8mm,且空間僅能容納1.8″的SSD或HDD,即使使用者基於成本考量想改用1.8″硬碟,但「1.8″硬碟效能恐懼症」會是Yamato Lab所需克服的。

X300預計在今年第一季發表,請網友密切注意後續新機訊息!


次世代X-Series參戰!ThinkPad X200!

對岸友站「專門網(51nb.com)」於上周獨家揭露了震驚海外的ThinkPad新機照片,非常感謝專門網站長HOPE授權本站引用圖片,友站的原始報導網址:「ThinkPad最新機型X200完全曝光!」。日前站長所提及的「次世代X-Series」就是照片中的這台主角:ThinkPad X200,將取代現有的X60-Series產品線。

很多人預言的「X70」其實正式產品名稱為「X200」,從前文提及的「X300(Kodachi)」及最近Lenovo發表的ideapad消費型機種取名為:Y710/Y510/U110,不難發現ThinkPad未來的機型命名原則有其脈絡可循。一方面改為四碼(首碼英文、後三碼數字)讓ThinkPad與ideapad同規則,二方面可從第二碼清楚知道機種的LCD尺寸,例如X200的「2」代表12.1吋寬螢幕;Y510的「5」代表15.4吋寬螢幕。所以網友可以很容易推算出次世代T-Series的命名了吧,或許是T400、T500之類的。

乍看X200的鍵盤時還以為看到ThinkPad X20-Series呢,原來是久違的經典「紅藍條」終於又回到ThinkPad鍵盤設計上面了!而且TrackPoint按鍵終於捨棄X60-Series的設計,恢復X20/30-Series的造型設計。原先被網友詬病的銀色音量按鈕跟電源開關,這次也從善如流改成黑色,相信台灣、大陸跟日本的ThinkPad使用者心聲終於傳達給Yamato Lab的設計團隊了(今年TPUSER們還想不想去Yamato Lab參訪呀?[笑])!

提到X200開發計畫之前,不妨先回顧一下X-Series的研發軌跡;
ThinkPad X-Series各代的研發代號如下;
X20-Series code-name: Sydney,雪梨(澳洲城市)
X30-Series code-name: Tokyo,東京(日本城市)
X40-Series code-name: Sapporo,札幌(日本城市)
X60-Series:code-name: Sumo,日文「相撲」之意
X60s-Series:code-name: Kabuki,日文「歌舞伎」之意

從X30開始的研發代號都與日本有關,至於X300/X200代號則有新的意函;
X300-Series;內建光碟機,code-name:Kodachi,日文「小太刀」(日本傳統兵器)之意
X200-Series;1-Spindle(接替Sumo產品線),code-name:Mocha,磨卡咖啡(義大利咖啡中加入巧克力)
X200-Series;1-Spindle(接替Kabuki產品線),code-name:Pecan,胡桃(美洲薄殼)

看來這次1-Spindle的X-Series研發代號改走食物風(笑)。下圖中的X200可能是「Mocha」,因為採用低電壓版Penryn處理器的Pecan要到今年第三季以後才會問世(假設Intel沒有延遲LV-Penryn上市時程)。

從X200-Series開始,1-Spindle的X-Series終於進入寬螢幕時代,現役的X60-Series將是最後一代採用傳統比例面板的X-Series。雖然有許多網友不喜歡寬螢幕,但從現實供應鏈角度來檢視時,會發現傳統比例面板已經快成為稀有品種了,更別提全世界前五大筆記型電腦廠商所推出的B5-szie機種中,12.1吋寬螢幕已佔據壓倒性數量,ThinkPad X-Series再不儘速改用寬螢幕,遲會會面臨無面板可大量採購的窘境。

X200為了維持Palmrest寬度,被迫採取不美觀、但實用的厚邊框設計,Yamato Lab也善用多出來的空間,加入WebCam以及MIMO天線設計。

站長特地準備了X24、X60s的照片當對造組。從下圖中看到螢幕與X24同為12.1吋的X60s為了讓機體面積縮小,採用了窄邊框設計,但Palmrest(置腕區)的寬度卻必須縮短,此舉將影響使用者的鍵打舒適度。採用寬螢幕面板的X-Series「Palmrest寬度縮減」問題將更為惡化,說穿了是因為寬螢幕面板比傳統比例面板「更矮」,如果為了「美觀」而堅持採用窄邊框設計,後果就是必須再縮短Palmrest寬度。但ThinkPad又堅持採用「七列鍵盤」,因此鍵盤寬度是固定的,除非改用六列鍵盤,不然只好繼續縮短Palmrest寬度。如果只要美觀而捨棄實用性就不叫ThinkPad了(笑),Yamato Lab比照T61寬螢幕機種做法,加寬螢幕邊框(幸好沒採用T61「不對稱」邊框設計),確保即使是12.1吋寬螢幕,仍可維持原先X60-Series的Palmrest寬度水準。

但寬螢幕有項好處,機體的長度可隨之延長,這對於有心於鍵盤設計的原廠而言應該是項利多,但目前為止,恐怕只有ThinkPad X300及X200有善用這項優勢。X300據聞將搭載「全尺寸(Full size)」鍵盤,也就是與T60同長度的鍵盤。至於X200請參閱下圖,受惠於面板長度增加,鍵盤也重新設計。很清楚的看出X200的藍色「Enter」鍵、「Backspace」與右邊的「Shift」鍵都明顯加長。在低價化當道的現在,看到X200不但重新調整TrackPoint等按鍵的顏色、造型設計,鍵盤也善用新機體的長度優勢而改良,同時維持Palmrest的寬度,X200可說是面對寬螢幕新時代與維持ThinkPad經典傳統時,做出了最佳的融合與回應。

很多網友關切X200何時上市,據聞X200以及新命名的T-Series都會配合第五代Centrino( Montevina Platform)問世,根據報導該平台約在今年中問世,或許可作為X200上市時程的參考。至於替代X61s的X200「胡桃機」因為使用LV-Penryn,會更晚問世。但胡桃機聽說會使用LED背光面板,所以在重量上有機會比「磨卡咖啡機」更輕巧。今年真的是非常熱鬧的一年呀~~~!!!


[轉載]WD Scorpio 2.5″ 320GB硬碟效能測試!

本硬碟測試由PCDIY!電腦硬派月刊特約作者林志凌先生提供(原文刊載在PCDIY! 2008年1月號230頁),關於林先生費心撰寫的精彩內文請網友參閱雜誌,站長僅轉載測試圖片。

Western Digital(WD)日前推出320GB的2.5吋硬碟,僅提供SATA界面。內建8MB Buffer,馬達轉速為5400轉。WD的2.5吋硬碟稱為「Scorpio」(天蠍座)系列。

下圖為WD Scorpio的HD Tach成績。

下圖為先前站長所測得的HGST 7K200與7K100的成績。對照上圖的Scorpio 320GB成績,雖然兩顆硬碟測試平台並不相同,卻不難發覺HGST 7K100雖然馬達轉速高達7200轉,速度卻落後Scorpio 320GB了。原先使用7K60、7K100或是舊款5400轉硬碟的網友,如果需要超大容量以及高效能,相信Scorpio 320GB會是不錯的選擇。

下圖是Scorpio 320GB的HD Tune成績。

下圖是站長測得的7K200成績,沒想到Scorpio 320GB成績與7K200在伯仲之間。

接下來的八張圖分別是林先生用其他測試工具所測得的數據。

雖然HGST最近也推出了「號稱500GB」的Travelstar 5K500系列2.5″ 5400轉硬碟,但諷刺的是5K500是透過增加碟片的方式來加大容量,導致硬碟厚度高達12.5mm,很難相容於現有的筆記型電腦(目前多使用9.5mm厚度的硬碟)。HGST公司乾脆宣稱5K500是提供給「Slim Desktop」(輕薄型桌上型電腦)以及「notebook」(大概是要塞級筆記型電腦吧…|||)所使用。因此現階段WD Scorpio會是採用SATA界面的筆記型電腦升級好選擇。希望能早日看到WD Scorpio 320GB在台灣發表。


ThinkVision L220x Wide超高解析度寬螢幕簡測(下)

ThinkVision L220x簡測的最後部份就讓站長介紹螢幕選單功能。L220x螢幕右下角共有五個按鈕,除了最右邊是電源開關之外,使用者透過其他四個按鈕操作選單功能。網友如果有同時接取DVI及D-sub雙輸入,最左邊的按鈕便是執行快速切換訊源之用,非常便利。

按下右邊第二顆按鈕便可啟動選單。L220x提供五大功能;

  • 亮度/對比
  • 影像位置(數位輸入不需設定)
  • 影像設定(數位輸入不需設定)
  • 影像屬性
  • 選項
  • 離開

操作方式非常便利,如下圖底部所呈現,使用者按下代表「左邊、右邊」的按鍵決定所需選項之後,再按「確定」鍵便可進入第二層選單,或是按最左邊的按鍵直接跳出。

由於站長使用DVI輸入,故「影像位置」與「影像設定」兩項功能無法使用(類比輸入專用),故選擇第四項「影像屬性」功能。本功能提供兩項次功能,分別是「色彩(color)」及「訊號輸入(Input Signal)」。

「色彩」調整項目中,又可分為「預設模式(Preset Mode)」與「自定模式(Custom)」。

根據中文手冊載明, 預設模式提供四種模式讓使用者選擇;

  • Default:中性
  • sRGB
  • Reddish:偏紅
  • Bluish:偏藍

使用者如果都不滿意,可以在 「自定模式(Custom)」自行調整紅、綠、藍三色的飽和度。

影像屬性提供的第二項功能;選擇「訊號輸入(Input Signal)」。

其實不需要刻意使用OSD功能,只要按下最左邊的訊源切換鈕就可以立即切換為數位輸入或是類比輸入。

OSD的第五項「選項(Options)」功能提供五項次功能;

  • 資訊(Information)
  • 選單語言(Menu Language)
  • 選單位置(Menu Position)
  • 出廠設定(Factory Default)
  • 定址(Accessibility)

下面兩張圖介紹「資訊(Information)」選項功能。

如果接取PS3、XBOX 360的1080p訊源時,Mode就會顯示1920×1080,可惜L220x不支援1:1等比例顯示。

下面兩張圖介紹「選單語言(Menu Language)」選項功能。

雖然有簡體中文,但本文仍以英文界面介紹。

下面三張圖介紹「選單位置(Menu Position)」選項功能。

下面這張圖是介紹「出廠設定(Factory Default)」選項功能。

定址(Accessibility)選項又提供兩項次功能;按鈕連打速率(Button repeat rate)及選單顯示時間(Menu time out)。下面五張圖是各功能擷圖。

L220x除了可由螢幕本身的按鈕進行調整,隨機也附上一套「OnScreen Manager」軟體,使用者可在視窗環境中調整各項設定,該軟體可管理多台ThinkVision螢幕。

如果網友對於L220x有興趣,可下載繁體中文說明書參閱

目前台灣除了EIZO仍提供VA系的24吋螢幕之外,22吋及24吋螢幕幾乎都淪陷為TN面板了。即便是傳說中的DELL 2408WFP螢幕將採用IPS系面板,售價也號稱超過台幣三萬元。如果想買到WUXGA( 1920×1200)的非TN面版螢幕,ThinkVision L220x成為少數的「VA面板捍衛者」,且網路售價有機會在兩萬元以內。曾幾何時符合「非TN」「非鏡面」「WUXGA」這三項要件的「究極辦公室螢幕」是如此的難以尋覓,Lenovo的ThinkVision L220x至少提供了仍舊堅信那三要件的愛用者們一項令人欣慰的回應!


2008年新世代ThinkPad的第一道曙光!

對岸友站「專門網(51nb.com)」在2007年最後一天送上了一份跨年大禮給ThinkPad愛用者們,友站刊出的「新一代ThinkPad曝光?」專文首度揭露了傳聞已久的13.3吋寬螢幕ThinkPad的神祕面紗。在此感謝專門網站長HOPE授權本站引用該文的圖片。站長僅節錄其中三張機體的照片,完整圖片請參閱友站專文

圖片中的新世代ThinkPad研發代號為「Kodachi」(源自日文「小太刀」,日本傳統兵器),裝配13.3吋寬螢幕LED背光面板,並內建光碟機,算是繼T-Series之後,ThinkPad終於有一款輕薄的2-Spindle機種了。下圖是Kodachi的機體後視圖,站長非常驚訝Kodachi不採用T60/X60的「電池後置」設計,T60/X60機體後面就是電池槽,所以並沒有太多的空間可放置連接埠。反觀Kodachi機體後面依序由左而右分別是:AC電源接頭(20V)、外接螢幕接頭(D-sub)、RJ45(Ethernet)、無線網路硬體開關、USB 2.0接頭、CPU排風口。

Kodachi的後端佈局讓站長回想起了2000年發表的ThinkPad X20,下圖是X20的機體後視圖,是否頗有相似之處?只是歷經八年之後,RJ11(Modem)終於從新世代的Kodachi上退役了,同時拜LED背光面板以及7mm超薄光碟機之賜,Kodachi即使內建光碟機,主機厚度仍比X20更薄。

Kodachi可說是日本Yamato Lab納入聯想麾下之後全力開發的全新機種,一方面融合了T60所獨有的Roll cage架構,另一方面則採用了LED背光面板、SSD固態硬碟以及7mm超薄光碟機,實現了多年來使用者引頸盼望的「低於2公斤」、「內建光碟機」的輕薄ThinkPad夢想。Kodachi的LCD背蓋左下方新增Lenovo商標,右下方則改用新式ThinkPad標籤取代傳統的IBM ThinkPad標籤。

關於Kodachi的內部規格尚未明朗,站長猜測會採用Intel GM965晶片組,同時從下圖的CPU排風口研判,可能會搭載低電壓版Merom處理器(45奈米製程的Penryn處理器在2008Q3才會上市),故僅需鋁製散熱片。雖然台灣一直沒有引進內建WWAN(3G上網)功能的ThinkPad,但國外可能會推出內建802.11n(MIMO)+HSDPA(3.5G WWAN)以及UWB(UltraWide Band)以及藍牙功能的超完整無線配備機種,只要能克服電池續航力,相信Kodachi可取代T-Series成為商務人士的新世代移動辦公室利器。2008年適逢ThinkPad 600十週年誕生,Kodachi即將以13.3吋寬螢幕姿態問世,此外次世代X-Series傳聞也在開發中,相信2008年對於ThinkPad愛用者而言會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在此預祝大家新年愉快!


ThinkVision L220x Wide超高解析度寬螢幕簡測(中)

承蒙好友Joey、S君與Y君的協助,站長有幸針對L220x進行娛樂功能的測試,雖然L220x定位在商用螢幕,但很多人還是非常關心是否能適用在遊樂器上面。站長將L220x搬到Joey府上,因為Joey有DELL 2405FPW螢幕,可作為L220x的對照組。下圖為兩台螢幕的特寫。

關於L220x的各項表現,Joey已經在個人Blog發表詳盡的測試報告,站長僅節錄其中幾張照片,詳細報告請參閱:「Joey的奮鬥: ThinkVision L220x 小測試 (2)」。

Joey語:使用的顯示卡是ATI Radeon9550,2405FPW設定為1:1顯示。L220x (左) 與2405FPW (右) 擺在一起時,2405FPW顯得暗許多,而且顏色有點泛黃, L220x桌面藍色比2405FPW鮮豔不少,不過數位相機 (Panasonic FX33) 似乎拍不出來,可能是沒開閃光燈因而曝光過度造成的。

將解析度調到1920×1080時 (16:9),在OSD沒有1:1或等比例顯示的L220x竟然也正確顯示16:9。

Joey語:但解析度改為1600×1200時,L220x卻顯示畫面填滿的狀態。L220x除了顯示解析度為1920×1080以外,都是呈現畫面填滿的狀況,不管是1280×1024或1024×760都不會等比例顯示。

DELL 2405FPW能夠在OSD(螢幕控制按鈕)中設定「1:1點對點等比例顯示」,但L220x並沒有提供此項功能。雖然透過PC播放寬螢幕影片時不會產生比例失真問題,但不支援等比例顯示的問題會在接取遊樂器時為人所詬病。以下是L220x跟2405FPW同時接取PS3時的畫面表現。

電視遊樂器所提供的「1080p」解析度是「1920×1080」(16:9),但市售支援WUXGA螢幕的原生解析度卻是1920×1200(16:10),故PS3/XBOX 360的遊戲如正確顯示時,會在畫面上方與下方呈現黑色,因為畫面高度少了120 pixel。不支援「1:1等比例顯示」的螢幕就是把畫面強制放大至「1920×1200」,簡言之畫面比例會被拉扁,網友不妨參考下圖中「剛彈RX78-2」的頭部比例,右邊是2405FPW的正確比例,左邊的L220x就顯得頭扁了一些。

在確認L220x無法正確顯示PS3的1080p(16:9畫面)之後,我們接著測試PS3的BluRay藍光影片播放功能。

或許眼尖的網友會覺得奇怪,L220x跟2405FPW都沒有內建HDMI端子,站長如何同時在兩台螢幕上播放PS3畫面呢?因為朋友有一台HDMI Splitter(分配器),一端透過HDMI Cable連接到PS3,另一端則透過兩條「HDMI轉DVI Cable」將訊號輸入到兩台螢幕的DVI端子內。

Joey語:在測BD影片子時,有碰到一些問題。一開始是發生電腦螢幕沒畫面的狀況,螢幕訊息是顯示為無法支援的格式。

Joey語:筆者猜測是播放BD片使用每秒24格所造成的,就進PS3設定將BD 1080p 24Hz輸出HDMI功能給關閉,之後片子放進去就可以顯示了。

Joey語:但隨之而來的是,畫面呈粉紅色…。

Joey語:只好再進設定選單,將BD/DVD HDMI影像輸出格式從Y Pb/Cb Pr/Cr改為RGB。

Joey語:更改之後,顏色也恢復正常,不過朋友的三菱RDT261WH沒有上述的問題,在設定BD 1080p 24Hz輸出及Y Pb/Cb Pr/Cr格式都能正常顯示。

很遺憾地,透過PS3播放藍光影片時,仍會遇到畫面比例失真的問題。下圖取自「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的預告影片。

後來Joey換上OPPO DV-981HD播放機,此機可透過HDMI輸出1080p畫面。從下圖「超人特攻隊 (The Incredibles)」截圖中不難看出仍有比例失真現象,。

在Joey府上測完PS3相容性之後,場景移回站長家中,下圖是現役EIZO S1910與L220x的尺寸對比。

雖然知道PS3無法在L220x上正常顯示遊戲畫面,站長也想知道XBOX 360的畫面表現,故特地去買一組XBOX 360原廠的HDMI輸出線。家裡的XBOX 360已經內建HDMI端子,如果網友使用的螢幕有內建喇叭跟HDMI端子,不需要刻意買微軟推出的HDMI輸出線,因為HDMI本來就可以同時傳輸視訊與音源資料,使用一般市售HDMI線材即可。只是L220x並沒有內建喇叭,必須透過原廠的HDMI輸出線,才可以將音源輸出到外接的BOSE喇叭。

說穿了所謂的「原廠包裝」只是一條HDMI線外加音源輸出端子罷了。

為了配合L220x的DVI端子,站長必須加購一個「HDMI轉DVI」的轉接頭。

站長剛好有XBOX 360原廠的HDMI及VGA(D-sub)輸出套件,由下圖中不難發現,VGA(D-sub)輸出套件的接頭非常厚,所以接上去之後會蓋住HDMI端子。好笑的是,HDMI套件的接頭就刻意製作的很薄,以免卡到HDMI端子。原先有網友希望透過VGA(D-sub)輸出套件負責輸出音源,然後使用自行購買的HDMI傳輸影像,不愧是微軟,針對此類「不透過HDMI傳輸音源」的使用者,硬是推出原廠HDMI套件,無法使用原先VGA(D-sub)輸出套件的接頭。

很可惜地,XBOX 360透過HDMI雖然可輸出1080p訊號,但L220x不支援1:1等比例顯示,雖然OSD畫面上顯示的確收到主機送出來的1920×1080訊號,但L220x仍舊會把畫面強制放大至全螢幕(1920×1200),因此比例失真的問題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