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X220效能實測(下)!(X220介紹特集-4)
從「Huron River」世代開始的ThinkPad讀卡機都開始支援「SDXC (Secure Digital Extended Capacity)」規格了。關於SDXC的說明,可以參閱「T客邦」網頁。簡言之,SDXC是Secure Digital Association(SD卡協會;SDA)所推出的最新一代SD卡規格,但以往的SDHC或SD讀卡機或設備(例如數位相機)是「無法」讀取或寫入SDXC記憶卡,使用者如果要購買SDXC記憶卡,必須先確認讀卡機或設備能否支援SDXC。站長得知X220可支援SDXC之後,便很想測試X220能否發揮SDXC的效能,因為市面上支援USB 3.0的讀卡機還不多。
▼後來在金士頓(Kingston)公司的協助下,借測該公司的ultimateX 233X 64GB SDXC乙張,站長在此表達感謝之意。原廠宣稱這張SDXC記憶卡的讀取效能高達60MB/s,寫入速度也可達35MB/s,站長查訪了一下市價,坊間售價約在新台幣一萬元左右,不愧是Kingston的旗艦級產品,而且原廠網站上還提到本卡是終身保固。
▼SDXC記憶卡採用了「exFAT」格式,而非SDHC所採用的FAT32格式,以突破FAT32格式有單一檔案最大容量為4GB的限制。使用者如果使用個人電腦進行格式化動作,在Win7及Vista上面可直接作業,如果是WinXP就必須安裝exFAT更新套件。下圖為Kingston 64GB ultimateX 233X記憶卡背面的特寫,站長看到背後的文字排列便想起自購的「TOSHIBA 8GB SDHC」記憶卡(白卡),詢問的結果原來是這張64GB SDXC卡就是TOSHIBA原廠代工的。
▼接下來站長使用CrystalDiskMark 3.0.1測速,結果如下圖所示,成績相當亮麗,在循序讀取及寫入的速度上,都達到原廠所宣稱的性能。
▼再換一套HD Tune Pro 4.60進行測試,在「標準測試」項目下,平均讀取速度也可達41MB/s。
▼下圖為HD Tune Pro 4.60的「檔案效能測試」成績。
▼照理說舊一代的讀卡機並不支援SDXC規格,但站長手邊剛好有一個多年前推出的Kingston原廠19合一讀卡機,原廠竟然表示該款有支援SDXC!這實在是太神奇了,因為SDXC規格是2010年才開始推廣,而這款19合一的的讀卡機站長卻是在2009年就在使用了。站長基於好奇心便特別進行相容性測試。
▼結果Kingston的19合一讀卡機真的可以成功認出64GB的SDXC記憶卡!只不過效能會大幅滑落,實測成績請參閱下面的三張圖片。看起來這一台Kingston讀卡機算是「救急不救窮」,可以讓使用者在臨時狀況下順利讀寫SDXC記憶卡,但相對的,對於效能也無法太奢求了。後來站長也拿TOSHIBA的8GB SDHC(白卡)在Kingston讀卡機上測速,效能甚至還略勝64GB SDXC一些。顯見使用者如要購買SDXC記憶卡,相關的周邊都必須能跟上才行。
▼X220的Intel Core i7機種有支援USB 3.0功能,站長也趁此機會實測一下傳輸速度。本次使用的是向朋友借來的TOSHIBA V5愛線碟(750GB / 躍動紅) USB 3.0外接式行動硬碟。
▼實測的結果效果相當不錯,在HD Tune Pro的「標準測試」項目中,最高速可達105MB/s,最低值則為51.6MB/s,充分發揮了USB 3.0的高速傳輸特性。
▼站長日前從網路上買了一片USB 3.0的ExpressCard擴充卡,剛好可以用來跟X220主機內建的USB 3.0晶片比較效能。站長所購買的這片擴充卡包裝非常陽春,原本站長還以為需要額外安裝驅動程式,沒想到X220系統馬上辨識出這張擴充卡,連驅動程式也直接套用X220內建的版本,到控制台查看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片也是用Renesas的USB 3.0晶片,難怪可以直接使用ThinkPad提供的USB 3.0驅動程式。
但這張USB 3.0的ExpressCard擴充卡卻有兩項缺點,第一項是當擴充卡安裝到主機時,即使沒有外接USB周邊,擴充卡本身就會有熱度產生,由於X220的ExpressCard位置就在Palmrest左邊,因此會明顯地感受到Palmrest左邊的溫度高於右邊。在夏天使用時可能會讓人感到不太舒服。第二項缺點嚴格講原本是它的優點,就是這張卡插入ExpressCard擴充槽之後不會露出接頭,也就是「隱藏式不露頭設計」,但如果在X200-Series主機上面,會發生「無法退片」的窘境,站長先前是乾脆卸下Palmrest才成功取出這張擴充卡。在X220上則比較容易退出。
▼站長將TOSHIBA硬碟接在USB 3.0擴充卡上進行測速,成績如下。很明顯地,經由擴充卡傳輸USB 3.0訊號時的效能起伏較為明顯,從CrystalDiskMark的測速結果也發現「寫入」速度有明顯的下降。但對於沒有內建USB 3.0功能的主機而言,能透過USB 3.0擴充卡獲得這樣的效能表現也算不賴了。
▼先前站長曾提過X220終於支援「Common Dock」,因此本次測試X220時便趕緊去買了一個Mini Dock Series 3來體驗一下主機與擴充塢合體的感覺。X220支援下列三種Dock:
- ThinkPad Port Replicator Series 3
- ThinkPad Mini Dock Series 3 (內附90W變壓器乙個)
- ThinkPad Mini Dock Plus Series 3 (內附90W變壓器乙個)
Mini Dock Plus國外還有推出內附135W或170W變壓器的型號,主要是給W510(配135W)或W520(配170W)所使用的,X220也可以使用,但台灣好像尚未引進。至於X220t則沒有支援「Common Dock」,只能改購「Ultrabase Series 3」。
▼上述提到X220能支援的「Common Dock」及Ultrabase Series 3的功能比較表,站長參考原廠網站的規格之後,整理如下:
ThinkPad Port Replicator Series 3 | ThinkPad Mini Dock Series 3 | ThinkPad Mini Dock Plus Series 3 | Ultrabase Series 3 | |
USB 2.0埠 | 4個 | 6個 | 6個 | 4個 |
VGA(D-sub) 影像輸出 |
1個 | 1個 | 1個 | 1個 |
DVI-D(Single Link) 影像輸出(註一) |
沒有 | 1個 | 2個 | 沒有 |
DisplayPort 影音輸出(註二) |
沒有 | 1個 | 2個 | 1個 |
RJ-45 Gigabit Ethernet | 1個 | 1個 | 1個 | 1個 |
Microphone-in 麥克風輸入 |
沒有 | 1個 | 1個 | 1個 |
Headphone-out |
沒有 | 1個 | 1個 | 1個 |
eSATA接頭 | 沒有 | 沒有 | 1個 | 沒有 |
防盜鎖孔(Cable Lock) |
1個 | 1個 | 1個 | 1個 |
安全鑰匙(Key Lock) | 沒有 | 2把 | 2把 | 2把 |
變壓器 | 沒有內附,需另購 | 內附90W乙個 | 內附90W乙個 | 沒有內附,需另購 |
Ultrabay Slim 多功能擴充槽 |
沒有 | 沒有 | 沒有 | 1個 |
註一:Mini Dock提供的DVI-D接頭不支援將DVI轉換成VGA訊號(即不支援DVI-to-VGA monitor adapter),此外此為Single Link DVI接頭,所以最高解析度僅支援到1920 x 1200。
註二:最高解析度可達2560 x 1600。但如果使用DP轉DVI的轉接線(DisplayPort to Single-Link DVI-D Monitor Cable)時,最高解析度僅為1920 x 1200。
之前站長使用T410s時,對於主機底部的Docking接頭圖示,標示數字「2」並不知道原因,等到測試X220時才明白。原來是新一代的「Common Dock」為了適應各款主機的接頭位置,而設計了可調整的校準擋板,如下圖所示,當主機的接頭圖示標示為「1」時,就將校準擋板向上推;如果標示為「2」時,就必須向下推。因為調整好位置之後,只需要將ThinkPad主機的右上角往校準擋板靠上去即可。不用像早期的Dock,當「合體」時還得在那邊喬位置。
▼在X220推出前,X200-Series必須搭配Ultrabase才能夠透過DisplayPort輸出數位影像訊號,從X220開始主機已經內建DisplayPort,因此不用再依賴Ultrabase。如果使用者平常需要攜帶X220外出使用,回到辦公室或家裡又希望外接大螢幕時,不妨考慮購買Mini Dock Series 3。下圖便是Mini Dock Series 3的後部特寫。由於PortReplicator Series 3並不支援DVI或DisplayPort,因此需要透過DVI端子外接螢幕的最划算選擇便是Mini Dock Series 3。
至於Mini Dock Plus Series 3則具備雙DVI、雙DisplayPort端子,適合需要同時外接兩台以上數量螢幕的使用者,相對的價格也會比較貴。如果只需要外接單台螢幕,購買具備DVI/DisplayPort數位輸出的Mini Dock Series 3即可。
▼下圖是X220與Mini Dock Series 3合體的左側特寫。站長在辦公室與家裏都各擺一台前一代的Advanced Mini Dock,以利辦公室的R61帶回家時也能立即轉接到家裡的大螢幕與鍵盤滑鼠。Advanced Mini Dock與Mini Dock Series 3在使用上最大的差別或許是在「分離鍵(Eject Button)」的力道大小。將R61從Advanced Mini Dock脫離時,需要大力按下分離鍵,Mini Dock Series 3相較之下就不用那麼用力了。
站長規劃今年內換裝成X220用以取代老舊的R61,考量辦公室仍需要用到燒錄機,因此站長準備在辦公室加裝Ultrabase Series 3與DVD燒錄機,並將整套配備放在已經停產的「ThinkPad Convertible Monitor Stand(變形底座)」裡面。平常便可以隨時將X220從Ultrabase上面脫離並帶去開會,回到位子上之後只要再將X220往Ultrabase上一放,就可以繼續使用外接螢幕、羅技滑鼠以及Filco的機械式鍵盤。如果公務繁忙時,帶X220回家也不用擔心太重,家裡則準備搭配這次買妥的Mini Dock Series 3。
▼原廠也同時借測ExpressCard介面的Smart Card讀卡機一張,如下圖所見,是屬於/54規格的寬卡。由於T420/s理論上都可以內建Smart Card讀卡機,因此T420/s的ExpressCard擴充槽只支援/34窄卡規格,但站長覺得十分詭異之處卻是Lenovo-tw一直不願意內建Smart Card讀卡機,導致台灣的T420/s的機種既欠缺內建讀卡機功能,又無法使用這張/54規格的Smart Card讀卡機,使用者只能乖乖用USB介面的外接式讀卡機。
▼下圖則是將讀卡機安裝到X220內,同時插入ATM提款卡的特寫。遠在IBM ThinkPad時代,Gemplus就曾推出PC Card介面的讀卡機,後來Gemplus被併入Gemalto(金雅拓)公司,也順應時代需求推出ExpressCard介面版本,只是感慨的是,notebook有支援ExpressCard /54寬卡規格的機種是越來越少了。
▼將Gemalto的讀卡機安裝妥當後,在Windows7中並不需要另外安裝驅動程式,系統便能夠成功辨識。接著便能使用網路ATM或是綜所稅網路申報系統(需搭配自然人憑證)。
▼為了配合X220/t取消傳統數據機(Modem),原廠有額外推出USB介面的外接式Modem,供客戶選購。站長覺得好笑的是該數據機採用黑色鏡面塗裝,非常容易沾染上指紋,而且擺在X220主機旁邊時,商用黑色塗裝與鏡面塗裝的差異性不小,站長覺得亮黑色的外接數據機很像黑色的「羊羹」呢(笑)。
▼最後介紹的外接周邊是闊別多時的底部擴充電池,原廠名稱為ThinkPad Battery 19+ (6-cell, Slim External)。以往的X-Series,例如X30、X40、X60等世代都有支援底部擴充電池,但不知何故到了X200-Series卻沒有推出這項周邊。如今到了X220-Series終於再次讓底部擴充電池重出江湖。新推出的底部擴充電池只能供X220及X220t使用,前一代的X200-Series是無法使用的。
站長比較了一下X60-Series世代的底部擴充電池[X60 Series Extended Life (4 cell)]與新一代的差異點,X60的版本僅為4-CELL容量,X220的版本則提升到6-CELL,並使用鋰聚合物電池。雖然X220的底部擴充電池重量不輕(750克,X60版本只要370克),但蓄電力至少有進步,從X60時代的28.1 Wh提升到X220時代的64Wh。下圖便是X220底部擴充電池的特寫,站長剛收到時還以為是變薄的Ultrabase呢。
▼當使用X220底部擴充電池時,因為會占用到底座接頭,因此無法再接取Ultrabase或其他Dock。請參閱下圖中的電池貼紙,右側有特別提到當主機與擴充電池連接時,「不要」將變壓器接頭插到主機上!必須插在電池上面。在下圖中也能夠看到電池兩側還設計了兩個「排水孔」,以配合主機本身的排水孔位置。
▼下圖便是特別用來說明電壓器插頭的位置,在電池的左後方。以往的底部擴充電池必須透過ThinkPad主機或是獨立的電池充電器(ThinkPad External Battery Charger)才能充電。但X220的底部擴充電池卻可以直接透過變壓器充電,相當方便。底部擴充電池左側還設計一個圓形按鈕,上面有電池的符號,接上變壓器並按下按鈕之後,旁邊的充電指示器就會顯示出目前的充電進度。
▼如果使用者將X220裝上底部擴充電池,卻將變壓器接到主機時,系統會出現下面的警告畫面,提醒使用者,如果要幫主電池與底部擴充電池充電,就必須將變壓器接到底部擴充電池上才行,不然即使接了變壓器,仍舊不會幫電池充電的。
▼以前站長會覺得買底部擴充電池的用途不大,畢竟直接換成9-Cell高容量主電池的續航力會更長。但站長想到將來換裝X220之後,主機其實搭配4-cell薄型主電池即可,因為平日作業會透過電壓器供電,等到需要開會時,也不需要關閉電腦,直接將主機連接上底部擴充電池,至少可以應付半天的冗長會議。回到辦公室就將主機裝回Ultrabase,然後直接透過第二組變壓器幫底部擴充電池充電。如果要將主機帶回家作業,因為是安裝4-cell薄型電池,主機重量也不會太重。
但如果使用者需要長時間依賴電池供電,9-Cell高容量主電池仍是首選,如果不想關機更換電池,此時搭配底部擴充電池也不失為一項好選擇,只是總重量不輕就是了。
▼接下來進行電池的續航力測試。從Huron River世代開始,Power Manager在「System Performance」的選項有大幅修改,改以「Maximum turbo」、「Turbo」取代原先的效能等級。不過站長測試時仍依例選擇「Balance」。其他選項請參閱下圖的設定。本次同樣使用BatteryMark 4.0.1的兩種操作情境進行測試,從100%電量一直使用到0%電量,系統自動關閉為止:
- 高負載測試(Conditioning test):模擬系統不斷地運作。
- 低負載測試(Life test):模擬實際操作情形外加入閒置時間。
測試時都關閉所有的無線網路。
▼首先進行底部擴充電池的測試,原廠宣稱續航力可達「9.4小時」,但站長在螢幕亮度調為「7/15」的狀態下,低負載也只能撐到約六小時半而已。不過要特別一提的是,站長測試底部擴充電池時,刻意使用傳統硬碟,而沒有使用mSATA介面的SSD,所以測出來的成績與原廠宣稱的數值會有段差距。
▼由於本次送測的X220只有底部擴充電池以及9-CELL高容量電池,因此欠缺4-CELL與6-CELL電池的測試成績。接下來同樣是使用7mm HDD硬碟進行續航力測試,但搭配的是9-CELL高容量電池。原廠宣稱的9-CELL電池續航力高達「13.8小時」,但站長認為那是安裝SSD才有可能達到。如果對照本站先前的「X201續航力測試」,不難發現同樣是9-CELL電池的狀況下,X220的續航力仍舊超越了X201,而且站長測試的還是高時脈版的Core i7機種,並使用了IPS面板!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先前站長有測過採用低電壓版CPU的X201s,同樣裝配9-CELL電池時,雖然在「低負載」情況下X220仍舊不敵X201s,但在「高負載」情況下續航力卻只差10~15分鐘而已。難怪「s」結尾的機種在X220-Series上面停止開發了,因為從續航力及效能兩者進行總體考量,低電壓版的處理器實在沒有太大的續航力優勢了。
▼站長後來將硬碟取出,單獨測試X220採用mSATA SSD時的續航力表現。測試結果非常有趣,在「低負載」情境下,SSD可以比HDD多出1小時(螢幕亮度全亮),甚至逼近2小時(螢幕亮度為7/15)。但進入「高負載」時,SSD卻全面輸給了HDD。究竟mSATA的SSD是否會比HDD省電呢?實測的結果只能說明mSATA SSD在兩種情境下呈現出極端的表現,而且這還只是Intel mSATA的SSD成績,不代表其他廠牌SSD的效能。
站長會將ThinkPad換裝SSD的主要考量還是在「耐震」、「高效能」這兩點上面,對於是否能增加續航力則沒有太大的期待,更何況站長一直對於SSD的資料安全性抱持謹慎的態度。即使將來換裝X220做為新的工作機,也不會考慮換成SSD的。
本次ThinkPad X220的介紹特集中終於告一段落,站長最後要澄清關於X220的SATA規格,按照原廠Blog所發布的文章「SATA 3.0 600MB/s on ThinkPad Notebooks」,Huron River世代的ThinkPad「並沒有針對SATA 3.0進行限速」,即使是T420/s的Ultrabay Slim照樣有支援SATA 3.0。
雖然X220-Series無法採用9.5mm厚度的硬碟讓使用者扼腕,但從新世代ThinkPad輕薄主機的角度來看X220,Yamato Lab成功地整合了「Common Dock」,同時可支援IPS面板以及底部擴充電池,其實X220可視為過往三個世代X-Series的集大成之作。相較於今年原廠想力拱的「X1」(另類旗艦機),站長個人認為X220堪稱今年度最佳的高效能輕量化主機代表作!
internlin
30 5 月, 2011 - 1:17 上午
X1 簡直是太慘了,看了就心痛
螢幕比例慘、解析度慘、沒霧面、竟然用孤島式鍵盤……
愈作愈回去了啊啊啊
聯想到底在想什麼啊??
internlin
30 5 月, 2011 - 1:18 上午
我只要 X301 原裝的加強升級版,嗚嗚
lefou
30 5 月, 2011 - 1:38 上午
講到X1不可錯過 這篇訪談
vega109
30 5 月, 2011 - 7:06 上午
X220的硬碟規格、厚度以及蓋上那條線讓我要再考慮看看,不然這台真的是算好機子~~
X1的硬碟規格、重量、無法接底座以及沒有內建光碟機也讓我有點沒辦法接受~~
什麼時候才會出集這兩台大成的機子呢??
vega109
30 5 月, 2011 - 7:08 上午
期待站長寫X1的測試報告~~
Alma
30 5 月, 2011 - 8:35 上午
站長您一定要寫X1的測試哦,我在等X220飄洋過海的時候就指望看您的文章解饞了。
Jackie Yang
30 5 月, 2011 - 2:29 下午
X220除了厚度還有RJ45位置之外,
似乎沒啥好挑剔,
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辦Intel mSATA 310 80G團購嗎?
Chris
31 5 月, 2011 - 1:48 上午
感謝站長實測文 等了好久了喔~
現在X220已經在我手上玩了~
TSAO sir
31 5 月, 2011 - 8:20 上午
看來手邊的”全機動X301″得好好繼續使用了…
時間
1 6 月, 2011 - 2:11 下午
X220只要有全USB3.0 + support 9mm HDD就完美了
只好期望X221有thunderbolt + 全USB3.0 + Quad-Core CPU + 9mm HDD supported
vega109
1 6 月, 2011 - 7:06 下午
或許等到下一代全USB3.0或者厚度更薄再來買好像也還不賴~~
sien
1 6 月, 2011 - 8:45 下午
等到ultrabook出再買會比較好
只是現在來看
X1還沒推出,就已經準備要下市了吧XDD
Misao
2 6 月, 2011 - 11:30 上午
X1小弟真的…很不欣賞
除了稍微好看一些些的外型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比不上T420s啊!
Lenovo醒醒,不要再試圖糟蹋ThinkPad classic了!
vega109
2 6 月, 2011 - 6:52 下午
其實X300系列再改進幾個缺點,就很棒了~~
Lenovo你聽見了嗎??
galaxylee
3 6 月, 2011 - 11:31 上午
明年大家一起組團到新橫濱的Yamato Lab反應嗎?(笑)
Vega109
3 6 月, 2011 - 1:34 下午
嗯,再去反應一下,拜託他們一次就把東東做好,不要東漏西漏的~~
internlin
5 6 月, 2011 - 2:50 上午
站長,拜托請您把我們的心聲傳給大和實驗室
X301 的完全加強版就好,別再亂改了
另外全系列 thinkpad 的螢幕請全面增加 IPS 的選項,比例請維持在 16:10,如果真的螢幕比例和霧面只能二選一,我會選螢幕比例,而忍受鏡面
lefou
5 6 月, 2011 - 11:08 上午
還是乾脆問他們能不能開放購買者自訂規格與價錢?畢竟雖然大部分人買三萬塊的筆電就開始嫌貴了,還是有少數人願意出二十萬買台最強規格筆電~
dl
5 6 月, 2011 - 11:39 下午
美日都有開放規格讓客戶自己選,台灣 Apple 也是有同樣的服務,可是台灣 lenovo 並沒有這樣,還是只推他們自己訂給台灣的規格,我們只能被迫接受,這跟大和無關。
我們應該要求的是台灣 lenovo 開放讓客戶線上自訂規格才是,我就不信在台灣用ThinkPad 的沒一個人想自訂規格。
Apple有自訂規格,通路的也有固定規格,Lenovo呢?老是推那種爛規格~
lefou
6 6 月, 2011 - 12:24 上午
要求螢幕比例、傳輸埠、上蓋材質、硬碟尺寸等等均開放自訂~
Andy A1bert Su
12 6 月, 2011 - 1:30 上午
我也是希望台灣市場能開放自訂規格訂購,有什麼管道可以確實反映到主事者那邊的嗎?
yugif_star
17 6 月, 2011 - 10:29 上午
唔…看來電力好像有進步了一些?
不過舊沒有突破亮眼的表現
不過有IPS的情況能達到這樣,表現算很優秀了
畢竟IPS本來就吃電比較兇
自已的老黑,測試是中載中背光
相同環境使用,用IPS面版的約少了15~20%實用時間
希望有機會能看到站長實測x220t
(其實小弟的目地是這個,
本來以為文章看到最後有有伏筆談到 x220t) XD
yugif_star
17 6 月, 2011 - 10:34 上午
另外… X1 這種外型
用在高階機老實說不合理…
雖說 Tp 是講求內在的,外表也許不會過度奢求
但也不希望(也許是)x301 的後繼機種
把面門作的像 Edge ( SL 或 X-e )… 那種(鬼)樣子
羞哥
3 8 月, 2011 - 5:52 下午
謝謝站長的詳細介紹,X220我來了!
Ben.Z.Lin
4 9 月, 2011 - 9:43 上午
感谢站长的专业,我在 T420s 和 X220 之间犹豫了近20天啦,晚上终于决定入手 X220 :)