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ThinkPad X390、T490、T490s新機速報!

Lenovo在今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一口氣發表了多款ThinkPad,包含「X390」、T490s以及T490等機型。站長透過本篇介紹,針對上述三款機型的共通特點以及各自特色進行詳細的說明,同時作為網友今年採購機型時的參考。

在此先介紹一下X-Series的新成員「X390」,這款採用了「13.3吋(16:9)」 面板,是原先「X280」的繼任機種。換言之,X-Series已捨棄了12.5吋的螢幕尺寸,重新回到13.3吋。藉由窄邊框設計,X390的主機大小只比原先X280稍大一點,可以想成在原本12.5吋的機身內,塞入了13.3吋螢幕。也因此不會有「X290」這款機種的推出。

▼下圖為X390左視角特寫

2019-ThinkPad-pic-04

 

接下來介紹一下三款新機的共通特色與規格。首先今年推出的T-Series與X-Series都開始採用新一代的第八代Core處理器(核心代碼:Whiskey Lake),2018年的第八代Core處理器是採用Kaby Lake Refresh核心。首批上市的T/X-Series提供兩款處理器供客戶選擇:

  • i7-8565U:4核、8執行緒,基礎時脈1.8GHz,最高時脈4.6GHz(僅單核運作),8MB L3快取記憶體,TDP為15W
  • i5-8265U:4核、8執行緒,基礎時脈1.6GHz,最高時脈3.9GHz(僅單核運作),6MB L3快取記憶體,TDP為15W

後續應該還會有支援vPro技術的i7-8665U以及i5-8365U兩顆CPU可供選擇。Whiskey Lake處理器的PCIe 3.0匯流排數量也從前一代(Kaby Lake Refresh)的14條增加為16條。Whiskey Lake處理器也開始支援Intel CNVi架構(Integrated Connectivity),通俗的講法就是CPU開始內建無線網路晶片,以往WLAN/Bluetooth網卡上的重要元件,例如網路處理器、MAC層零件等都直接整合進Whiskey Lake處理器,此時的WLAN/Bluetooth網卡則扮演「輔助射頻模組(Companion RF (CRF) module)」的角色。CNVi架構的好處是讓WLAN/Bluetooth網卡不再占用PCH上的PCIe匯流排數量。要留意的是,故意將支援CNVi架構的無線網卡拿到不支援CNVi架構的主機上面,是無法使用的,例如將T490的Wireless-AC 9560網卡裝到T480上面是不會運作的,因為9560網卡上面並沒有完整的無線網路晶片功能,得依靠Whiskey Lake處理器才行。

從今年開始,T/X-Series終於開始支援802.11ac Wave2規格,將來甚至還可以裝配Wi-Fi 6(即IEEE 802.11ax)超高速無線網卡(AX200)。只是根據原廠新聞稿,會支援Wi-Fi 6 Gig+超高速無線網卡的機種僅有三款:T490s、X390、X390 Yoga。站長推測只有這三款能支援Wi-Fi 6 Gig+的原因,在於Whiskey Lake處理器尚未內建Wi-Fi 6無線網路晶片,因此AX200網卡仍須使用到PCIe 3.0匯流排。但T490需保留PCIe 3.0匯流排給獨立顯卡(NVIDIA GeForce MX250),X1 Carbon 7th則必須保留給兩個Thunderbolt3使用,只有取消獨顯,並採用半速TB3的X390、T490s等機種,有多的PCIe 3.0通道數可撥給AX200網卡使用。

▼下圖為X390右視角特寫

2019-ThinkPad-pic-05

2019年款的ThinkPad在面板也增加了許多選擇,除了亮度提升之外,色域也提升不少。以T490s以及T490為例,便新增了下列面板種類:

  • 14.0″ FHD (1920 x 1080, 400 nits) IPS Low-power低耗電面板,72% NTSC色域
  • 14.0″ FHD (1920 x 1080, 400 nits) IPS with PrivacyGuard防窺功能面板,72% NTSC色域
  • 14.0″ WQHD (2560 x 1440, 500 nits) IPS with Dolby Vision HDR廣色域面板,100% Adobe RGB色域

T490s與T490也保留了14.0″ FHD (1920 x 1080, 250 nits) IPS面板,除了亮度僅250 nits之外,NTSC色域其實只有45%。以往ThinkPad的面板會被網友抱怨顏色不準, 這次原廠終於開始全面提升面板的色域表現,即使是Full HD的面板也可以提供72% NTSC色域(接近100% sRGB色域涵蓋)。如果是專業人士,甚至可以選擇支援廣色域的WQHD IPS HDR面板。但站長懷疑HDR面板可能是鏡面的。

除了色域提升之外,T490與T490s的面板亮度也大幅提升到400 nits,甚至HDR面板的500 nits。值得一提的是,這次ThinkPad提供了Full HD的低耗電面板,但亮度仍可達到400 nits,關鍵在於該片面板採用了低溫多晶矽(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LTPS)製程,得以在維持高亮度的同時,耗電量與以往300 nits亮度面板差不多。除了Full HD低耗電面板之外,今年ThinkPad X1c 7th所使用的4K HDR廣色域 500 nits IPS面板也同樣採用低溫多晶矽製程。

但站長個人更關切的反而是另一片Full HD IPS面板,同樣具備400 nits高亮度以及72% NTSC色域,並搭載了「PrivacyGuard」防窺功能。IPS面板雖然可提供廣視角,但缺點也是旁人容易窺視螢幕內容。以往ThinkPad有販售3M公司的實體防窺片,直接裝在螢幕上。這次T490與T490s所提供的防窺功能面板,則可以直接透過鍵盤熱鍵的方式,開啟或關閉防窺功能。雖然從T480s就開始提供「PrivacyGuard」防窺功能面板,但市面上並未普及。今年則是T490s、T490以及X390都可以選擇防窺面板了。ThinkPad另外提供一個程式「Privacy Alert」用來搭配防窺面板,該程式發現有人在盯著ThinkPad看時,會警告使用者,並且進入防窺模式。

從今年起,「ThinkShutter」(攝影機滑蓋)也終於可同時支援紅外線攝影機以及傳統攝影機,不像去年只有傳統攝影機可支援ThinkShutter。此外,滑蓋的開關位置也移至螢幕上方,更適於操作。

除了硬體層面的改進,搭載了Whiskey Lake處理器的2019年ThinkPad在BIOS層面也有很大的改進。首先終於提供了自我復原(Self-healing)功能,當BIOS因故損毀時,可以還原回正常的版本。桌上型電腦的主機板在多年前便有「雙BIOS」設計,可避免BIOS升級時發生意外,導致主機板變磚塊的悲劇。現在ThinkPad也有類似的機制了。隨著ThinkPad大多數機種都搭載SSD,一旦需要徹底清除SSD上面的資料時,以往可能得依賴第三方軟體執行「Secure erase」才能進行全SSD資料抹寫。今年的ThinkPad BIOS將內建「Secure Wipe」功能,使用者不用將SSD從主機中取出,也不用依賴其他程式,變成直接在ThinkPad上進行全碟抹寫。

對於大多數使用者而言,今年BIOS最大的改進應該是導入「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以往ThinkPad只能依賴鍵盤輸入,今年採用Whiskey Lake處理器的ThinkPad總算可以滑鼠或是手指觸控進行操控。只是ThinkPad畢竟還是商務屬性,所以所謂的圖形介面也不會像市售主機板BIOS那麼華麗就是了。

▼下圖為X390左後方特寫

2019-ThinkPad-pic-06

 

▼接下來分別介紹三款ThinkPad的規格諸元,首先是X390。去年Lenovo推出X280時,雖然主機重量以及厚度都比前一代X270改進許多,但業界已開始朝13.3吋面板發展,也因此Lenovo開發出末代12.5吋機種之後,便開始規劃推出新的X-Series,窄邊框設計的X390則是呼應市場需求的代表作。X280的機身尺寸為307.7mm(長度) x 209.8mm(寬度),X390則是312mm(長度) X 217.2mm(寬度),兩款主機的最薄機身厚度均為17.4mm。這兩款主機的尺寸十分接近,而X390卻能裝配尺寸更大的13.3吋面板,在閱讀舒適度上的確是有加分的,更何況今年的面板更提供了更佳的色域以及亮度表現。

X390主機的厚度及重量取決於採用的背蓋材質,以及面板種類。X390的背蓋材質有兩種,分別是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碳纖維強化塑膠)以及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CFRP因主體為碳纖維,因此比PPS更輕、更薄。假設同樣搭載Full HD非觸控面板,CFRP背蓋的X390主機重量最低僅1.22公斤,主機厚度為17.4mm,而改用PPS背蓋的X390主機則約為1.29公斤,主機厚度也略為增加為17.8mm。但由於CFRP材質成本較高,使用者在購買時不妨衡量一下預算與需求。

至於面板對於主機厚度與重量的影響則分為四種:

  • 13.3″ HD (1366 x 768, 250 nits) TN面板,45% NTSC色域:僅能搭配PPS背蓋材質,主機厚度增為17.8mm,重量也是最重的,達1.33公斤
  • 13.3″ FHD (1920 x 1080, 300 nits) IPS面板,72% NTSC色域:可選擇PPS材質或是CFRP材質背蓋,選擇CFRP背蓋時,是X390最輕薄組態,主機厚度為17.4mm,重量也僅1.22公斤
  • 13.3″ FHD (1920 x 1080, 300 nits) IPS multi-touch觸控面板,72% NTSC色域:主機厚度為17.8mm,因搭配PPS背蓋,故主機重量為1.28公斤
  • 13.3″ FHD (1920 x 1080, 400 nits) IPS with PrivacyGuard防窺面板,72% NTSC色域:對於主機重量的影響,規格還不明

X390並不像T490/s可選擇低耗電的低溫多晶矽面板,但也有400 nits高亮度的防窺面板可使用。

2019-ThinkPad-pic-08

 

▼X390為了達成輕薄化的目標,許多零件都採內建或是焊在主機板的設計。例如記憶體全部都是焊死的,使用者無法再自行擴充,倒是X390內建的DDR4-2400記憶體容量可提供8GB、16GB甚至32GB,在不考慮購買成本的前提下,X390如搭載了32GB記憶體,應可滿足大多數使用者需求。但實務上,站長會建議選擇內建16GB記憶體,一來價格較低,二來16GB對於一般文書處理、上網瀏覽等用途都能游刃有餘。X390並沒有搭載獨立顯示晶片,但可透過Thunderbolt 3連接外接式顯示卡(eGPU)。

X390同樣使用內建鋰電池設計,容量為48Wh,原廠宣稱續航力為17.6小時,也支援Rapid Charge快充功能,使用65W變壓器時,可在一小時內,將電量從0%充到80%。

與前一代X280相比,X390最大的改進除了將螢幕放大為13.3吋之外,主要還是在內部元件的升級。例如搭載了新一代的Whiskey Lake處理器,無線網路也升級為Wireless-AC 9560(802.11ac Wave-2,1.73Gbps)同時支援Bluetooth 5.0規格,甚至將來會提供Wi-Fi 6(IEEE 802.11ax)超高速無線網卡(AX200)。X390的麥克風也一併升級為雙遠距(far-field)麥克風,強化四公尺內360度的收音效果,以提升VoIP會議效果。難得可貴的是,X390在主機尺寸與重量上與X280差異不大,對於原本使用X270甚至更早X200系列機種的使用者而言,的確是更輕薄、效能強悍的後繼機種。

 

2019-ThinkPad-pic-09

 

▼接著介紹T490s的規格。今年推出的T490s在規格上明顯跟進去年的X1 Carbon 6th,例如取消獨立顯示晶片、取消記憶體擴充插槽、取消RJ45網路接頭、新增WQHD HDR廣色域面板等。也因此許多網友看到T490s規格時頗傻眼。去年的T480s起始重量為1.32公斤,今年的T490s在拿掉獨險後,起始重量為1.27公斤。外觀上比較大的差異還是在厚度,從T480s的18.45mm降為16.1mm,這厚度甚至已經比X390更薄了。

如果將X1 Carbon 7th也列入考量的話,ThinkPad在中高階共有四款A4 size機型了,除了T490仍保有獨顯之外,另外三款(X1c 7th / T490s / X390)都是內顯機種,Lenovo則賦予了T490s最長續航力的產品定位。四款主機的電池容量如下:

  • T490s:57Wh,搭配低耗電面板,續航力約為20小時
  • X1c 7th:51Wh,搭配低耗電面板,續航力約為15小時
  • T490:50Wh,搭配低耗電面板,續航力約為16小時
  • X390:48Wh,續航力約為17.6小時

由於T490s跟X390在主機內部零件,甚至連接埠相似性超高,比較明顯的差別點除了在電池容量外,T490s的面板種類還是豐富許多。例如T490s就比13.3吋的X390多了WQHD HDR廣色域面板,以及低耗電面板這兩種選擇。只是去年X1c 6th的WQHD HDR廣色域鏡面螢幕反光太嚴重了,今年如果T490s還是沿用相同規格的鏡面螢幕,可能會讓習慣霧面螢幕的使用者打退堂鼓。

T490s跟X390一樣,都提供8GB、16GB甚至32GB DDR4-2400記憶體可供選擇,由於焊死在主機板上,所以是無法自行擴充容量的。

2019-ThinkPad-pic-10

 

▼T490是今年讓站長覺得變化最大的機種,一方面取消了電池擴充槽,揮別過去T440至T480的「Power Bridge」設定,同時進一步將機體大幅輕量化,使得T490成為T-Seris 2019年款唯一可內建獨顯晶片,以及記憶體擴充槽的火力代表機種。去年的T480為了壓低主機重量,其實背蓋有兩種材質可以選擇,分別是較輕薄的鎂鋁合金,以及較厚重的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當使用鎂鋁合金背蓋時,T480主機(含獨顯,兩顆24Wh電池)重量為1.6公斤,厚度為19.95mm。今年T490的背蓋材質只有一種(PPS搭配GFRP玻璃纖維),主機厚度降為18.9mm,這已經非常接近去年T480s的18.45mm厚度。T490的重量也大幅降為1.46公斤,只比T480s的1.32公斤高了一些。T490畢竟不像T490s或X390可選用成本較高的碳纖維背蓋以及鎂鋁合金底殼,在產品定位以及成本考量下,僅靠著PPS以及GFRP此類平價材質,便能逼近前一代T480s的規格,真的是「力爭上游」的最佳代表作。

T490甚至將重量、厚度轉化為另類的優勢。例如T490的主機雖然稍厚,卻可安裝獨立顯示晶片,以及標準尺寸的RJ45網路接頭;雖然主機重量稍重,卻可置入四顆喇叭,以及MIMO 4×4的LTE-A天線,這些都優化了T490的使用者體驗。T490所搭載的獨顯晶片是NVIDIA GeForce MX250 (2GB GDDR5),由於仍採用GP108核心,因此效能大概跟T480所使用的GeForce MX150差不多。

今年只有X1c 7th、X1 Yoga 4th以及T490可搭載最新的LTE Cat16(1Gbps)Fibocom L860-GL 超高速WWAN卡,而且X1c 7th、X1 Yoga 4th受限於主機厚度,其實只能內建MIMO 2×2天線,反而是T490可內建4×4 MIMO天線。只是站長並不清楚,T490如果僅安裝Cat 9(450Mbps)的Fibocom L850-GL網卡時,出廠時會安裝MIMO 2×2還是4×4天線?在台灣的4G環境下,要發揮Fibocom L850-GL的高速連網功能,電信業者須能提供4 CA(4 頻載波聚合)或是5 CA(5 頻載波聚合)服務。對照Fibocom L860-GL與中華電信的相互可支援的頻段,T490可使用中華電信的4CA(B3+B3+B7+B7)服務,至於5CA則暫時沒有合適的組合。

T490的記憶體配置跟T480s相同,採「內建+外加」模式。T490主機板可以內建4G、8G或16GB的DDR4-2400記憶體,同時再提供一個SO-DIMM記憶體插槽,使用者可額外擴充4G、8G、16GB甚至32GB的記憶體模組。也因此T490的最大記憶體容量可高達48GB(內建16GB + 外掛32GB),僅次於X1 Extreme的64GB(兩條32GB記憶體)。

T490取消外接抽換式電池之後,主機內建單顆50Wh鋰電池,也因此開始支援Rapid Charge快充功能,如果僅使用45W變壓器,是無法進行快充的。雖然很多網友希望ThinkPad恢復可抽換電池設計,但隨著主機日益輕薄化,內建電池已成為主流設計。好在拜USB Type-C的Power Delivery充電功能之賜,使用者反而可以自行購買各家的筆電專用行動電源,透過USC Type-C幫ThinkPad充電,不用再像以往必須購買原廠外接電池了。

 

 

2019-ThinkPad-pic-11

 

▼接下來介紹T490x/X390/T490的外觀規格。基本上這三款主機的連接埠種類甚至數量都差不多,以下圖為例,T490s與X390甚至在機身右側的連接埠都完全相同。提供了SmartCard讀卡機、USB 3.1 Gen1(5Gbps) Type-A連接埠一個,且可支援Always-on充電功能。主機後方還有一個防盜鎖孔。T490同樣具備上述的連接埠,而且還多了一個RJ45網路接頭。從下圖中也能看出,T490的CPU排風口明顯比T490s長一節,畢竟要能夠應付來自獨顯晶片的廢熱。

2019-ThinkPad-pic-02

 

▼下圖是三款主機的機身左側對照圖。由於三款主機都支援機械式底座,所以左側連接埠的相似性也極高。由左至右介紹如下:

  • USB 3.1 Gen1(5Gbps)Type-C接頭,可擔任電源、影像輸出、資料傳送用途
  • Thunderbolt 3接頭(相容USB 3.1 Gen2[10Gbps]),可擔任電源、影像輸出、資料傳送用途
  • 乙太網路擴充接頭Gen2(T490僅能搭配底座使用)
  • USB 3.1 Gen1(5Gbps)Type-A接頭
  • HDMI(Ver.1.4)接頭
  • 耳機麥克風複合插孔
  • MicroSD讀卡機(僅T490有配備)

三款主機都可以透過機身左側的兩個USB-C接頭進行充電、輸出影像(可直接連接支援USB-C輸入的螢幕,或透過轉接線)以及傳輸資料。靠近機身後方的USB-C接頭僅支援USB 3.1 Gen1,即5Gbps。另一個USB-C則支援USB 3.1 Gen2(10Gbps)以及Thunderbolt3。只是這三款主機仍使用Alpine Ridge LP晶片,所以僅使用到PCIe 3.0×2匯流排速度。如果要全速版的Thunderbolt 3,還是需要買X1 Carbon。

T490s以及X390都取消RJ45網路接頭,如果需要連接有線網路,可以購買原廠的轉接線,並接在Thunderbolt3連接埠旁邊的「乙太網路擴充接頭 Gen2」,好處是不需要另外安裝驅動程式,而且支援Mac address pass through功能。但實際使用時,很多網友抱怨,接頭太大了,會擋到旁邊的Thunderbolt3連接埠,導致乙太網路轉接線跟USB-C傳輸線無法同時使用。T490則是已經內建RJ45網路接頭,所以故意拿原廠的轉接線去連乙太網路擴充接頭也是無效的,只有在連接機械式底座時才會發揮作用。

 

2019-ThinkPad-pic-03

 

▼T490s與X390機身後方都有一個Micro SIM與MicroSD卡的雙用插槽,T490因為在機身左側已經有MicroSD讀卡機,所以機身後方是Micro SIM卡插槽。下圖是三款主機的正面特寫。由於今年這三款機種無論在厚度、重量上都滿接近的,可能會有網友會問,要買哪台?如果希望機器小一點、便於攜帶的話,13.3吋的X390畢竟還是體積最小的,但要記得選CFRP碳纖維背蓋,並搭配Full HD非觸控面板,才會是最輕薄的組合。如果希望續航力能夠長一點,此時可以考慮T490s搭配低耗電面板。如果需要獨立顯示晶片,T490自然就是不二人選。

這三款主機都已採用M.2 SSD,不再使用傳統的硬碟。T490與X390的2280 M.2 SSD如無意外,應該會維持PCIe 3.0×4規格。但目前尚不清楚T490的2280 M.2 SSD是否提升為PCIe 3.0×4規格,因為前一代T480只有PCIe 3.0×2。如果T490的M.2 SSD真的恢復PCIe 3.0×4速度,整體運算效能便勝過T490s,只輸給X1 Extreme了。

但就維護、升級的角度,T490s與X390因為底殼都是鎂鋁合金,Yamato Lab設計成拆卸非常方便,只要將螺絲鬆開,便可取下底殼。但T490由於仍採用GFRP底殼,前兩代(T470、T480)第一次打開底殼的經驗實在太慘烈了,站長後來乾脆去買拆機專用塑膠工具,希望T490的底殼能夠比較人性一點…。

這次介紹的三款主機全部都是Cleansheet全新設計,而且都可以繼續沿用去年推出的CS18世代機械底座,希望台灣能早日引進這三款各具特色的新一代ThinkPad。如果說是否有遺憾的地方,大概就是遲未等到搭載3:2比例面板,以及七列鍵盤的傳統開闔式(Clamshell)ThinkPad吧(苦笑)。

2019-ThinkPad-pic-01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2018年冬季ThinkPad臺北研發中心(LCFC)參訪心得
ThinkPad X390新機初探

Comments

  1. 建議規格敘述改成表格呈列,方便閱讀與比較,謝謝!

    ps. 此品牌於台灣地區的售後服務需要加強,不然消費者優先選購的意願會越來越低

  2. 還會有七列鍵盤嗎?…..

發佈留言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