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金鋼狼」(ThinkPad X270)開賣了~!

繼日本聯想發表ThinkPad X1 Carbon(第五代)與T470、X270之後,台灣的聯想官網上也開始販售這幾款2017年新機,美國與大陸的聯想官網上則尚未販售X270(截至本文發表時)。今年推出的X270外型仍延續前幾代,但連接埠的種類與數量卻有所變化。X270的研發代號為「Wolverine(金鋼狼) 4」,換言之X270的機體造型是2013年Cleansheet全新設計下的產物,當年正是ThinkPad全面導入六列鍵盤的時代。雖然X230已經採用六列鍵盤,但X230的機體造型仍承襲自前一代使用七列鍵盤的X220,所以真正為六列孤島鍵盤量身打造的是「CS13」(2013年Cleansheet)設計,第一代的「金鋼狼」便是X240。

▼「金鋼狼」系列目前已經橫跨四代,從X240到X270,也見證了儲存媒體的趨勢消長。以現在的角度來看X270可能會覺得主機厚了點,畢竟2.5吋HDD/SSD在當時是必備規格,前幾代的「金鋼狼」系列一直沒將M.2 SSD視為主要的儲存媒體,甚至在X260上還發生無法使用2242規格的SATA M.2 SSD情況。但在X270一切都改觀了,隨著TLC NAND Flash顆粒的普及,X270終於開始支援主流的2280尺寸M.2 SSD,甚至還有第二組M.2 SSD(2242尺寸)插槽。

02_thinkpad_x270_12inch_hero_shot_front_facing

Continue Reading


2017年ThinkPad T470淺談

開春之後Lenovo也逐漸釋出2017年多款ThinkPad的詳細規格,在站長借到實機測試之前,就先根據這些書面資料,跟大家說明一下今年的新機變化。適逢今年是2017年,ThinkPad的機種序號也開始進入「7世代」,例如T470、X270等,恰巧也搭配Intel的「第七代」Core處理器(Kaby Lake核心)。今年推出的ThinkPad在外部造型與內部功能都有不小的變化,先提一下有換新造型的機種是:T470、T570、P51s、X1 Carbon(第五代)、E470、E570,這些都是所謂的新「Cleansheet」設計,重新進行外觀與功能設計。可能有網友看到推出新的Cleansheet設計,會聯想到Docking接頭與機種是否又要全部換掉,說來奇怪,2017年的ThinkPad如果有底部Docking接頭,仍支援CS13 Docking,也就是現行的ThinkPad Basic/Pro/Ultra Dock,反而沒推出所謂的「CS17 Docking」,這部分可能跟USB-C/Thunderbolt3 Dock的推出有關。至於X270、T470s、L470、P51等機種則繼續沿用前一代的外型設計。

Continue Reading


功能完整的優秀入門機種:ThinkPad 13簡測心得

2016年初的CES展覽會上,Lenovo首度發表了「ThinkPad 13」這款相當低調的商務筆電。由於並未採用傳統「P/T/X/L/E」編號,而是單以數字命名,更讓人摸不清頭緒,究竟這台的定位為何。但Lenovo-tw在今年暑假開始引進ThinkPad 13,透過網路廣告的宣傳,網友們逐漸認識到ThinkPad 13的存在。

ThinkPad 13其實是繼P50、P70之後,第三款搭載USB Type-C接頭的機種,其實P50與P70的USB Type-C功能更威,有支援Thunderbolt 3。因此站長看到Lenovo-tw的官網售價,一台ThinkPad 13僅三萬元,還有搭配IPS面板時,非常感興趣。便向Lenovo-tw商借一台黑色款的ThinkPad 13進行測試(ThinkPad  13另有銀色款)。剛好站長已經購入ThinkPad X1 Carbon(第四代,2016年款),能夠作為對照組。接下來就讓站長介紹ThinkPad 13(文後簡稱TP 13)的特色吧。

▼ThinkPad 13是一款裝配了13.3吋螢幕的機型,這也是為何會被取名為「ThinkPad 13」。原本站長以為主機會比一般的14吋機種小一號,但直接疊在X1c上,發現其實尺寸差不多。TP 13尺寸是322.4mm x 222.8mm;X1c則是333.0mm x 229.0mm,真的非常接近了。TP 13的價格平易近人,代表產品定位屬入門機種,因此雖然在內部功能方面,不會輸給T-Series或是X-Series,但畢竟有成本上的考量,因此某些設計是為了符合成本限制,例如外殼材質。TP全機採用PC/ABS塑膠,除了底殼很明顯一摸就是塑膠材質之外,螢幕背蓋有上一層塗裝,所以在外觀以及觸感上還OK。

tp13-test-01

Continue Reading


ThinkPad預載Win10系統的USB還原隨身碟製作方法

▼今年陸續舉辦的ThinkCentre M900 Tiny與ThinkPad X1 Carbon的團購,有網友詢問除了跟維修中心借之外,至否還有其他方式可取得Windows 10還原媒體。其實答案是「有的」!以往預載Windows 7的ThinkPad,使用者可以自行燒錄出還原光碟片,但自從進入Windows 8時代就不再提供此項功能。現在Lenovo終於讓使用者可以自行製作還原媒體,只是形式改成從網路下載,並自行製作USB還原隨身碟!

理論上,只要是預載Windows 10的ThinkPad與ThinkCentre使用者,都可以到官網登錄並下載檔案。相關程序如下,有需要的網友不妨參考一下。

首先請至保固服務官網「http://support.lenovo.com/tw/zh」 ,如下圖所示,在「產品搜尋」的欄位中,建議直接輸入主機的「序號」,雖然輸入機器型號也可以,但後面的程序一定會用到主機序號,所以不如在第一個步驟先準備好並輸入,同時可簡化一些手續。

recovery_usb-01

Continue Reading


邁向家用10GbE網路(下)—CISCO & Intel參戰!

▼前幾年硬碟大廠還沒有推出NAS專用硬碟時,消費者只能購買一般桌上型硬碟,不然就是買企業級硬碟。站長在使用TS-459 ProII時,就曾經導入過四顆Seagate的星座系列企業級3TB硬碟。當時的考量是希望硬碟能夠比較耐操一點。但這種企業級的硬碟是不會考慮靜音效果的,結果就是硬碟的運作噪音讓站長無法忍受。當時是將NAS放在書房裡,所以使用電腦時都會聽到硬碟的聲音。沒辦法,只好認賠再買了四顆Seagate的桌上型3TB硬碟。偏偏當年是Seagate氣勢最盛的年代,Seagate只願意提供一年保固,果不其然,過了一年之後,四顆桌上型硬碟陸續故障。當時站長同樣使用RAID-5機制,只是運氣好,硬碟沒有同時故障兩顆以上,所以還有時間陸續抽換並重建RAID。

這項歷史教訓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淡忘了,站長在TVS-471上原本安裝了四顆Seagate 6TB NAS硬碟,看到8TB NAS硬碟在特價,就一口氣買了四顆。QNAP的NAS在硬碟擴充容量這方面做得不錯,站長陸續以擴容方式將四顆8TB NAS硬碟換上。但這時候卻發現一個問題。怎麼TVS-471的運轉聲音比之前更大聲?那陣子遇上秋老虎,氣溫升高不少,站長以為是風扇轉速過高造成的,在系統調整了好一陣子,發現其實音量不是來自於風扇,而是硬碟…。

10g-nas-pic-09

Continue Reading


邁向家用10GbE網路(上)—從NAS RAID-5全毀開始說起…

話說站長8月底剛測完ThinkPad 460p時,前陣子特別訂購的QNAP 10GbE網卡也到貨了,站長心裡想:「還差兩項周邊,就可以實現家用10GbE網路了呀~~!!!」。這一切要回溯到三年前了。

站長三年前重新建置家裡的網路基礎環境,是以一台HP 1810-24G(J9803A)擔任主要的L2 Switch,這台支援802.2ad(Link aggregation),站長還特別準備了4個GbE Port分別給NAS以及PC使用,讓NAS可同時連接兩條Cat6網路線,站長用的電腦也特別加裝了Intel 雙Port網卡,並同樣連接兩條Cat6網路線。雖然在PC、NAS、Switch上都啟動了Link aggregation,但效果卻不理想,站長的電腦仍舊只能跑到1Gbps,無法更快。然後時間匆匆三年過去了。

這段期間內10G L2 Switch價格也開始下降,偏偏家裡的電器櫃尺寸無法擺下19吋機架長度的10G Switch,所以站長一直觀察專做SME網通設備的大廠,希望他們有將10G Switch縮小化的商品計畫,但等了三年仍沒消息。反而是最近才赫然發現CISCO竟然有推出體積較小的10G Switch(不是掛Linksys牌子),隸屬「3560-CX」系列,但整個系列只有最高階的「C3560CX-8XPD-S」才擁有兩個10G/5G/2.5G NBASE-T(RJ45) Port與兩個10G SFP+ Port。由於找遍了坊間就只有這款10G Switch體積夠小,而且還是無風扇設計,同時支援六個PoE GbE Port,的確滿適合家庭使用,所以站長就下單訂購了一台正港的CISCO Catalyst C3560CX-8XPD-S ,在等待交期的一個月內便陸續添購了NAS與電腦使用的10G網卡。

▼下圖是QNAP推出的NAS專用10G網卡(LAN-10G1T-D)外盒特寫。

10g-nas-pic-03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